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激励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外化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激励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外化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化过程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和阶段,如何利用现代激励理论更好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外化过程是本文的研究主题。

[关键词]激励理论;思想政治外化过程;应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实际上包涵两个过程: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影响下,将社会期望内化为个体思想品德即内化过程,而后又将新的思想品德外化为行为和实践,形成行为习惯即外化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化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继内化第一次飞跃之后的第二次飞跃,是内化的根本目的和归宿。将激励理论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外化过程,研究如何激发受教育者的内在积极性,为更好的完成思想政治外化过程提供理论指导和现实路径。

一、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概述

激励一词来源与古拉丁语,其本是“使移动”。激励是激发鼓励之意,是指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的潜力,通过高水平的努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中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四者之间关系的核心理论。激励理论主要包括: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结果反馈型激励理论。内容性激励理论主要从人的需要出发,注重研究需要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如何推动人们的行为的理论。有代表性的内容型激励理论有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的双因素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着重研究激励的实现基本过程和机制。代表型的过程型理论有公平理论、期望理论。结果反馈型激励理论主要着眼如何引导和改造人的行为,使其朝组织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主要代表理论有强化理论、挫折理论、归因理论。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化过程

(一)思想政治教育外化的内涵

外化就智力发展而言,是指从内部的、智力方面的动作向外部的、以运用实物的方式体现出来的动作的转化。一般来说,我们把外化看作是从内部精神动作向外部物质动作的转化。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外化过程,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帮助和促进下,受教育者个体把已经形成的政治观点、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自主的转化为外在行为,并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所经历的程序。这是一个由内向外发展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外化过程是直接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试金石。

(二)思想政治教育外化的两个阶段

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受教育者把已经内化了的思想政治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在这一阶段,仍然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活动的过程。就教育者而言,其主要任务是激发受教育者践行思想政治品德的需要和动机,引导受教育者践行思想政治品德行为,帮助受教育者根据动机选择行为外化的途径,并创设良好的外部条件促进受教育者践行思想政治品德行为,帮助受教育者根据动机选择行为外化的途径,并创设良好的外部条件促进受教育行为的发生。第二阶段,受教育者反复践行思想政治品德行为,最终形成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及提升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境界。同志曾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要想一辈子做好事,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不可能实现的。所谓行为习惯,就是对思想政治品德行为本身感兴趣和产生自觉行为的倾向。他无需任何外在的推动力,无任何功利目的,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三)思想政治教育外化过程的条件

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需要一定条件的支撑,思想教育外化过程依然。一是思想教育外化过程的内部条件,包括受教育者的内在需要与动机、主观能动性、已有的观念系统、知识经验和能力等。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外化过程的外部条件,包括社会提供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比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风气,社会思潮。

三、在思想教育外化过程中用运激励理论的主要方向和路径

(一)目标激励

所谓目标激励,就是通过树立目标,使受教育者看到思想道德外化的方向,从而把内在潜力激发出来,追求目标的实现。人的行为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当人们明确的意识到自己的奋斗目标时,其行动的积极性就会持续高涨。在目标的设置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目标要具体。目标越具体,努力方向就越明确,实现目标的信息越大。目标过空,会使人感到遥远或渺茫,从而影响积极性的发挥。二是目标难易适度。在设定目标时,难易应适度。目标过高会使人望而却步,目标过低又激发不出应有的干劲,容易使人不思进取。三是目标要有针对性。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情况,具体制定不同目标。

(二)榜样激励

所为榜样激励,是指用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影响、感染、激励受教育者学习先进,将内化的思想道德外化为行为。榜样激励既可以是经常宣传的典型人物,也可以是受教育者身边的模范榜样。开展榜样激励应注意一下几点:一是榜样应具有时代性。树立具有时代特色的各类榜样,充分发挥他们模范带头作用,是增强激励感召力和活力的重要手段。二是榜样应具有真实性,宣传榜样要实事求是,让受教育者感到他们可亲可敬可学,人为拔高的高、大、全的榜样,不但不被接受,还会使受教育者产生反感情绪。三是榜样要有层次性。分别针对不同层次教育群体设立榜样,使各个层次都有榜样。

(三)奖惩激励

所谓奖惩激励,就是对受教育思想道德外化为行动所给予的褒或贬、肯定或否定、表扬或批评,激励他们最大程度的完成外化过程。奖或惩都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奖励好的方面可以是受教育者内在积极因素,如进取心、荣誉感得到保持、巩固和加强。惩罚可以使消极的因素得到控制、消弱和减退,保证外化的顺利完成。在运用奖励激励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奖惩要适度。奖励过度容易造成被奖励对象产生骄傲自满情绪,惩罚过度则会导致其丧失信心或抵触情绪。二是奖惩要适时。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奖励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过早过晚都不利于效果作用的发挥。三是奖惩结合,以奖为主。惩罚尽管也能激发人的积极性,但总会给人带来焦虑、苦恼的内心体验,而奖励则有利于减轻人的心理压力,使人形成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6

[2]梅宪宾《管理学原理》 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2

[3]俞文钊 《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