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穆迪”的崛起和堕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穆迪”的崛起和堕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间接引发了美国金融危机之后,穆迪公司再次对希腊和西班牙下手,暴露出其“世界超级强权”的丑恶面目。

1868年,新泽西州的普通市民威廉・弗兰西斯-穆迪喜悦地看到了自己长子的降生,这位老穆迪没有想到长子以后建立的公司居然能“掌握了超级强权”。

这个孩子就是约翰・穆迪。他成立的公司就是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1996年,美国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一篇文章说:“在世界上有两种超级强权,一是美国,一是穆迪的债券评级服务。美国能通过投掷炸弹来摧毁你,穆迪则是通过降低对你的评级来毁灭你。相信我,正因为穆迪的评级并不透明,这让它更具威力。”

但约翰・穆迪并不是一开始就具有这样的超级强权,他的年轻时代可以用

“跑腿青年”来形容。那时他怀抱成为百万富翁的梦想,奔走在华尔街,但周薪却少得可怜,只有5美元。

穆迪公司的英文网站,在介绍约翰-穆迪本人时,用了这样一个短语

“自学成才的改革者”。的确,他是自学成才,在有限的资料中,看不到他进入华尔街之前的教育背景,他也的确是一个改革者。通过一系列改革改变了自己的处境,实现了成为百万富翁的理想,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本市场的运行方式。

穆迪有强烈的事业冲动和坚定信念,认为投资领域需要他来做出一番成就。据说,某天早晨,正在读报纸的时候,他脑中突然有了一个绝妙的想法:随着无数家公司接连上市,人们必然无法对所有公司的财务状况都了如指掌,那就必定需要有人以出版行业指南的形式把这些公司的经营状况告诉投资者。“当这个想法袭来的时候,”约翰-穆迪在自传中回忆道,“我毫不怀疑它将给我带来一座金矿。”

1900年,穆迪起航了。他成立了一家小公司,推出了一本《关于工业和混合证券指南手册》。书中提供了股票和一系列债券的有关信息和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他从一开始就为自己树立了宏大的目标。但他的这种指南还只是类似于投资信息手册,并没有涉足于评级。两个月之内,《证券指南》就销售一空。到i903年,他的《证券指南》的发行量大增,名气也越来越大。

强权之始

1907年美国股票市场出现危机,穆迪的公司没有足够资本来维持生计,不得不卖掉了《证券指南》的出版权。

约翰・穆迪当然不会这样消沉下去,1909年他再次进入金融市场,不过这次他不再仅仅是收集那些资产和公司经营的相关信息,他决定为投资者提供证券价值分析结果。他出版了一本书,名为《铁路投资的分析》,对美国各家铁路公司及其发行的债券的质量(风险)情况进行分析。

之所以选择铁路这一行业,是因为那时美国的铁路建设正如火如荼。美国的铁路干线在1900年左右形成,但整个地铁网络和支线都是在此后20年修建的。这一铁路狂潮也吸引了大量投资者,他们购买债券,梦想获取高额回报,而此时穆迪的书可以说是及时雨。

穆迪列出了分析原则,以增强可信度。为了让分析结果更加容易被人记住,穆迪用了一些字母来进行评级。这一符号系统被此后的评级公司所采用。

1913年,穆迪扩大了公司的分析部门,评估范围也迅速扩大。1914年,穆迪开始对美国城市债券和其他一些公用事业债券进行评级。到1924年,穆迪对美国债券市场所有债券都进行了评级。

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穆迪创建的公司和其他几家主要的信用评级机构遭到了人们疯狂的诅咒。此时的穆迪本人早已作古,在他1958年去世之时,并没有享受到“超级强权”的荣光。虽然他活了90岁高龄,也没有见到自己的公司真正拥有能够重创一个经济体的能量。实际上,直到20世纪70年代,穆迪公司的业务增长依旧缓慢。

