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苍山摄鸟人”张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苍山摄鸟人”张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白腹锦鸡,苍山游隼,血雉……苍山是美丽的,它的美在山、在花、在大理石、还在一只只可爱的小鸟上,这些小鸟如同一只只藏在苍山深处的小精灵。一次偶然的机会,爱好摄影的张炜在他的镜头里发现了几只可爱的小鸟,从此,拍鸟成了他的摄影主题。短短三年的时间,他往返于苍山,前后拍摄了280多种鸟。被人们戏称为“苍山摄鸟人”。

“爱鸟,拍鸟,用影像保护自然,只想通过镜头让更多的人认识苍山。了解苍山,让更多的人通过一只只可爱的鸟读懂大理的美。”张炜对我说。

张炜与苍山游隼

张炜是大理九恒印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平时喜欢摄影,但只属于一点业余爱好而已。2009年的1月。一个朋友约他去大理市太邑乡玩,本来是想拍马龙峰的雪与一棵柿子树。红色的柿子做前景,马龙峰做后景,刚好就飞来一只鸟,拿起照相机就把那只鸟拍了下来,回到家一看,太美了!一次不经意的拍摄。使他对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此把镜头对准了鸟。

张炜觉得苍山游隼这个鸟可能与他特别有缘分,2009年刚拍着时他还不知道是什么鸟,拍下来觉得这只老鹰很可爱,特别是那双眼睛,圆溜溜的,就像一个娃娃,头也是圆的,很美。2010年4月。他和北京动物园的吴秀山老师和无量山保护局张局长一起去苍山。到了那里后。就发现一只鸟俯冲下来,他一看就知道是他一直想拍的那种鸟,于是拿着600投的相机。啪啪啪。就把它拍了下来,给吴老师一看,他说是游隼,还有小雏。

游隼属隼科。是一种猎鸟。曾广泛地分布于全世界,但在欧洲和北美分布区的大部份地区已变得稀少。现已成为濒危物种。在美国东部和加拿大东北部已灭绝。游隼是主要以捕捉其他鸟类为食的猛禽。它的飞行速度很快。时速可达360公里。是鸟类中短距离飞行的健将,据说,目前全世界最重要的中低空格斗战机之一F-16“隼”式战机就是采用游隼的飞行特点制造出来的。

在苍山发现游隼。让他们真是喜出望外。急忙跑到山下的车上。把800投相机拿来。那天下着雨,他们一直从上午10点拍到下午5点,后来,吴老师还教张炜怎么拍游隼,叫他跟踪它们,把它们的生活习性记录下来,作研究用。后来张炜就做了一个《苍山游隼育雏记》,把它们一家从下蛋到飞离的过程全部记录了下来。因为在马龙峰、雪人峰和兰峰间拍摄。所以张炜就以此给它们起名。爸爸叫马龙,妈妈叫清碧,老大叫雪人。《苍山游隼育雏记》他是以老大的第一人称来写的,比如“爸爸妈妈给我们找吃的,爸爸去找,妈妈守候,我们的羽翼渐渐丰满了,二妹在练习飞翔”等等,很有意思。

以大理苍山的山峰名称来为游隼一家子起名,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把游隼养育小雏鸟的过程拍摄记录下来。就可以看出张炜对游隼一家的关注和用心良苦。不仅如此,他还给自己注册了一个名叫苍山游隼的网名。从此。张炜和苍山游隼结下了不解之缘。但是,要想认真细致地拍摄记录好游隼这种猛禽的生活习性,他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由于每次拍游隼,张炜在大山上待的时间都会很长。有时是7个小时。有时是10个小时。为了方便拍摄。在游隼活动栖息的悬崖下面,张炜用干草和树枝搭建了两个窝棚。这两个窝棚的建立,既让他有了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也有了更充足的时间和距离与游隼进行亲密接触。

“我想得到好的影像,距离越近越好,去年我来的时候。两只老鹰在我的头上大叫,盘旋。飞来飞去,其中有一张影像就是,它的眼睛盯着我,好像我入侵了它的领地。要把我撕吃掉一样。由于拍鸟时。不能惊吓着它,要不然有些鸟会弃巢而去,把小鸟丢掉,那样我就害了它们了!”张炜如数家珍地向记者讲述着:“所以。去年我就拍一个多小时就赶紧走了。今年早早地我就下到那个山崖下。搭起两个窝棚,没事就在那里坐着,慢慢地和它们熟了,它们就不防我了。而且。有时候它们还会飞到我的旁边。很可爱,它们把我当成他们的一员了”!

张炜与白腹锦鸡

用张炜的话说,每一次与鸟的相遇都是他的运气。其实不然,如果说拍到吃柿子的小鸟是他的运气。那拍摄到白腹锦鸡的优美姿态就不只是运气,而是执着后的收获了。

张炜回想起白腹锦鸡,就长长的地舒了口气。那次拍摄。他从2009年6月14日一直找到7月15日,整整找了一个月,当时摸不着它们的习性,但是他很投入。每天早上上山,张炜爬上爬下,一直找,但都没有,一个月的时间,他几乎天天来,终于有一天,下午6点左右,他从山上下来,就看见两只慢慢地向他走来。他急忙拿出相机拍,这两只白腹鸡相当给他“面子”,它们就那样慢慢地走着,走到最后,还给了张炜一个“金鸡独立”的姿势!

