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用心做好城市配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用心做好城市配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见到张霁海时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他刚刚拜访了DHL回来,一进门便迫不及待地向记者介绍起了目前公司的运营情况,在他不是很大的办公室里,办公桌对面的墙上挂着一张公司目前整个运营项目的分布图,从上面可以清晰地看到张霁海的公司在北京城市配送的所有运营项目。

“我以前是做第一方的物流经理,负责采购物流,城市配送采购很难,那时候物流是很稀缺的。物流在2001年左右刚提出的时候,大家还不是很懂物流,对物流真正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很多运输车队就直接改叫物流了,实际上并没有体现出物流的真正含义。2005年我自己出来做城市配送,经过调研筛选,最后选择了做城市配送的一个分支——冷链配送,就从2006年一直做到了现在。”张霁海认真地说。

物流发展不均衡

张霁海在做冷链配送的6年多时间里,对城市配送的发展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配送的发展也比较快,而且市场进行了专业细分。张霁海投身做冷链配送的时候,北京做冷链配送的企业还寥寥无几,而如今已经发展到80多家了,可见发展速度之快。谈到中国物流企业发展的特点时,张霁海认为目前中国物流企业发展趋于两头化,大的太大,小的太小,而成规模的中间的特别少,发展很不均衡。

“北京当时建货运城市保障绿色车队的时候,做农产品的企业当时批了13家,我们就在其中,但是当时做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只有4到5家,而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概念只是以具有10台车以上的标准来定的,可以想到企业的规模有多大,其实都很小。从物流发展的角度来讲物流的潜能特别大,但是真正做到专业化的企业并不是特别多。”张霁海感慨地说。

张霁海刚从DHL回来,此行的目的是希望能找到合作的机会,这次拜访让他有了更多的体会。北京市做冷链配送的80多家企业能达到DHL要求的不多,据了解,目前DHL对现在正在合作的冷链配送企业也不是十分满意。是DHL要求过于苛刻还是另有原因?张霁海认为,这并不是说物流企业本身不好,也不是DHL这样的外资企业要求高,而是中国的物流市场还不够成熟。物流占据18%的GDP,可以想见物流有多大的市场,但是容纳于其中的上亿规模的物流企业却没有多少。

企业城市配送困难多

说到目前做城市配送的困难,张霁海打开了话匣子。近年来宏观方面对物流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政府也对于“最后一公里”的城市配送给予可高度的关注,但城市配送的难题要解决却并不容易。对城市配送的企业而言,困难依然存在。张霁海认为目前对于企业而言有几个困难成为物流企业发展的障碍。

首先是税收政策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营业税改增值税以后,物流配送企业面临的困难非常大,原来只有3%的营业税,现在改成增值税后就达到了11%。对于物流配送企业来说,最大的物流成本是人工,而人工成本却是不能抵扣的,可以抵扣的就只有固定资产和购买运输车辆的不动产及油料费,剩下的就不能抵扣,而这个所占的比例非常小,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就会增加,对于正在发展中的一些民营企业来讲,这无疑是一项大的支出。

第二是竞争环境不公平阻碍了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像北京傅瑞这样的民营城市配送企业面临的竞争企业大部分是国企。据张霁海介绍,城市配送的通行证是关系到企业业务量的重要因素,以北京为例,有通行证的城市配送车辆是可以在四环之内通行的,没有通行证的车辆就只能在四环之外跑,可谁都知道四环内的业务比四环外的业务多很多。“目前北京城市配送的企业中二商集团、东方友谊等大型国有企业都具备24小时通行证,而像我们这样的民营企业很难弄到可以进四环内做城市配送的车辆通行证,实际上我们与那些国企配送用的车辆是一样的,但是一个通行证就把我们难倒了。”张霁海无奈地说。

有了通行证车辆就能激活,可见这张通行证的重要性。张霁海说,“北京市政府对通行证的发放目前没有任何具体的要求,最近越来越难批,即使批也比较倾向于大型的企业,而民营企业则不得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找关系找门路来解决。”

第三是标准化信息化发展缓慢阻碍了城市配送的发展。张霁海认为,中国的物流与国外的物流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也和DHL、百盛这样的大型外资公司打过交道。国外的金融环境特别好,他们用于货运的车辆是由融资租赁公司出钱购买,这些车辆就交给物流公司使用,用到5年以上,这些车辆就归物流公司所有,只需向融资租赁公司交纳车辆的利息。而且所有的托盘和站台也都是标准化的,托盘不用物流公司自己购买,托盘有托盘站,配送时在这里用完到那里就可以回收了。而在中国,融资租赁的发展还不够成熟,标准化和统一化方面我们国内做得很差,政府、行业标准化这方面做得不是很到位,托盘有大的有小的不融通,物流“流”起来就不顺畅。”张霁海还以自身企业的运营的项目为例作了比较,“我们做的是酸奶配送,如果配送酸奶托盘实现标准化后,从北京到上海就可以整托盘的使用,这个托盘上是什么产品,贴个码,只要是融通的,这头一扫码,所有的信息就会传输过去,我们就可以知道运输商品的任何信息。而现在我们是怎么做的呢?要把整盘货拆码,拆了垛放在车上,然后车到了目的地再码垛,之后再拆,如果你想知道产品的信息,就得一件一件的扫码,不能一盘一盘的扫码,因为这个托盘的信息没有。所以信息化水平低会造成物流人力、财力的极度浪费。”

第三是盲目上马导致恶性竞争。“近年来,很多人认为冷链比较火,在没有做好市场调研和预估的情况下,很多人都买车开始做冷链配送,可是做着却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那你又出不去,车买完了又不能卖掉,总得用一用啊,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冷链配送的市场特别乱。”张霁海说。以目前北京冷链市场的容量来讲,80多家城市配送企业显然已经超出了可容纳的数量范围。张霁海认为,北京市场如果成熟,有7家可以容纳十几亿甚至上百亿市场冷链配送企业就足够了,而现在有80家,其中还有很多是不知名的,有一些还是经销商半路转成配送的,可以想象城市配送的竞争压力有多大。

加强信息化建设 提倡共同配送

张霁海告诉记者,虽然自己的企业规模还不算大,但他一直比较重视信息化的建设。“信息化方面我们正在做的是要建立一个共配平台,还要做一个统一的计费软件。我们目前各个项目还是报报表的形式,将来我们要实现直接出单,单据和平台的信息是统一的,还要做一个运营的查询系统和运作系统,都放在一起”。张霁海兴奋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