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粉尘量及擦拭压力与擦拭纸的去污效果关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粉尘量及擦拭压力与擦拭纸的去污效果关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清洁性能是超净布的主要性能之一,并且与粉尘量及擦拭压力有密切关系。本文选择煤粉、面粉模拟粉尘污物,自己组建了去污试验装置,分析了粉尘量及擦拭压力与擦拭纸去污效果关系。研究发现,相同擦拭压力下,布置的粉尘量越多,去除率越大;相同粉尘量时,擦拭时施加的压力越大,粉尘的去除率越高,适当增加擦拭压力有助于提高去污效果。

关键词:无尘擦拭纸;去污性;粉尘量;擦拭压力

精密材料、仪器仪表、电子材料、制药、医疗、生物制品等对洁净度要求高的行业发展日益迅速,需要高性能超净布具有许多优异的特性,如:无尘性、吸附性及擦净性,并且能有效去除灰尘、油污及手印而绝不损伤被擦拭物的表面[1]。

对于超净无尘布的开发与研究,国内外学者主要集中于超细纤维阶段[2-5],纤维的比表面积与纤维的细度成反比,纤维越细比表面积越大,清洁能力越强。经研究人员测试,当纤维比表面积为5000cm2/g时,织物的清洁能力有一个转折点,表明纤维纤度只有在0.3旦以下时,制成的织物才具有较强的清洁能力[6]。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非织造擦拭布,发展前景十分广阔[7-12]。

超净布的清洁机理一般有保留清洁和直接转移清洁两种类型[13]。保留清洁是污物被转移到洁净布表面后,通过宏观吸附、微观吸附、物理吸附和粘合吸附作用等途径保留在洁净布上,使其不致再次沉降转移到被清洁对象的表面,而达到清洁污物的目的;而直接转移清洁是通过机械作用,并伴随着压力、摩擦和碰撞等作用污物,这种情况下,污物不易被吸附。高性能洁净布应该结合这两种类型的清洁机理,既能清扫污物并且有效地吸附污物,以达到最佳清洁效果。

在研究超净布的去污性时,国内普遍利用定量分析法[1,14-15]和反射光测试[16]间接表示去污效果,国外研究人员[2]也有通过压敏胶带抽样,测试污物沉积量评价去污效果。本文以市售无尘擦拭纸为原料,结合定量分析法及显微镜观察,模拟擦拭过程,表征去污效果,深入研究探讨了粉尘量及擦拭压力与去污效果的关系。

1 试验部分

目前纺织品测试中还没有织物的去污清洁测试相关标准,故本实验主要通过模拟擦拭过程评价市场用无尘擦拭纸的清洁性能。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粉尘,而粉尘的颗粒一般比较小,而且难以收集,试验选择煤粉和面粉两种粉尘模拟粉尘污物。同时根据一般的擦拭方式组建试验装置,对粉尘污物用不同的压力进行擦拭,并观察擦拭效果。

1.1 试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无尘擦拭纸,砝码,载玻片,秒表,煤粉,面粉,滤网,电子天平(精度为0.01mg),VHX-1000E超景深三维显微镜,MASTERSIZE2000激光粒度分析仪。

1.2 粉尘布置试验

本试验所选择的粉尘为煤粉和面粉,通过激光粒度仪测试,煤粉的粒径分布在1μm~100μm范围内,粒径的表面平均粒径D(3,2)为15μm,体积平均粒径D(4,3)为35.591μm;面粉的粒径分布比较宽,在1μm~120μm范围内,表面积平均粒径D(3,2)为32.614μm,体积平均粒径D(4,3)为85.424μm。图1、图2分别是煤粉和面粉的粒度分布图。通过粉尘粒径的大小选择适当的滤网,使用180目的滤网使面粉均匀地分散在玻璃片表面;使用双层250目滤网使煤粉在玻璃片上均匀分散。所布置粉尘的量分别为5mg、10mg、15mg。

1.3 擦拭装置的组建

精密实验室要求擦拭布相对耐磨性能好,表面纤维绒头很少,用其擦拭后,被擦伤物表面几乎没有纤维短绒留下,不会在被擦拭物表面留下划痕。擦拭过程中擦拭布要保持平整,不可揉搓;移动擦拭时要尽量将试样与擦拭表面完全接触;要确保按同一方向擦拭,不可来回重复擦拭。

根据所述擦拭要求,通过图3所示的试验装置,模拟擦拭试验。图中①②③为载玻片,其中②作为被擦拭物,①和③固定被擦拭物,虚线部分为擦拭试样,圆柱体为砝码,将砝码固定在一方形玻璃片上,玻璃片的边长等于载玻片的宽,擦拭过程中,用夹子夹住擦拭试样右端,匀速向右水平拉动试样,以做擦拭试验。