“呵呵呵。太好了。就是这张片子获得了2009年生态摄影大赛优秀奖。”张炜一脸幸福地说。

白腹锦鸡的拍摄让张炜对鸟的兴趣更浓了。然而让他真正走上拍鸟道路的应该是大理的第一届国际影会。2009年8月1日至5日,第8届中国摄影艺术节暨首届大理国际影会在云南大理举行。当时,拍鸟半年多时间的张炜,做了一个展台,当时拍了24种鸟,设计成三大块,每块上有8种,就摆在红龙井。很受欢迎。许多老百姓说:“我们苍山还有这种鸟。确实不上山平时看不见。就是上了山也不一定遇得见。看了这些影展。真是觉得太神奇了!”

张炜的展台吸引了许多观众。也吸引了许多国际国内的摄影家,这次作品的展出。对他走上拍摄鸟类这条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这次影会,让他认识了许多搞摄影的专家和老师,著名的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就是在这次影会上认识的。

张炜与奚志农

奚志农,云南大理人,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野性中国”工作室创始人,中国野生动物摄影家和环保主义者。1992年至1996年,奚志农六进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鲜为人知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展现在大众面前,并由此保住了它们所栖息的一片原始森林。1997年,奚志农首次报道了藏羚羊被大肆猎杀的危机状况以及“野牦牛队”为保护藏羚羊做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极大促进了国内外公众对长江源头生态及藏羚羊保护的关注。奚志农一直致力于中国野生动物的拍摄和保护。实践着用影像的力量促进自然保护的信念。

当时奚志农应邀到大理参加第一届大理国际影会影展,他发现了张炜的鸟的专题摄影展,就觉得非常了不起。他没想到大理也有个执着于拍鸟的人,于是很想与张炜相识:而奚志农的名字对张炜来说。也是如雷贯耳。他知道他是中国动物摄影的大师。并对奚志农用摄影保护了滇金丝猴钦佩不已。就觉得应该认识一下这位大师。于是张炜就去大理古城的影展地点蒋公祠找奚志农。奚志农恰巧没在:奚志农找张炜也一次次失之交臂,于是后来双方电话约好见面地点才得以相见相识。真可谓是“英雄相见恨晚”。

与奚志农的相识。打开了张炜拍鸟的视野,他发现。他把镜头对准鸟的这条路走对了。因为刚开始时,他是抱着一种锻炼身体和玩的心态拍鸟的,可是和奚志农认识后,他的这种心态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使他慢慢地把拍鸟作为锻炼身体和玩的想法上升为一种责任。

“随着与奚老师的接触和认识。和其他老师的认识。在生态摄影这个群里。慢慢地把自己玩的心理上升了,觉得应该是一种责任,因为天天在苍山上,接触得越多,越觉得美,像奚老师说的,拿起相机,用影像保护自然,对我来讲就很有体会了,我觉得的确应该这样。”张炜发自内心地感慨道。

在奚志农老师的指导下。张炜的拍摄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特别是参加了在高黎贡山举办的野生动物训练营和到普洱参加了云南省第一届观鸟节后,他对各种鸟的拍摄技巧把握得更好了。2010年,他拍摄的苍山血雉获得了中国国家地理飞羽瞬间摄影大赛肖像组银奖。说起这张照片的拍摄,张炜的心还抑制不住的激动。

张炜记得,他上花甸坝找鸟拍鸟时。当地老百姓告诉他有血雉。下来和奚老师讲过后。他也非常惊喜,因为他三年前就在海拔3200米的地方拍到过一次,但是条件原因,不是很清晰。他说苍山血雉很漂亮,就决定和张炜一起上花甸坝,那天两人到了花甸坝。找了一个向导。当天就发现了血雉。但没有拍下来,第二天早上他们两个就分开走。奚老师就在当晚他发现的这个点。张炜去另一个点。这天奚老师拍着了,张炜没有拍着,后来,奚老师有事要先下山,张炜就留下继续守。张炜第三天6点就去守起,把防伪帐搭好后,就等在那里,到了7点多点。一对血雉就出来了。他抑制住心中的激动心情抓紧时间拍摄。一口气拍了两百多张。最后它们距离张炜只有三米远。他不仅拍了照片。还拍了视频,而且那时刚好有一只小松鼠和它在一起。真是天作之合,这张片子一出来,中科院的很重视,专门研究雉类的专家和张炜联系,作为教学使用。欧洲摄影大师史达芬看后也觉得的确是难得的好片子。

