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推动服务外包贸易发展的人才支持策略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推动服务外包贸易发展的人才支持策略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7-061-02

摘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服务外包贸易正在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金融危机后经济发展速度趋缓使服务外包的优势日益突显,但是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却与时代的贸易趋向有一定的错位,服务外包人才缺乏是制约我国服务外包贸易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利用民办高等教育资源,设置服务外包专业,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复合型的服务外包人才,是满足服务外包贸易高级生产力要素需求、支持服务外包贸易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服务贸易 服务外包 人才培养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下,传统的贸易模式正在向服务外包贸易转换,服务外包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导业务。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后经济发展速度趋缓的形势下,服务外包的优势日益突显,服务外包在服务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根据联合国贸发会的预测,在未来 5至10年间全球服务外包递增速度将达到30%-40%,2010年服务外包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0万亿美元。服务外包业是国际服务贸易的一个重要领域,其既是一种现代高端服务业,又是一个高新技术产业。我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有利于扩大知识密集型服务产品出口,转变对外贸易的增长方式。国际服务外包作为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对人才的要求也高。我国国际服务外包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人才匮乏。通过对高级生产力要素人才的培养,支持我国以服务外包为主的服务贸易的发展,具有提升我国人才素质、促进现代服务业及国际贸易发展的多赢目的。

一、我国服务外包贸易竞争力及人才需求分析

在当今服务贸易迅猛发展且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作为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服务外包一直是我国重点支持和发展的产业。面对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和新的贸易模式,我国很多省份把第三产业的崛起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贸易模式的重点和核心,使服务外包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例如到2008年,黑龙江省就有200多家服务外包企业,其中能力成熟度模型和成熟度模型集成的服务外包企业有21家,通过ISO27000认证的服务外包企业有5家,从业人员超过4万人。哈尔滨和大庆成为服务外包的典范性城市,黑龙江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哈尔滨创意产业园、地理信息产业园等项目急速崛起。

穿越上述数据的表象,深入到我国服务外包的内里的时候就会发现,我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并未与历史机遇相契合。与一些服务外包业发展成熟的国家相比较而言,仍然处于服务外包的初期阶段,对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缺乏理性认知,对服务外包的政策设定和智力支持不够完善,尤其是对服务外包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利,致使服务外包贸易所需要的高级生产要素缺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服务外包贸易的发展。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全球服务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通信、咨询等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行业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却相对缺乏,我国的服务服务贸易仍然依赖于传统生产要素,缺乏人才方面的比较优势。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高级生产要素缺乏。虽然近年来,我国服务外包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规模发展与素质提升,但是与一些国家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及速度相比,我国的服务贸易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层次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旅游和运输等劳动密集型服务,而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以ITO、BPO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为主的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与巴西、印度、韩国等国家相比都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服务业以及与之相关的国际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还不强。

二、支持我国服务外包贸易发展的人才培养思路探析

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推进,服务贸易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发展趋于活跃。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服务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与世界其他国家服务贸易相比,我国服务业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服务外包贸易的接单层次和数量,服务外包专业人才缺乏是制约我国服务外包贸易发展的重要瓶颈因素。我国本来拥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却由于综合服务能力的落后而转变为人力资源要素的劣势。针对目前制约我国服务外包贸易发展的高级生产要素缺乏的状况,本文考虑应动员各种社会力量,特别是发挥民办高等教育的作用,充分利用民办高等教育资源,以推动我国服务外包贸易发展为核心,完善服务外包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服务外包业培养专业化、应用型、创新型的人才,并使之就成为民办高校教育发展的基本战略定位和主要趋向。

国际服务外包贸易主要依托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具有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产业形式,具有新技术、新业态、新形式等特点。这就注定了服务外包业的人才培养应该主要由高等教育提供,但是由于我国服务业目前还处于相对较低的发展阶段,与之相适应的高等教育还十分薄弱,而我国的公办高等教育由于体制原因在培养模式的选择、教育改革与创新方面缺乏民办高校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因此难以在短期内迅速地对服务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做出快速反映,于是满足服务业发展人才需求的重任自然而然地、历史地落在了民办高校的肩上。

