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戳穿C2C的假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戳穿C2C的假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中国电子商务领域里,眼下最引人关注的,可能不是B2B(企业对企业),而是c2c(个人对个人)。

阿里巴巴很擅于抢人风头。2005年8月,在百度登陆纳斯达克的前夕,阿里巴巴突然宣布并购雅虎中国,着实让被冷落的百度郁闷了一把。现在,阿里巴巴的报应来了――在阿里巴巴即将登陆香港主板市场的时候,百度高调宣布进军C2C,一时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

对于进军C2C,百度上下信心爆棚。百度总裁李彦宏信誓旦旦地表示,要“为中国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C2C服务”。一些业内专家们也跳出来推波助澜,称百度的C2C业务将会挑战阿里巴巴旗下淘宝网在C2C市场上的霸主地位。一些调查机构的相关数据和观点也被人反复提起,比如中国电子商务尚处在发展的初期、有过C2C购物体验的用户只占网民数量的16.2%等等,以此来说明中国C2C仍然是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

无论是百度高管还是专家们,他们所说的听起来都没错,不过并不新鲜。两年前,当当网推出当当宝进入C2C市场时,很多人都这么说过。当然,我们都看到了当当宝夭折的悲惨下场――在经历了焦头烂额的3个月后,当当网不得不狼狈地逃离C2C。再之前,当腾讯推出拍拍网时,也有人说过同样的话。我们也都看到了拍拍网今天的处境――在中国C2C市场上,它的市场份额几乎可以被忽略不计。

不仅在C2C,在B2B市场上,几年前许多新进入者也重复着类似的话:未来的市场空间无比巨大,我们仍然有机会!当时看起来也似乎如此:中国的中小企业有4千万家,其中有不到2千万在尝试电子商务,既然之前的2千万催生了一个阿里巴巴,那么剩下的2千万为什么不能再带来一个阿里巴巴呢?正是抱着这样的梦想,众多后来者纷纷跳入这个市场。但到目前为止,其中的一部分已经消失,剩下的一部分则大多式微了。

是的,未来的增量市场可能是巨大的,但它不一定是属于你的。而且,现在就高歌未来更光明的前景,也似乎为时过早。

中国C2C市场目前的确很红火,但这是一种病态的红火。

C2C这种商业模式最初是为那些想拍卖闲置物品的网民而创设的。直到今天,二手拍卖仍然是美国eBay网上的主流。但在中国,充斥在各C2C平台上的,绝大多数是职业卖家。他们出售的商品,从几分钱的信封到几万块的数码摄像机,几乎无所不包。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应该是B2C应该做的事情。

在中国,B2C无疑要比C2C冷清很多,无论是买家还是卖家,都似乎更青睐后者:买家们觉得C2C平台上的商品更齐全,更容易侃价;卖家们觉得在C2C平台上开店成本更低,因为完全免费,而且不用缴税。因此,不仅买家,连卖家都大量涌向C2C。目前在C2C的前一个“C”(个人)里,其实已经包含了不少的“B”(企业)。换句话说,C2C抢了B2C的生意。

这是不正常的!因为按照常理来说,B2C要比C2C更为有利。比如,B2C企业商家的实力更强、信誉更高、更有大规模采购压低成本以降低价格的能力。而且,B2C行业也更容易规范和监管。在一个成熟的电子商务市场里,B2C应该是主流,C2C只是补充。

眼下,中国市场上C2C的反客为主是非理性的,是中国互联网的商业环境和政策环境还不成熟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但是,所有非理性的东西最终都会回归理性。毕竟,你不能指望政府永远不向C2C买家收税,也不能指望淘宝永远免费下去。

所以,眼下很可能是C2C在中国最辉煌的时刻。中国C2C仍然会有明天,这个明天肯定会更成熟、更理性,但不会再有爆炸式的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