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梁凯旋:以藏养藏 “舍得”智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梁凯旋:以藏养藏 “舍得”智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箱玉器,为收藏埋下伏笔

在广东开平,最被人们熟悉的是那一座座的碉楼,因为它们见证了数百年的历史沧桑,兴盛繁荣,记载了多变的世态和民情,每一座碉楼里都有一个交融着悲欢离合的故事,梁凯旋先生的故事便是由这里开始的。

梁凯旋先生出生在一个家道殷实、人丁兴旺的家庭,“我的爷爷育有四女二儿,在他的孙子辈中有十个,其中我的爸爸育有四子一女,我的伯伯育有三子二女。”在众多的子孙后代中,最受爷爷宠爱的是年纪最小的梁凯旋。在他的家族里,七个男孙都分有房子,而最小的梁凯旋被安排在厨房里住。

碉楼别墅里放满了古董家,那是他的曾祖父收藏而来的,这是他记忆中对家族里收藏的最早印象。梁凯旋先生的爷爷也是一位收藏家,爷爷将收藏来的玉器放在了梁凯旋先生住的那间厨房的一个箱子里。1977年5月,他的爷爷临去世前,交给他一把钥匙,并嘱咐他说:“这是柜子的钥匙,钥匙给你,里面的东西并不值钱,但是别卖,留着它。”他一直保留着那把钥匙。“那个时候我并不知道爷爷收藏的东西那么有价值。”他说。因此,那一箱玉器一直存放在他那个厨房里。

1988年,大厨梁凯旋先生来到澳门,在澳门奋斗着,他的厨艺在不断的实践中与日俱增,2004年获政府邀请,成为澳门再就业培训烹饪导师,为澳门那些失业、家庭困难的人群提供再就业培训。奋斗和打拼多年,他攒下了一些钱,并在开平买了房子,站在新房子里,梁凯旋先生想起了多年前爷爷留给他的东西,于是,他回到以前居住的厨房,打开箱子,看到的是一整箱的玉器。他的人生的转折点在此开始,那一箱玉器为梁凯旋先生之后的收藏之路,埋下了伏笔。

逐浪弄潮,智慧尽在舍得

看着一箱子的玉器,梁凯旋先生想起了爷爷的话:“里面的东西不值钱。”他将信将疑,随意拿了个玉观音挂件,走进一家翡翠店,“在店里兜了一圈,也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那时我对玉器只是爱好,并不十分明白其价值。”梁凯旋先生笑着说。这时,他在店里遇到了两位老人,将他叫了过去,告诉他,他手上的玉观音是和田玉。玉有着“石中之王”的美誉,玉石的价值本已不菲,“和田玉”乃中国“四大名玉”之一。

一次偶然,一句“家里还有这样的玉吗?”引起了梁凯旋先生的注意,他突然意识到:“那一箱玉其实很值钱。”他马上跑到书店,将相关的书籍买了回来,彻夜不眠,苦心研究,并逐渐进入了收藏家的行列。

收藏是一门学问,有人曾这样形容收藏,他说:“收藏是件很奇妙的事,因为收藏被称为花钱的无底洞,无论多少钱都能投进去,同时钱少照样能做收藏,其诀窍就在于要学会以藏养藏。”梁凯旋先生正是如此,他说:“不会将家里用来生计的钱用作收藏之用。”这是他的承诺,也是他收藏行为的准线。他是大胆的,也是理智的。

在收藏的过程中,梁凯旋先生经常将相同的藏品推向市场,即那些品种一样,造型不同,抑或年代不一的藏品。他将那些藏品变现后的所得用来购进自己所缺少的藏品,梁凯旋先生坦言:“将东西卖出去时会有些难过,买进来时会很高兴。”而他的收藏智慧,就在这舍与得之间,在这难过与高兴之间。靠着这种调余补缺的方式,梁凯旋先生的收藏逐渐地形成了规模和档次。

梁凯旋先生说:“收藏要随着潮流,随着市场、行情来预测它未来的定位和走向。”梁凯旋先生总是能准确把握市场动态,认识他的人说:“梁先生卖出一件藏品,常常能买进三件。”要在众多收藏品中选中成长性好、增值潜力大的品种,逢低吸纳买进,的确不是一件易事,在这一方面,梁凯旋先生似乎有一份天生的灵感,或者是一份遗传的基因。这些灵感和基因让他经常在别人忽视的地方,寻得“宝贝”。

如今,许多年过去了,梁凯旋先生一直在研究,常常手不释卷,他笑着说:“不看书,便不知道。”他常一手拿书,一手拿藏品,仔细研究,来提高自己对藏品的认知。“因为知识是收藏者的三个主要因素之一。”梁凯旋先生说。

除了从书上获得知识,梁凯旋先生还常和藏友们交流,他在珠海开设的店,就是为作交流之用。“那是一种没有身份悬殊的交流、平等的交流、艺术的交流,收藏的乐趣便在于此。”他说。这样的交流拓宽了他的视野,让他在收藏的这条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因为自小从爷爷身边耳濡目染,成为一名爱好者,现在已发展为玉的伯乐。他大踏步在传播玉石文化、传播中华文化艺术的道路上。

(廖冬梅 汪小星)

【人物简介】梁凯旋先生,祖籍广东开平,1988年移居澳门,2004年任澳门政府再就业培训烹饪导师,曾任澳门厨艺协会会长。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收藏家,在收藏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交流,累积知识,以藏养藏,弘扬中华宝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