有两个原因促成了穆迪评级机构的“巨无霸”地位。第一个是宾州中央运输公司在1970年的破产。这家美国最大的铁路公司宣布破产后,导致无数购买其债券的人倾家荡产,绝望的投资者开始关心债券信用风险。

第二个原因来自美国政府机构。当时的美国证监会面对诸多指责,决定严格投资管理,对那些投资评级低的券商进行处罚。但问题是如何确立评级的标准?于是由政府指定私人公司作为独立评级机构,希望他们能够为市场和监管者提供客观,公正的评判标准。

自从有了这一“钦定”身份之后,包括穆迪在内的几家主要评级机构事实上开始掌控债券发行人,而债券发行人要付费取得对自己债券的评级。潜在的话就是:“如果连评级费都付不起,何谈偿债能力。”

滥权之路

资本市场急需债券的信用评级,因为债券的发行人不这么做,债券就不引人注意,穆迪公司等评级机构由此意识到,他们拥有一个热门产品,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他们能够通过评级来掌控那些发行债券的机构,这可是一笔好买卖。

穆迪公司认为,它的这些评级是穆迪公司对债券发行人偿还能力的估计,而不是买或卖的建议。举例来说,虽然Ba级债券一般被默认为其风险性要高于Aaa级证券,但是按照穆迪自己的说法,它不是在为投资者建议应购买哪一级债券,而仅仅是公布了一个债券评级。换句话说,穆迪认为自己在陈述一件自己假想的事实,信不信由你。

他们的确不是在给投资者兜售该怎么选择债券的建议,而是在为购买他们评级结果的机构出售“许可证”。事实上,评级公司的建议是否正确已经不重要了。这就像一个警察拦下一个驾驶汽车的人,要求他出示驾照,但并不询问他为什么在公路上飙车一样。这就是评级,重要的不是评级的结果是否正确,关键是它的评级结果对华尔街很重要。

安然一例可以用来证明。在2001年的夏季和秋季,尽管安然已经案发,它的信用已经开始崩盘,但是穆迪等公司仍旧给了它一个很不错的投资评级。直到2001年10月8日,标准普尔开始降低安然的评级。不管它怎么宣称自己的评级结果不作为投资依据,但事实是,四天后安然就破产了。

这就陷入了一种怪圈,债券的发行人要靠购买债券评级来维持债券以及公司的信用等级,评级机构靠出售评级来维持自己公司的正常运行,投资者又依托这一评级来购买债券。其中一环出现瑕疵,必然带来毁灭性灾难。

尽管安然事件已经大大削弱了穆迪公司等评级机构的信用度,但在没有可替代方案出现的时候,美国人乃至世界都还在信赖穆迪评级。当投资者面对构成越来越复杂的债券时,他要考察他们的偿债能力根本不可能。高盛等投行最擅长的就是把一系列抵押贷款捆绑在一起,成为一个证券产品,兜售出去。当投资者面对这样的投资产品时,他唯一能依赖的就是穆迪公司等机构的信用评级。

这样的结果就是,当穆迪给了一种债券Aaa级,那些投资者会忘记到底是谁在借款,他的还款能力到底怎么样,抵押物是否真实有效。他只需知道这个池子被评定为Aaa――从理论上来说,它就是安全的,就像其他Aaa证券产品一样安全。

2000年,穆迪公司脱离了母公司邓自氏,独立成为一个上市公司。在此后数年中,穆迪和它的两个主要竞争对手,标准普尔和惠誉国际,把这一游戏玩到了极致――他们给次级贷款摁上了黄金封印,让无数投资者相信他们的投资是安全的,这也进一步刺激了投资者的热情。对于这些评级机构来说,这一商业行为非常有利可图。据公开的数据显示,2002年~2006年,穆迪的股价增加了六倍,公司收益增长了三倍。但更加清晰可见的结果是爆发了重创美国的金融危机。

而今穆迪等公司的评级也开始让几个欧洲国家日子不好过了,他们的强权触角越来越长,真实印证了托马斯・弗里德曼在1996年的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