民办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发挥着补充教育资源、吸纳扩招学生、促进教育产业化、市场化的重要作用,其机制相对灵活,更加贴近人才资源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反映敏锐,其课程设置的理论性较公办院校低,更加侧重于实践。因此,面向服务外包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确定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既是民办高校自身发展的主观需要,又是消除服务外包业发展的人才制约因素、促进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良策。

三、支持我国服务外包贸易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要求,适应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要求的人才应该是精通国际金融、国际商法、外语、信息技术以及服务外包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要提高服务外包贸易人力资本素质,培养技术密集型服务领域的从业人员,需要采取创新的教育模式,通过多途径、多层次有针对性的教育与训练,才能获得服务外包贸易所需的各类人才。

当前高校服务外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和缺陷是企业介入的缺失,高校对服务外包专业人才的培养大部分局限在宏观理论的强行灌输上,而在实践的运用上存在先天的不足,从而使学生在面对实践工作时产生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局面,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劣势在现实工作中逐渐的突显出来。因此,建立高校与服务外包企业之间的长期有效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实行“产、学、研”人才模式的症结点和关键点在于明确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共同需求点和利益点,尤其是以企业的利益点为核心,把人才的培养建立在企业的利益和需求基础上。一方面,通过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企业可以扩展自己的合作领域,建立更多的与高校之间的伙伴关系,企业可以借助高校的文化优势,在高校中树立自己的文化品牌、技术形象和独特的产品优势。同时,企业也可以发挥学生劳动力低成本发面的优势,有效的降低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学生的知识和文化优势则可以使企业在整体上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减少培训成本和适应工作的时间,为企业注入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企业的现实应用性需求和对现实市场动态的敏感性,可以使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以此来完善自己的人才培养机制。服务外包专业的“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入手:

1.校企合作开发实训软件

高校和企业可以在相互对接和实践中积累开发教学实训软件的经验,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自己的教学体系和管理机制。教师以服务外包企业的需求为主导,以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基础,并结合学生自身的接受特点,来设计日常的教学内容,探索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内部规律,以及日常教学的方式。同时,企业也可以根据高校的教学特点和教师提供调研的对象,以及高校教学的现实需求来逐步的完善实训软件的开发。

2.校企合作建立产业园

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于使学生具有优异的实践工作能力和快速的适应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实现,在某种程度上建立在具有现实有效性的、实践性的产业园基础上,依赖于产业园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但建立产业园过高的投资成本、专业的人才配备、不断的更新维护等因素,使一些高校无法实现建立自己的产业园,即使拥有自己的产业园,也是模仿一些服务外包企业的外在的运行模式,而且规模很小,管理也不完善,只是在实验室里摆放一些简单的办公设施、服务机具以及配套的条形码系统、RF系统等。这样的产业园过于简单,不成系统性,很难为学生提供现实的实践机会,学生所学习到的技术单一、初步,不能与现实复杂多变的工作需求相适应。如果高校和企业校企合作共建“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园,一方面,可以解决高校的投资问题和学生实践问题,于此同时,也可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员工技术培训和智力支持,实现高校和企业共赢的局面。

3.校企合作建立实践外包专业教师队伍

服务外包专业人才的培养无法脱离具有实践性强的高素质的实践型教师队伍。教师不仅要具有宏观的理论基础、开阔的视野,同时还应该具有极强的实践能力。因此,高校应该把培养专职教师的实践技术能力作为工作的重点,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通过校企之间的合作,可以定期安排教师走进企业,并给教师提供在企业实践的机会,在企业从事现实的工作,使教师和企业之间实现有效的对接。一方面,教师通过在企业的工作能够强化自己的实际技能能力,及时掌握企业的需求和市场动态,以及服务外包未来走向,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知识又可以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同时,高校应在教师的选拔上施行一种开放性的思维方式,由于院校往往都缺乏实践型的教师,尤其是能够进行实训教学的教师,因此,可以从企业、科研机构中选拔教师,建构长期有效、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黑龙江省教育厅2010人文社科项目资助,项目号:11554074。

参考文献:

[1]李志群,朱晓明.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2007).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赵曙明.分析:全球化背景下服务业外包及其人才开发.新华日报.2007.08.06.

[3]赵玉阁.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对策研究.北方经济.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