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民事连带责任制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民事连带责任制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济南久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100)

摘要:连带责任及其与按份责任之间的关系,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只有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才能在实践中正确适用。

关键词:民事连带责任

中图分类号:D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9-0271-01

民事连带责任是我国民商事活动及立法中的一项重要民事责任制度,其目的在于补偿救济,加重民事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法律责任,有效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本人着重就连带责任的概念特征、历史发展、构成要件、效力以及我国连带责任制度的问题谈一下拙见。

一、连带责任的概念特征

我们可以将连带责任的概念界定为:根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的约定,存在特定关系的多数债务人,其中任何一人对债权人的全部债权都具有全部清偿的责任。连带责任的实质在于,当债务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债务时,只要存在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应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审判机关或仲裁机构就可以依法确定该债务关系中存在连带责任,并判令或裁决连带责任人中的全部或其中的任意一个或几个责任人来承担履行债务的法律后果,来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二、连带责任的历史发展

连带责任制度自古有之,在诸法不分的古代社会,连带责任体现的是一种刑民不分的制度,诸如中国秦汉时期的株连、连坐制度,以及《汉穆拉比 法典》中的合伙规定等。在近代社会主要局限于债法等领域,诸如法、德、日等国民法典均在债编专门规定了连带债务,近现代法律中连带责任更多的体现为民事连带责任和商事连带责任。

三、连带责任的构成要件

民事法律关系中的连带责任是连带债务关系中数个债务人向债权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一种形式。因此,连带责任需具备民事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即:连带责任人主观上须有过错;行为须具有违法性;须造成损害事实;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须存在因果关系。

四、连带责任的效力

连带责任的效力,通常包括两种效力,内部效力和外部效力。外部效力是指债权人与有连带关系债务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内部效力是指有连带关系的债务人之间的关系。我国《民法通则》第87条规定:债权人或者债务人一方人数为二人以上的,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约定,享有连带权利的每个债权人,都有权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负有连带义务的每个债务人,都负有清偿全部债务的义务,履行了义务的人,有权要求其他负有连带义务的人偿付他应当承担的份额。该规定很明确了表述了连带责任的两个效力,对外效力和对内效力。连带责任的外部效力主要体现为债权人的请求权,债权人可以同时也可以先后要求所有的或者部分的债务人清偿全部或者部分债务,一旦连带债务被部分债务人全部清偿,则所有的债务人对于债权人的债务均全部归于消灭。连带责任的内部效力就是连带责任人的内部求偿权的问题。一般认为连带责任人在承担了超出其比例的责任后,可以向其他债务人求偿。

五、我国民事连带责任制度存在的问题

连带责任在现实中意义重大,尤其在经济生活领域,密切关涉市民社会。我国《民法通则》中关于连带责任的规定,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民法通则》第87条关于连带责任的一般规定。(2)《民法通则》第35条关于合伙的连带责任规定。(3)《民法通则》第130条关于侵权责任的一般规定。(4)《民法通则》第66条第3款、第4款、第67条关于中的连带责任。但一般认为,连带责任是指多数责任主体中的任何一人均须对全部债务承担清偿责任的一种特殊民事责任。连带责任一般具有以下基本法律特征:(1)连带责任的主体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2)连带责任主要是一种财产责任;(3)连带责任具有不可分割性。

从目前我国立法规定和司法状况来看,连带责任制度并不十分完善,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我国对连带责任的规定没有基础系统理论的指导,较为分散。连带责任概念不清晰,连带责任构成要件不明确。

第二,制度设计不当或者实际使用过程中遭到滥用的话,会极大地影响到社会公平正义,乃至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第三,在我国,连带责任呈现扩大化得趋势,不仅有立法和司法解释规定连带责任。而且在司法实践中,为了息事宁人,常常出现在没有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情形下,判决当事人承担连带责任。这个虽然一方面可以说体现保护受害人的价值取向,但在另外一方面,却往往损害了本来根本不需要承担的责任的人利益,破坏了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从国际看,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开始限制连带责任的适用,如美国现在已经出现了对侵权法上的连带责任进行修正和废除的趋势。

连带责任制度目的是为了保护债权人权益的实现,从法律的基本原则来看,责任自负是最基本的原则,而连带责任使得他人对其他人的行为也承担责任,一定程度上违法了公平正义的原则。因此连带责任及其与按份责任之间的关系,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只有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才能在实践中正确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