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专访:任仲伦文化商人的三台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专访:任仲伦文化商人的三台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影《赤壁》、《集结号》、《2046》、《高考1977》,以及最近大热的《风声》,如果你稍作留意,影片的字幕中都有一个特别大的名字。“出品人是电影中唯一出钱那个!”他一笑了之自己的淡然,甘做媒体眼中的“神秘人”,他就是被外界称为儒商的上海电影集团总裁任仲伦。

Profile 任仲伦档案

1955年12月出生,1983年1月开始担任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1996年12月在文汇报社负责《文汇电影时报》工作;2000年11月在上海市作家协会工作,2001年12月担任该协会副主席。现任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副总裁、上海电影集团公司总裁、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

那栋坐落在上海市区的西班牙式小楼,美丽得似乎有点过分,秋日下午,金灿灿的阳光穿过大露台,照进圆拱形的玻璃窗内,一时之间让人失语。

任仲伦的办公室就在这个小楼的二层,和二楼的另外几间房间一般无二,没遮没拦,敲门、推门,便看见一个斯文儒雅的男人起身招呼。又熟禾念地给每人倒上一杯热茶,然后递上名片,“上海电影集团总裁”,居然是他本人!愕然于他的平易也愕然于他的随和。

在他的办公室里,看到最多的两样东西,是书和奖杯,各式各样的奖杯分布在桌子上、柜子里甚至柜子顶上,而满满一书柜的书已经把隔板都压得有些变形了。虽然已经完成了职业的再次转变,任仲伦还是喜欢说“我是个知识分子,我是个理想化的人’。于是这个被外界称为儒商的男人,怀着一份书生的耿直率性,精彩演出了“电影、成长、生活”这三台大戏。

电影・一部轰轰烈烈的跨国大戏

任仲伦既非导演出身,又无金融背景,却得到了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出品人奖。他的电影之路走得时而波澜不惊、时而险象环生、时而又大江奔涌,而现在,这出戏已经演成了一部精彩纷呈的世界级大片。

说起2003年面对的困难时,任仲伦笑道:“张建亚(上海影协主席)编了一个顺口溜‘上影改革是找死,不改革是等死,不改不革是安乐死!’”花了半个月时间在美国考察了7大电影公司,和大量的电影公司高层交谈之后,任仲伦心中困扰已久的问题“电影到底靠什么赚钱”终于得到了解答。这一次他坚信,他手中的上影厂是一个巨大的宝库,“800部故事片版权,30000多分钟动画片的版权,1331部译制片的版权,还有1500多分钟科教片的版权,可以说中国的电影史就在这里。”

早在2004年,任仲伦就已经看清了电影产业真正的盈利模式和发展方向,“版权和完整的产业链”正是有了这份清晰的认识,才让他有十足的底气对当时红极一时的民营企业发出挑战,“3年以后我一定赢你们!”

很多领导和同行都奉劝任仲伦“甩包袱”,把人员和企业规模缩减到最低,但他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多片种发展、产业链完整、中国一流、海外有重要影响的大型影业集团”。

《伯爵夫人》作为2006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影片,曾被著名演员王洛勇赞道・“《伯爵夫人》的拍摄意味着合拍片告别了过去的同居时代,是真正意义上的互相促进!”这是中国电影人第一次以投资合拍的方式参与国际制作,上影集团除了提供本地合拍支持、演职员参与之外,还拥有1/4的资金投入。这也是上影全面改制后引入的全新的中外合作拍片模式。

《三峡好人》、《2046》、《蓝莓之夜》、《画皮》……一路走来,每一部影片都见证了任仲伦对电影的理想。就像他说的,“电影是一个产业,重要的是两个词投入和产出。”

任仲伦的这部电影大戏,早跳出了屏幕这个天地,制片、发行、院线、地产甚至旅游也被他收入囊中。“我打算扩建上海的车墩影视基地,把一部分作为老上海风情旅游区域,让一些白领周末可以带孩子去体会T老上海的生活,吃吃老上海的小吃,再看上一部电影。”

“我做电影的标杆始终是美国的电影公司。”任仲伦总拿这句话提醒自己和身边的人。

成长・一部跋涉者的纪录片

《高考1977》也是任仲伦生活的投射,那一年的他就和电影里的潘志友一样,虽然整日在农场上艰苦劳动,却按捺不住对知识和未来的美好向往。“我参加的是1978年的高考,那一年我从农场调入工厂,然后报名了高考。”

而他的电影梦却开始于更早,中学毕业等待分配的大半年时间,任仲伦百无聊赖便去电影院做了份门口检票的短工,最大的实惠却是每天可以一部接一部地看电影,“每一部电影都是一次额外的人生体会。”但是直到大学,他也从未想过电影会成为他重要的事业。

