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读书:读出其中“味”,品出其中“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读书:读出其中“味”,品出其中“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读” ,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永恒主题,是小学生理解语言的主要途径,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多读能够加深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朗读作了明确的规定,那么,怎样才能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朗读水平?俗话说:“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教师要通过正确的朗读指导,让情感洋溢着整个课堂,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就能得以提高,自觉爱上“读”书。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非常重视读书,认为只有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指导学生“读”书,才能读出其中“味”,品出其中“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更能说明,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

一、读出其中“味”

所谓“味”,那就是看所读的是什么书、读书方法如何以及读后的效果怎样。清代袁枚:“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我想,读书不品,何知味?品而有味才能体会出读书之乐趣。品而有味自会明白读书之用途,就如培根提到读书的功用:饴神旷心,增添情趣,长才益智。读书本属爱好,爱好之人读起书来自然兴趣盎然,才会有品有味,才能体会读书之快慰,领略读书之真谛。读书人不断朗读、回味,获得悠然、超然、淡然的好心致,就会品出书魂、书香、书韵来,享受书中的细节、情节,哪怕一句话,有时都会令读书人以为哲理无穷,视为至宝。读书怎样品出书“味”?――教师指导朗读训练,学生逐步养成习惯。

读语文课,低学段的小朋友可以无比幸福地跟着老师齐读,他们读书的热情高涨。中高学段的同学,由于老师缺乏指导(一部分老师认为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在范读、带读方面显得相对薄弱,年级越高读书兴趣越低。读书时,单一、乏味、枯燥,平淡得白开水。小学语文课为儿童打开了一扇无比丰富的美的大门,展现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美的世界,老师在指导学生读书和思考时应善于点拨、诱导,使学生兴趣盎然,投入情感地去读课文。

语文阅读教学的朗读训练开始时,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朗读过程中不添字、不减字、不颠倒重复字词,严格要求他们反复朗读,达到文畅气顺的地步。其次,还要求学生在读书的时候身体坐正,书本稍稍向外斜,这样一来,读书的精神面貌就更好了。学生达到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的朗读要求,做到:语言连贯、节奏分明、语速适中、发音清晰、不唱读不指读。文章的美,就是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出来的。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几篇文章都是描写秋天的,写得很美,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素材。在教学时,我首先通过图片让学生感知秋天,然后在学生朗读的时候配以轻音乐,营造一种秋的气氛,并且有意识地提示学生,在读的时候,要运用丰富的内心想象,也就是,你读到哪个场景,那个场景就浮现在你的眼前,就如同你自己亲身经历一样。学生能把自己融入到作品里面去,朗读就自然更有感情,节奏感也出来了。

二、品出其中“髓”

好的文章是要读者慢慢品味出来的,要用心体会其中的境界方能领悟作者的意境。世间道理大尽相同:农民伯伯从除草整地,买种播秧,到下地插秧,田间管理(施肥灌溉、杀虫驱兽),收割倒晒,屯粮入仓,一系列辛勤的工作才能感受耕作之艰辛,享受成果之喜悦!

我们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也要向农民伯伯一样,切忌操之过急,要循循善诱,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教师只有精心、用心指导,采用不同的形式、多种的方法,耐心地不厌其烦地引导他们学习课文内容,领会精美篇章中蕴含的意境,最后才能品出其中“髓”。

2013年4月底,龙岩市教育局组织全市各县市优秀教师在武平县第一、第二实验小学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二十多位教师精彩新颖的教学模式、方法,让与会的教师为之一震,耳目一新。尤其是龙岩市松涛小学的罗懿临老师的“球心阅读法”,过了一个多月,我还觉得犹意未尽,回味无穷。

这次的小学语文阅读活动,胡和春名师做了最精辟的小结:我们龙岩市的老师的教学理念在全省是比较创新的,老师们上课的效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赏。美中不足的是,我们老师内在的文学底蕴太少了,尤其是年青一代的你们,更要抽出时间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才能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胡老师说:“我经常到外地组织老师进行开课、听课,自己还开讲座,总觉得自己如井底之蛙,底气不足。江浙一带的名师竟能出口成诗!我方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之窘迫!”胡老师还谈到龙岩小池有一位小学退休教师,今年高龄91岁,竟能随意背诵几百首唐诗宋词,令人钦佩!我们年青一代应该向老一辈学习!

一位优秀的老师,他的胸襟肯定很开阔,凡事都会往好处想。心境好了,做起事情也就轻松愉悦了。优秀的老师在教育学生就能心平气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学生很容易接受他的良好教育。他上起课来,活泼生动,如春风拂面,句句入学生的心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该如何让学生在读书中品出其中“髓”?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就要像每一位优秀的教师一样,循循善诱,以身垂范,何愁学生学不好?―― 熟练朗读,掌握节奏;用心朗读,体验情境。

例如: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9 生命 生命》一课,我每每教学这篇课文,我的内心总会被杏林子顽强不屈、与生命抗争的精神感动,总会为杏林子不凡的成果骄傲。

教学此课前,我自己总要美美地品读十几遍,抓住文章中意义深刻、韵味无穷的句子、段落来品读,直到整个心都跃动起来。然后用这颗跃动的心与全体学生共品共享。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特殊语义的词语进行解释品析记忆,要解得准品得透,千万不能蜻蜓点水,似是而非泛泛而谈,最好还要引导学生品出用词的精妙之处,并多做练习巩固,如嚼橄榄般直到尝到甘味为止。味品出来了、印象深刻了、记忆牢固了、知识积累了,兴趣自然就能够激发出来。

句(1):“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挣扎”是小飞蛾在生命面临着严重威胁时的一种抗争。无论有都危险,无论能否逃脱,它始终没有放弃求生的努力。小小的昆虫竟然如此,何况是人?朗读时,教师引导学生紧抓“挣扎、鼓动”等词语朗读理解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

句(2):“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糟蹋”:在文中是浪费的意思。这句话是作者静听自己的心跳后产生的意识:人的生命只属于自己,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作者用“可以……也可以……”来强调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老师要指导孩子们多次朗读,体会生命的意义,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

句(3):“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有时也很脆弱。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创造无限的生命价值,使生命穿越时空,成为永恒,表达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时,我们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即珍爱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让自己小小的心灵接受洗礼,从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发奋学习,积极向上!这才是真正品出了文章的“髓”!

参考文献:

[1]《福建教育》

[2]《学友文摘》

[3]《读写算》

[4]《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