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90后”高中生品德现状与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发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90后”高中生品德现状与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发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如何发挥思想政治课的道德教育功能,如何让“90后”学生自己内化道德呢?要了解“90后”,才能对症下药。

一、“90后”学生道德偏差的表现和原因

行为上浪费和过度消费,叛逆,不服从管教;在情感方面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大多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感受,物质虽富足,但幸福感单薄;在认知上,反应敏捷、能力强,大多拥有一技之长,但不爱学习;在意志上比较薄弱,他们很难将自己的行为同远大目标真正联系起来,往往决心很大,行动很差,甚至有些都没有理想和目标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自身因素。

1.社会因素。“90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对前几代优越许多,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在审美观和价值观方面也与前人有很大不同,因此,很容易走向道德偏差。

2.家庭因素。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90后”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除父母外,亲情观相对淡薄,更显得有些孤僻。巨大的压力使家长们把绝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上,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也容易把孩子推向道德偏差。

3.自身因素。“90后”学生正处于心理和心智发展尚未成熟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纭复杂的社会,会产生不知所措的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引导,就会走向道德偏差。

二、道德内化过程中应注意的策略

1.一个中心

人既是道德产生的原因,也是道德存在的目的,同时,人还是道德的载体。所以,从道德与人的关系看,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现代德育的目标追求。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以本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核心作用,要以人为本,贴近学生生活。

2.两个基本点

(1)寓教育于情感中。首先,教师运用饱含真情的语言传授知识,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渲染方式,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升华,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当学生与教师的感情产生共鸣时,就是教育的最好契机。其次,教师要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亲身践行一系列道德准则,充分发扬教育者的表率作用,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情感的渗透还可以延续到课后,教师应该经常与学生交流感情,以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并寻找恰当的机会,结合德育要求,在师生情感交融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教育。

(2)寓教育于活动中。就是要让学生有机会参加更多的“活动”,在动态的教程中接受教育,使学生觉得思想政治课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这样就能更好地让道德内化。如,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组织活动,去调查、参观、访问等。我们曾组织学生到连云港汽车站体验“雷锋车”精神,在回校后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学生们感受很深,发自内心地表示要将“雷锋车”精神发扬光大。

3.三个手段

(1)加强“补课”,把课堂作为主阵地

这里的“补课”不是指学生补课,而是指作为教育者本身要补课,才能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德育内化。课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本身就是对学生德育要求。如果为了应付考试而忽略情感教育,那这课就是失败的。如果我们有心挖掘、拓宽,不仅能使课堂活起来,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德育内化。

(2)加强时政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

现在的“90后”学生通过网络能第一时间了解社会上、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对于时事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他们渴望了解国内外政治风云的变幻,渴望开阔眼界,渴望表达自己的观点,增长见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媒体上的典型道德案例,多弘扬生活中积极向上的、阳光的一面,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利用不同学科知识的作用和辅助教材的作用

虽然学科不同,但在道德教育方面,总有共通之处,如,历史课上的一些儒家思想,语文课上的优秀作品,只要教师加以引导,都能引起学生的道德共鸣。鼓励学生多去图书馆借阅一些辅助教材,这些书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易于接受,深受学生喜爱。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新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