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奏响蓝色的交响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奏响蓝色的交响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海洋面积占地球的四分之三,海洋的开发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日益突出的今天,海洋经济已经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依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海开发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复兴。

为实现中央提出的振兴东北的战略目标,辽宁在2005年和2006年,将建设“五点一线”[即以大连长兴岛和花园口、营口(含盘锦、锦州)和葫芦岛、丹东五个临海城市连成一线,建设沿海经济带]写进了辽宁省“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党代会报告中。

显然,反映建设沿海经济带这样一个宏大工程,单靠一两集的电视片是容纳不下的。辽宁省委组织部和宣传部联合十一个市拍摄制作了九集大型政论纪实电视片《腾飞》,全景式地展现了“五点一线”的建设景象。

第一集《大潮涌起》是总纲,交代“五点一线”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论证实施“五点一线”的可能性和必然性。观赏《大潮涌起》,仿佛在聆听一部气势磅礴的蓝色交响曲。它的创作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把凝练、透彻的解说和采访负责“五点一线”建设的各级领导或专家学者的有力论政与动感极强的开发建设镜头有机地、和谐地交织在一起,从听觉和视觉两个层面让你了解和关注“五点一线”的辉煌进程。

述说开发“五点一线”的背景,先介绍辽宁是中国重要的沿海省份,面临渤海和黄海,海岸线全长2290多公里,占全国12%,居沿海省市前五位。再介绍“辽”与“海”自古就密不可分。春秋时期,辽东地区就有了海上航行。又讲到辽宁沿海是国家心脏京津地区的重要门户,处于国防第一线。在我国遭受封锁的年代里,经济建设重心必然放在内陆腹地,不可能放在沿海,辽宁经济布局所以呈现内向性。最后,引出原省委书记在党代会上的报告:“我省大多数地区处于沿海或近海地带。增强沿海意识,建设沿海经济带,是我省加快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的巨大潜力所在。”――这样,既完整全面又简要鲜明地把为什么要开发“五点一线”说得明明白白。

论证开发“五点一线”的必要和前景,编导者采访了很多相关人士,从各方面、多角度论证辽宁开发沿海的新机遇、新潜力和新动力,以及在东北、在全国、在世界的新地位和新的影响力。由于这些论证不是空喊政治口号,带有可靠的事实依据和思辨力度,因而十分令人信服和振奋。

画面镜头多用大全景、鸟瞰式的航拍 “五点一线”沿海开发区的壮观景象,并兼用图片资料、沙盘模型和三维动画来解释说明,视觉形象精美、鲜明,剪辑流畅,光线柔和,色彩艳丽,视野开阔。耳听激动人心的解说,眼观波澜壮阔的图景,品味开发建设的意义,使我们感受到:辽宁人抓住时机从内陆面向大海,这是战略的眼光和气魄;而抓紧建设,跨向大海,则是伟大的振兴和腾飞!

《大潮涌起》的结尾,在沿海碣石重温当年三国曹操的著名诗篇《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古今对比,令人心潮澎湃:辽宁人今天的豪情推动了大潮涌起。“五点一线”的开发,必然会在中国沿海又形成一块集聚产业、资金、技术、人才的上佳之地,并引起东北亚各国及全世界的关注。

如果说辽宁“五点一线”沿海开发奏响了深入改革开放的建设交响曲,那么,大型电视片《腾飞》和着建设的节拍同步奏响的则是热情推波助澜的宣传交响曲。它珍贵的文献史料价值是不言而喻的:电教工作者能够及时地、忠实地把伟大时代中的伟大事件――振兴东北、迈向大海深刻地记录下来,无疑为今天、为历史提供了鲜活的影像资料。正如中央电视台著名制片人陈虻所言:“若干年之后,当我们的后人向我们问起今天的历史时,我们留给他们展示的应该是那些有价值、永远不会沉沦的东西,而这些也恰恰是纪录片工作者所应该具有的历史使命感。”

(引自2000年3期《电影艺术》杂志第77页,陈虻:《记录今天就是记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