任仲伦大学时代的梦想是旅行家,因为他“面对自然的时候更自然”,他最爱树的美,尤其是杉树,“因为杉树正直”。走遍了名山大川,他又一头扎进书的世界,阿瑟・黑利的一系列作品《航空城》、《汽车城》、《大饭店》、《钱商》带给他全新的梦想,“阿瑟・黑利的每一部小说都差不多用了两年时间完成,头半年的时候他深入生活,然后半年写作,半年出版,剩下半年则去旅行,为下一部小说寻找灵感。“把写作和旅行游历结合在了一起,是大学时代任仲伦心目中最完美的职业。

任仲伦在母校上海师范大学创造了一个纪录,至今也没有被人打破过,就是他在读期间的每一门成绩都超过了90分,当然也包括体育。

勤勉是他通往成功的捷径。

毕业后留校担任了助教的工作,任仲伦每天从家骑自行车50分钟在8:00前赶到学校,若是轮到他检查早操,往往6点就要出门,一天教学结束,5点多钟再骑车赶到文汇报为《文汇电影时报》写稿、审稿、做版,其间只买2个茶叶蛋和豆腐干充饥,3年来他居然吃掉了2000多个茶叶蛋和豆腐干。半夜回到家后,再花几个小时写专业论文。八年半的时间,在别人眼中是幸运儿的任仲伦就从助教成为教授,“辛苦带来最大的收获是内心的成长,好像一棵大树一样,很蓬勃。”

谢绝校园的苦苦挽留,选择告别教学事业,任仲伦给出的原因很简单:“办报纸是思想传播的最好方式,更主动!可以把我对中国电影的思考连续不断地传播给读者,力量更大。”而最终接受了上影的工作则是他对知识分子社会责任的最高一层理解――“把思想进行实践”。

任仲伦是上海交通大学首届EMBA个人成就大奖唯一的得奖者,论企业的规模和盈利能力他自问都不是同学中最出色的,但是他和他管理的上影集团带给观众大批优秀影片,对社会的影响力却是更大规模的企业和更高的营业额无法比拟的。问到他现在在忙什么,他说:“我现在还在读书,上市总裁班,争取把知付诸识实践,让公司3年内上市!”

生活・一部丰富深刻的文艺片

任仲伦说他是典型的A型血射手座,他热爱思考和阅读,每天两个小时的阅读是他不变的习惯,他甚至觉得阅读比电影给他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因为看书是可以中断的,阅读完任何一段,都可以阖上书本停下来思考和总结。”

权力、财富、地位,抛开这些外在的标准,他更愿意把幸福解释为幸福感,“能感受到的幸福才是幸福。”若非大学时一位老师发觉他“极强的逻辑性”,任仲伦恐怕一直都会认为自己是个感性的文人。

现在的他擅用一分为二的态度处理问题,他会带动大家发散性地为电影设计出各种情节,但是热火朝天后,他又会要求“商业报告快点交出来!”他管那个叫做“训练出来的理性”。

出生于1955年的任仲伦已跨越了半个多世纪,他淡然一笑,说“知天命,就是真正理解了生命的价值。”

在欧洲考察的时候,任仲伦常常看见古老的教堂,有些经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建造仍未完工,这让他发出了深深的感悟“花了几十年去努力的建筑,会存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而一个匆匆忙忙早就出来的建筑往往还未被记忆就已经消亡了。”

在有生之年活得精彩,给后人留下可以追忆的作品,是时间给他的使命。

他相信真正的爱情总包含着牺牲和奉献。“不过生活里还是平平淡淡比较幸福。”

任仲伦在家里是个“放弃权力”的被管理者,抱定“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在生活中他会毫不掩饰地让那个“真我”出来率性而为,和年轻人闹成一片,喝个烂醉,然后被抱起丢进游泳池中,他说这就是任仲伦!

Q&A

《品位》与任仲伦面对面

Q:平时你会用多少时间挑选一个合适的剧本?

A:3分钟。

Q:你平时喜欢看电影吗?还是工作中接触太多,回家就彻底不看电影了?

A:看电影,一般吧,这个是我的工作。回家就喜欢看书,业余生活就是看书、聊天、旅游。

Q:现在的你在职场中保持怎样的心态7最看重下属的是什么?

A:现在的我明白自己要什么,不会轻易受到别人的影响。责任和职位是成正比的,不想承担责任,就不要谋求高职。我在这个位置就是要承担更多的压力,这是职责赋予你的。好的员工应该明确知道这份工作和这个行业的标杆(60分合格线)和标准(谁是行业的领导者)。

Q:现在的导演和演员你比较欣赏谁?

A:谢晋,他始终踩在社会发展的神经上,获得最广泛的共鸣。王家卫讲究精美、讲究思想绚烂。贾樟柯用最平实的眼光来记录事情。姜文是一个有思想和霸气的人,对艺术我行我素。

Q:五十知天命,你怎样看待这句话,

A:实现生命的价值!

编者后记

一开始为这篇采访想到的标题是当代文人的出世与八世。以知识分子的自我觉悟出世,又凭着企业管理者的精明八世。任仲伦热爱思考,也激发着身边的人思考,正如他笑言自己做不了蜡烛,只能做根火柴,“哪怕能给你一个照亮的瞬间。”他的戏会照亮更多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