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营巷里感受前世今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营巷里感受前世今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说小营巷是江南名巷想也不会有人提出疑义。这是条在城市腹地里的古巷子,与同样有名的马市街相交。

去的时候,还是在清晨,停好车子,走进巷里。小巷笔直,可以从西口的牌坊看到东口的牌坊,著名书法家王冬龄先生书就的“小营巷”三字透着灵动飘逸,看过去也就大约300米的长度。艳阳下,蝉声喧嚣,树荫匝地,给这静谧悠深的巷子添了几许生气。除了演绎我们走在大路上的情怀,城市其实更需要被称之为“毛细血管”路的背街小巷改造。走在小营巷,成功的果实就是一个明证了。

西头巷尾的路边立着块黑色大理石碑,标注着“江南名巷”的肚里乾坤。巷口有小营花园,山坡蜿蜒,有亭翼然,大树葱茏,花草;巷里白墙黛瓦,翘角飞檐,空气中都飘荡着江南的味道,不知听谁说过,美丽要加些惆怅才能达到极致,又为有着悲秋伤春情节的人找到了一个合乎文学的理由。

《约略说》记,小营巷在方谷园,通头发巷(今一直大方伯)。1861年12月29日,太平天国部队攻入杭州外城,忠王李秀成命太平军将领陈炳文在城东万安桥带扎营,陈炳文以小营巷顾鸾住宅为大本营。次年三月,陈炳文被封为“听王”,顾宅自此称为“听王府”。今日的听王府已成了 个养老院所在。又据说,附近田家园原是囤积粮草和马匹的紧要地方,禁卫军金枪班、银枪班便在此驻防。兵士们安营扎寨,这带日后就成了“小营巷”。虽有金枪班、银枪班的武士出入,昔日杭人倒不以为意,说到小营巷,每每呼之为“小营”,听起来十分亲切。总是西湖的香风雾露,吹散了多少兵戾之气。后代更有佛家肴上“小营”闹中取静,在此建造了座庵堂,名王庵。庵内避植竹树,修拔挺立。巷子里的方园谷2号传来木匠的“咚咚”作业声,原来,钱学森故居正在复建,不日,又一处人文景观将要为小营巷增添丰华。

1958年1月5日,曾经走进小营巷61号检查卫生。那天下午,就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将本来毫不相干的人物拼成一幅图画:一个车队在阳光下驶入小营巷。此时小营巷61号墙门内,40多岁的戴先生之妻陈大姐,正靠在天井边的一根圆柱上,看两个女学生下棋。就像心有灵犀,她忽然跑出门外,就看到一大群人正在走近,当中一个人是那么熟悉,高大亲切――“!是!”她掉头向屋里跑,一边大叫着,“来了,来了!”快50年过去了,陈大姐已经变成陈奶奶,她一直坚持自己是当时第一个看到的小营人。人们都围住了主席,当听说主席要看看卫生情况,她立即冲出门去找隔了几个门的街道卫生委员。她的女儿当年只有四五岁,也跟着妈妈跑,跑出门又跑回来,一头钻进人群,站到主席的腿旁边。这位戴家女儿已经记不得是不是摸过她的头,或者是摸了别的孩子的头。她只记得当时的激动与兴奋。

今天的纪念馆是上城区为了纪念1958年视察小营巷,于2001年重新修建的。50年后的今天,出的那本《情系小营――纪念主席视察小营巷》的精美画册又将历史重新回归。

小巷因名人而声名远扬,而名人也因有了小巷而叱咤风云。小营巷有了听王陈炳文的住处,成了又一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又因来小营巷时所说的那句“你们这里的卫生工作搞得不错嘛”更加名声远播。讲究卫生,注重健康如一盏航标灯,自此成了小营巷的前进方向。从昔日的听王府,到来过的地方――不同时代的影像在同一个空间里重叠、交错,而每天,住在这里的人们眼里熟视无睹的,永远是那些不知名工匠雕刻的栋梁与窗棂。

而小巷的周边,相纵横的有银枪班巷、马市街、皮市巷、清吟街、大塔儿巷、方谷园这些听听名字就留春一季的街巷,隐在这些巷子后面的居然是戴望舒、郁达夫、丁丙、丁申、王文韶、龚自珍等等让人如雷贯耳的名人。

走在这样的武林坊巷里,往事看来并不如烟,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