1.4 去污方法

如图3所示,在擦拭过程中,用手拖动试样缓慢前进,基本保持匀速运动,擦拭时间控制在8s左右,选择擦拭压力为0.2N、0.5N、1N、2N。

去污率的测定:载玻片本身的质量为M1,布置粉尘后载玻片的质量为M2,擦拭后被擦拭物上污物的残留量M3,则去污率=(1-————)×100%。

去污效果的观察:用显微镜观察被擦拭载玻片表面的清洁度,包括污物的残留情况、是否存在纤维脱落及擦痕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粉尘去污率

由于试验过程中实际粉尘量与所设定的目标值不可能完全一致,故经过三次试验得到粉尘量及残留量的平均值,进而求得粉尘去除率。试验结果如表1、表2。

由表1和表2中粉尘的布置量及去除率可知:

相同擦拭压力下,布置的粉尘量越多,粉尘的去除率越大,但因为残留物的绝对值较大,因此载玻片表面仍残留有部分粉尘;相同粉尘量时,擦拭时施加的压力越大,粉尘的去除率越高,这说明在一定范围内施加压力有利于粉尘的清除,但是去除率仍与粉尘量有关。

2.2 显微镜观察效果

在观察时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定为50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中间部分的多个位置进行观察,以全面表征擦拭效果。试验中所观察的区域如图4所示。

显微镜观察结果与粉尘去除效果基本相符。选择②位置,0.2N压力下不同粉尘量的擦拭效果及15mg粉尘量不同压力下的擦拭效果作为代表。观察结果如图5和图6所示。

由图5和图6可知,压力为0.2N时,随着布置粉尘量的增多,载玻片上的粉尘残留量也明显增多;粉尘布置量为15mg时,随着压力的加大,载玻片上的粉尘残留量减少。在图5中,当粉尘布置量为5mg时,载玻片上残留粉尘分布比较均匀,粉尘布置量加大时,部分粉尘团聚,分布不均匀,并且出现明显的残痕现象;当压力加为0.5N时,残留量明显减少,压力在1N和2N时,粉尘残留量进一步减小。由图6可知,压力为0.2N时,粉尘布置量加到15mg才出现团聚现象,并且残留量明显少于图5,而且只有在15mg时出现擦痕现象;粉尘布置量为15mg,压力为0.5N时残留量明显减少,压力在1N和2N时,残留量进一步减小,与图5基本相吻合。比较图5和图6可知,煤粉粒径小,易堆积;面粉粒径大,分散性较好,在擦拭煤粉过程中易出现擦痕,相对来说面粉更易去除。

3 结论

通过选择粉尘污物,组建试验装置,分析了粉尘量及擦拭压力与擦拭纸的去污效果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擦拭压力下,布置的粉尘量越多,粉尘的去除率越大;相同粉尘量时,擦拭时施加的压力越大,粉尘的去除率越高。适当增加擦拭压力有助于提高去污效果。

参考文献:

[1]秦晓,王秋美.超细纤维洁净布及其清洁效果的评价[J].现代纺织技术,2006(4):51-53.

[2] Nilsen S K ,et al. Micro-fiber and ultra-micro-fiber cloths, their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cleaning effect, abrasion on surface, friction, and wear resistance [J].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02.37: 1373-1378.

[3] 钱坤,王鸿博,王纯凤.超细纤维洁净布的设计与生产[J].纺织学报,2004(4):84-86.

[4] 尉霞,林娜.超细纤维机织洁净布的设计[J].上海纺织科技,2007,35(2):53-54.

[5]王鸿博,钱坤.超细纤维洁净布的生产技术[J].丝绸,2003,(3):14-16.

[6] 华伟杰. 高性能擦拭布 [J]. 产业用纺织品,1995(4):42-43.

[7] 葛怡.DuPont 公司的水刺无尘室擦拭布[J].国外纺织技术,1998(3):31-32.

[8] 朱远胜.纺粘/水刺电子无尘擦拭布的开发[J].产业用纺织品,2004,32(1):42-43.

[9] 王从南.纺粘与木浆复合的水刺擦拭布[J].非织造布,2002,10(1).

[10] 李瓒,郭建伟,靳向煜,等.我国非织造擦拭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纺织导报,2011(12):100-102.

[11] 徐英.新型擦拭布的开发应用与探讨[J].非织造布,2011,19(3):18-21.

[12] 金明熙.针刺非织造擦拭布的研制与开发[J].非织造布,1999,13(2):31-33.

[13]刘记华.LYOCELL高性能洁净布的开发[D].上海:东华大学硕,2-9.

[14]秦晓,王秋美.超细纤维洁净布吸附性能的模拟实验及分析[J].针织工业,2006(5):60-62.

[15]高铭,韩燕,董瑛,朱平.涤锦复合超细纤维的吸尘性[J].印染技术,2006(9):1-3.

[16] 刘菁.开发Lyocell纤维揩拭布的工艺特点[J].产业用纺织品,2005(4):17-19.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