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相同的装置 不同的考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相同的装置 不同的考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探究水的组成的实验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实验之一,是中考化学的一个重要考查点。近年来以该实验为载体的考题屡屡出现,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现举例并解析如下:

1.紧扣课本考基础

例1如图1,关于电解水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试管a中的气体是H2

B.试管b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产生的H2和O2的质量比为2 : 1

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2H2+ O2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大约是试管b中的两倍。所以,试管a中的气体是H2,试管b中的气体是O2,二者的体积比为2:1,而不是质量比。答案为C。

2.分析数据设埋伏

例2某学习小组用电解器电解水,测定两管逸出气体的体积,记录如下:

请回答:

(1)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2)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 ;二者的体积比理论值是 。

(3)分析表中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解析: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是氢气,从理论上讲,二者的体积比应为1:2。表中的数据告诉我们:通电后的3分钟内,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3:1,大于理论值,从第4分钟起两试管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比开始接近理论值。

答案:(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 O2;(2)氧气,氢气,1:2;(3)开始阶段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从第4分钟起两试管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比开始接近理论值。

点拨:本题是一道数据信息题,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让同学们明确实验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差距,促使同学们产生疑问,进而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3.图示反应考实质

例3通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2)从图2中你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填序号);

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②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③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3)请列举一个你学过的符合图示的化学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解析: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根据给出物质的结构模型可知,甲物质属于化合物。图示信息告诉我们:分子由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由甲物质的分子分解出来的原子经过重新组合形成了乙物质和丙物质,在这个过程中,原子并没有再分,只是原子间发生了重新组合。该图向我们展示的恰好是给水通电分解的过程。

答案:(1)甲;(2)①③;(3)2H2O 2H2+ O2。

点拨:本题运用图示信息表达化学反应,直观、具体,主要考查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评价装置探缘由

例4图3是电解水的两种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比起装置乙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

(2)装置乙比起装置甲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

(3)在电解过程中,A、B两管水位相比较

管水位下降得快,原因是 。

(4)图中显示表明,实验(填“未开始”或“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

(5)在D处,应使用燃着的木条还是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

解析:两个装置各有优点,甲装置简单、操作简便,但在检验两极上产生的气体时,需取出后检验;乙装置复杂,但便于检验两极产生的气体。从甲、乙两图可看出,A、B、C、D四管内都有一段气体,说明已电解了一段时间。由于B管内产生的氢气比A管内产生的氧气多,因而水面上的压强大,故B管中水位下降得快。由于D管内产生的是氢气,应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答案:(1)装置简单;(2)便于检验气体;(3)B,试管内产生的气体在水面上产生压强,使水面下降,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较多,水面上的压强大,因此水位下降得快;(4)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 (5)用燃着的木条。

点拨:化学离不开实验,通过对不同的实验装置进行比较、评价,可以提高分析、鉴别能力及实验技能。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