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转氨酶认识6大误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转氨酶认识6大误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肝功能的检查中,转氨酶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因此,很多人认为:转氨酶不正常,就是肝功能不正常;转氨酶升高就是得了肝炎;病毒性肝炎患者转氨酶升高就有传染性;治疗肝病的目标就是要使转氨酶正常……这些认识,都存在片面性和不足之处。为了帮助大家更正确、客观地认识转氨酶,本刊特邀专家对常见的认识误区加以解读。

误区1:转氨酶代表肝功能

肝脏最主要的功能是物质代谢,体内的蛋白质、脂肪。糖和部分维生素,都在肝脏合成和分解。包括转氨酶在内的很多酶,是重要的生化反应的催化剂。而这些酶的主要成分实际上也是蛋白质,当然在肝脏代谢。

除了上述代谢功能外,肝脏还是最重要的解毒器官,如药物和酒精都要在肝脏代谢解毒。如果解毒功能出了严重问题,药物就会因为得不到代谢而蓄积,会引起药物中毒;酒量差的人是代谢酒精的能力差,喝醉酒是因为进入体内的酒精量超过了肝脏代谢酒精的能力。

此外,肝脏还有免疫功能,细菌进入血流并抵达肝脏后会被肝脏中的一种免疫细胞吞噬杀灭。

从以上介绍的内容大家就能明白,如此复杂的肝脏功能是很难通过一个或几个检测指标来判断的,我们最熟悉的丙氨酸转移酶和门冬氨酸转移酶(俗称转氨酶),其实不过是肝脏细胞中的两种成分,分别在肝细胞浆和线粒体中。正常状态下,转氨酶在血液中的含量维持在恒定水平,多种原因伤及肝细胞后,它们就会被释放到血液。

可见,转氨酶的高低只代表肝脏有无损害,并不能完全代表肝功能。只有在大量肝细胞被破坏,而且破坏持续进行以致再生的肝细胞不能及时补充的情况下,转氨酶的持续异常才可能反映肝功能不良。

误区2:转氨酶升高就是肝炎,转氨酶正常就没有炎症

如前面已经谈到的,转氨酶是在肝细胞被损伤后才从肝细胞中释放到血液中的。肝脏其实很脆弱,很多原因会伤肝,常见的有病毒、药物、自身免疫、酒精和肝脏细胞中脂肪过度沉积等,这些因素一般是通过炎症的过程损害肝脏,或者是反过来,损害肝细胞的同时产生了炎症。

很多人认为,转氨酶升高就是肝脏发生炎症了。其实,少数情况下,转氨酶异常但肝脏可能没有炎症,如:脂肪沉积在肝细胞,细胞被撑大,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转氨酶漏出肝细胞,此时肝脏不一定有炎症。

反过来,转氨酶正常并不代表一定没有炎症。有些患者转氨酶正常,但肝脏的炎症不轻而且持续存在,这种现象可见于多种肝炎,只有通过肝脏穿刺活检才能发现肝脏炎症的存在和程度。医生经常会要求转氨酶正常的慢性乙肝患者做肝脏穿刺活检,并根据病理检查结果而不是转氨酶水平决定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就是基于以上事实。

误区3:转氨酶越高,肝损害越重

大多数慢性丙型肝炎和少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转氨酶可能是长期正常的,而肝脏的损害却一直没有停止,这是因为肝细胞少量和缓慢破坏,转氨酶少量和渐进释放,达不到异常的程度。

近十余年来,医学上对肝炎的认识水平提高了很多,绝大多数肝炎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但是在此前,不少患者发展到了肝硬化的地步才知道有过肝炎,其根本原因就是转氨酶―直没有异常过。医学上习惯地称肝硬化为晚期肝病,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储备能力已经很差,但是不少人转氨酶却一直是正常的,这也是转氨酶不能全面反映肝脏功能的有力例证。

TIPS:还有一个极端的例子:在几乎所有重型肝炎患者发病的后期。肝脏的功能丧失殆尽,可是转氨酶却“恢复”正常了。这种患者的肝细胞实际上所剩无几,根本无酶可以释放,转氨酶水平又怎么能反映肝损害程度呢?

误区4:病毒性肝炎患者,转氨酶异常就有传染性,转氨酶正常就没有传染性

病毒性肝炎有急慢性之分。

甲型和戊型肝炎是急性肝炎,在潜伏期和急性期,患者的排泄物和使用过的物品表面存在病毒,因此有传染性,而在恢复期一般没有传染性。可见,转氨酶的高低与传染性之间有一定的间接关系。

而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多为慢性肝炎,不通过消化道转播,也不会通过普通接触传染,血液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体内病毒是持续存在的,无论转氨酶是否正常,也不管含量高低,患者的血液或体液等都是有传染性的。简言之,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性与转氨酶没有必然联系。

误区5:治疗肝病的目标就是要使转氨酶正常

根据导致肝损害的原因分类,临床上常见的肝炎有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和遗传代谢性肝病。针对不同的肝病,治疗目标有别,通过药物治疗使转氨酶得以恢复正常,的确是治疗目标之一,或者说是判断疗效的指标之一。

然而,肝病的情况非常复杂,肝病是否治愈,不是以转氨酶恢复正常为主要标准。如: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从而控制或延缓肝脏进一步损害,防止严重肝病的发生,至于转氨酶是否正常化,不过是观察的指标之一而已,病毒基因转阴才是要追求的目标。近年来,专家们一直强调必须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抗病毒治疗,而不能盲目地保肝降酶,只要病毒还在体内复制,肝脏就很难通过保肝降酶药物来达到保肝的目的。

再举个例子:自身免疫性肝病,其本质是免疫异常,“自家人不认自家人”,治疗的最佳方法是抑制这种异常免疫反应,从而达到保护肝脏的目的,保肝抗炎只不过是辅助治疗手段而已,转氨酶正常化是肝损害减轻的指标,而非治疗的目标。

误区6:转氨酶异常就应该使用降酶药,要把酶“压”下去

这个错误认识与误区5有一定联系。就肝炎而言,治疗用药大概可以分为病因治疗保肝、降酶和退黄4类。

毋庸置疑,病因治疗最重要和主要,其他皆为辅助治疗。其中,降酶治疗更是“辅中之辅”。我经常给患者举例:一个水球,里面或外面的虫子把水球咬破一个小洞眼,水球不断漏水,你拿块抹布把水擦干但是你得不断地擦,这个过程叫降酶;如果你拿块创可贴贴上,水不漏了,也不必不断地擦,这个过程叫保肝,只有把虫子杀灭了,才能彻底修补水球,这叫病因治疗。可见,降酶治疗是最初级的,治疗意义是最小的。

如同滥用抗生素,降酶药存在滥用现象。实际上,也许根本就不必降酶,因为转氨酶的含量不是很高,患者没有症状,何需降酶?只有当患者因为转氨酶过高导致乏力、恶心、呕吐、纳差等难以忍受的症状时,才有必要降酶。如果一味降酶,硬是把酶“压”到正常范围所导致的假象还会使医生对病情产生错误判断,以致贻误治疗。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