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特色立校”换来“跨越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特色立校”换来“跨越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抢抓历史机遇,打造优势学科,创新教学模式,践行服务宗旨,培养高素质人才,重庆科技学院――

■导语:

重庆科技学院位于重庆市大学城,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两所具有50多年办学历史、在社会各界享有良好办学声誉的原中央部委属学校――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和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学校以工为主,以石油、冶金、机电为特色,涵盖理、工、经、管、文,是一所多学科多层次协调发展,行业优势突出,办学特色鲜明的高等学校。

学校明确提出 “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和“立足重庆、背靠行业、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办学思路。这与当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不谋而合,如出一辙。多年来,不变的办学宗旨和办学思路,见证着重庆科技学院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引领人生,创造未来”的校风和“求是、奋进、卓越”的学风引领着一代代青年才俊在重庆科技学院这个人才摇篮中萌发自己的美好理想,鸣响自己人生之旅的汽笛,扬帆起航!

目前,高等教育界形成一个共识:在进入稳定规模发展时期,寻求质量的跨越,重规模更要重特色。高等院校只有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走特色发展之路,才能保持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重庆科技学院组建六年多来,坚定不移地把特色立校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选择,不断从办学指导思想、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科学技术研究和大学文化建设等方面去寻求特色,凝炼特色,在特色上打造“卓越点”,在特色上创建“高水平”,用特色去推动学校的整体实力提高和办学水平攀升。在为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学校自身也实现了跨越发展。

优势学科 科学发展之本

重庆科技学院在历经五十九年的发展积淀中,已形成石油化工、冶金材料、机械电子等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学校明确提出了保持优势和发挥特色的思路,提出了“彰显石油冶金行业特色、凝炼学科方向,打造学科团队,提升学科平台,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学科建设要求,进一步加强传统学科,不断巩固提高基础学科,加快发展应用学科,坚持以工为主的方向,强化石油化工、冶金材料特色,重点建设油气井工程、钢铁冶金、机械电子等特色学科,同时重点扶持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企业管理、化学工程等重点学科,因势利导地发展理科、经济、管理和人文学科。学校已建成重庆市重点建设学科2个,重庆市工程中心1个,重庆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2个,其中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研究院、现代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中心、功能材料研究制造中心、油气井控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等,既是重庆市区域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科技创新的重要科研条件平台。学校的学科专业布局日趋合理,特色初步彰显,已经搭建起了高水平特色科技大学的学科专业框架。

优势学科专业的打造离不开学科专业队伍的建设。从2005年开始,学校每年投入专项经费建设10个左右的科技创新团队,重点支持4―5个具有区域竞争优势乃至全国竞争优势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扎实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的“双百工程”、“教学名师工程”,实施“巴渝学者计划”,走出了一条“以优良环境吸引人、以一流事业凝聚人、以不断发展激励人、以创新工作培养人”的人才建设之路。全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人数达到656人,占教师总人数的7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7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38.6%。

育人导向办学动力之源

2009年,世界经济危机,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然而重庆科技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平均达到90%以上,其中石油、冶金、机械等特色类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

高就业率凸显出学校优势学科专业强大的生命力。近年来,学校围绕石油地质勘探、钻井、石油天然气开采、油气集输等形成的石油类专业群,以及钢铁冶炼、轧制、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形成的冶金材料类专业群,形成了以石油装备、冶金装备为特色的机械类专业群,以冶金控制、石油控制为特色的控制类专业群,以石油天然气化工为特色的化学化工类专业群,以石油建筑、冶金建筑为特色的建筑类专业群,以石油、冶金、建筑等为对象的安全类专业群;以及具有石油、冶金行业背景的管理类、人文社科类专业群。同时,学校紧密结合重庆实际,拓展能源、环保类新兴交叉学科,形成了以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为核心的热能动力类专业,并以此为纽带,形成了机械、控制、化工等新的专业链群。

在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上,学校强调从“适应现在”转向“既适应现在、又适应未来”,从主要满足“就业”转向“既满足就业需要,又提高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上来。着力构建“社会责任感强、基础理论强,实践及社会活动能力强,创新意识及创业能力强、综合素质强”的“五强”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学分制改革,按照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产学研结合、科学人文结合、计划性与自主性结合等原则,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建立了“两种形式、三个层次、四大类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明确提出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推行“多证制”。大力实施“万千百十”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开展系列化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各级各类科技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优秀创新人才培养资助计划”等,使学校毕业生普遍具备了 “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的特点。

服务地方 校企融合之路

作为普通工科院校,学院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践行服务宗旨,做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这篇大文章。学校把建设高水平产学研平台作为进一步融入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先后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庆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一是与中石油共建“油气井控及安全技术研究与培训中心”。多年来,该中心承担并完成了国家863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等2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省部级科技奖10余项。

二是与航空航天企业合作,共建“功能磁性材料研发中心”。学校致力与新型功能磁性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制造,研发的产品已成功运用于我国的航天和国防产品中。与南京晨光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航天工业重点研发企业合作共建功能磁性材料研发中心,承担了多项国防科研项目。

三是与重庆三峰公司、重庆市科委联合成立“重庆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研究院”,走“政产学研用”新型合作之路。三方联合组建的重庆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研究院,在更高的平台上展开了更深层次的合作,实现了互利双赢,促进了重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四是积极与政府部门进行合作。2006年9月与重庆市安监局联合成立了“重庆安全工程学院”,该院行政管理体制上隶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重庆科技学院共同建设和管理。

五是充分利用大学城地缘优势,与重庆微电子园开展人才培养及技术研发合作。学校与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管委会签订了开展科研与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为西永微电子产业园提供“定单式”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并共同建设实验室,开展联合科技攻关、共同促进科技成果孵化及其产业化,实现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成长环境通畅成才之径

植根于巴渝文化沃土的重庆科技学院高度重视办学理念的创新和大学精神的培育,坚持以大学文化引领学校发展。大力实施“文化兴校”战略,大力弘扬“厚德、博学、砺志、笃行”的校训精神和“阳光、自信、包容、进取”的大学生形象标准,强化“两大文化主题活动”(现代大学文化主题活动、民族传统文化主题活动),营造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

近年来,学校以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为契机,夯实筑牢学校文化建设的根基,制定了《重庆科技学院文化建设规划》,确立了校训、校风、学风、办学宗旨、发展战略等办学理念;积极举办新年诗会、音乐会和元旦晚会,举行清明、端午和中秋主题活动,开展体育文化节、科技创新节和文化艺术节活动;成功承办了重庆市庆祝建国59周年大型歌咏会――《祖国颂》和重庆市“中国红・青春中国心”大型电视活动的启动盛典。大学文化正在有力地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打造高水平特色科技大学做出贡献。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风声”。年轻、自信、充满蓬勃生机的重庆科技学院,正在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朝着建设成为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国内知名、逐步走向国际的高水平特色科技大学的方向昂然前进。(本刊编辑/邝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