张炜与何芬奇以及黄喉噪鹛

拍的时间越长、拍到的鸟类越多,张炜就越来越喜爱鸟。在洱海之滨,在苍山之麓,或是在乡村、在湿地。但凡他见到的鸟。都要尽量拍下来。今天看到的没拍下来,那就明天继续,只要听到朋友说起哪里有好看的鸟,他就会直奔过去。而每一次拍摄下来。他都要认真地做好记录,不认识的鸟就到书里去查。几年的工夫。他几乎只用听一听鸟的声音就能知道鸟的品种,不过,有一天,他还真拍到了一只不认识的小鸟,通过这只鸟他认识了中国著名的鸟类学家何芬奇。并承担起了找寻这种鸟的责任。

张炜发现的那只鸟有点像黄喉噪鹛。黄喉噪鹛有鸟类中的“外星人”之称。一百多年前。它首次进入人类的视线。紧接着它又悄然隐形了七十多年。直到2000年5月,在江西婺源被重新发现,受到了国际鸟类保护组织的关注。

张炜当时只拍了一张影像。但是他不认得它。当时很紧张。它一飞过来,马上就飞走了,张炜这张影像非常像何芬奇老师正在研究的黄喉噪鹛。

张炜把那张黄喉噪鹛的照片发给何芬奇老师后。引起了何芬奇老师的极大兴趣,他是中国著名的鸟类专家,收到张炜的图片后,他非常感兴趣,并于2010年的4月和7月两次来到大理。考察黄喉噪鹛的情况。

为了找这只黄喉噪鹛。张炜和何芬奇一起到洱源作考察。看到弥苴河,他说这种生活环境很像黄喉噪鹛的生活环境。他让张炜拍一些东西发给他去,做一些研究。所以这几年,张炜还承担着寻找这只黄喉噪鹛的“重任”。

不仅找黄喉噪鹛。张炜还想找一只蓝鸡。因为它曾在苍山出现过,可是却一直没有了踪影。

苍山管理局的人告诉张炜。他们也见过盐鸡,何芬奇老师也见过。但是没有拍到影像。认为这只蓝鸡是我们国内图谱上没有的。为什么会有这个物种。究竟是什么。这也是张炜在苍山上跑的原因之一。

带着找寻新物种的心情,张炜不断地来往于苍洱之间,想用影像为苍山洱海的生态现状做一个详细的记录。而就在这来来往往中。他确实有了新的发现。

有一天,有人在洱源的罗时江看见黑嘴鹳,奚老师听说后告诉张炜,他们两个就决定去拍。他们去了以后,拍到了13只,确实是黑嘴鹳,张炜在鸟类图谱大全这本书上比对过。后来,有人在鹤庆发现白天鹅,他也赶过去拍到了。这些物种的出现,让奚志农、何芬奇和张炜有了一个共识:大理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

每一次新物种的发现。张炜都感到很高兴,在苍山上,他曾拍过苍山鼬、蛤蚧等一些苍山志中没有记载的物种,这天。他还发现了几株绿绒蒿和一株大树杜鹃,这些植物也引起了奚志农兴趣。因为绿绒蒿全世界共有49种,主产于亚洲中南部,以我国最为丰富,多集中分布于滇西北海拔3000-5000米的雪山草甸、高山灌丛中,苍山西坡这里的绿绒蒿属于尼泊尔绿绒蒿。前几年中甸的人拍过,我们大理人一直没有拍着。据说有几株有两米多高,可惜,这次张炜找到的只有三株,最大的那株被人挖走了。大树杜鹃,是国家珍稀植物,他在网上查了一下,结果只有高黎贡山有250株,其中国宝那棵有28米高,而他们看到的苍山西坡的叶子比高黎贡山的还要长60公分左右!

“所以我要跟踪。这个值得做。如果确实是的话,那我们苍山的植物史又要有新的改变。国家濒危物种,又引起我新的兴趣。”张炜对我说。

如果说60岁是退休年龄。而张炜拿起相机已是54岁时,如今。张炜把公司交给了他的儿子张杰打理,他也完成了从企业家到摄影家的华丽转身,

张炜告诉我,他想把苍山的鸟拍到90%以上。因为虽然苍山志上登记有218种。但实际上他拍了280种,至少30%他还没有拍到,60多种没有见过。估计苍山的鸟不少于300种。所以张炜想在60岁时把苍山的鸟拍到90%以上,到时候出一本相关的书,让自己在玩的过程中,为社会做一点事。

“我之所以如痴如醉地拍摄大理的鸟,不仅是想通过镜头让更多的人认识苍山。了解苍山。读懂大理的美,还要能唤起人们爱鸟护鸟的一种意识。就像奚志农用照相机挽救大自然的珍稀动物一样。我的梦想是到60岁的时候,能把苍山的鸟拍到90%以上。如果在自己的晚年还能为大理的生态文明和摄影艺术做点事情,我也就心满意足了!”张炜最后如是说。

“爱鸟,拍鸟,用影像保护自然,我拍鸟,只想通过镜头让更多的人认识苍山,了解苍山,让更多的人通过一只只可爱的鸟读懂大理的美”。从此,拍鸟成了张炜摄影的主题,短短三年的时间。他往返于苍山。前后拍摄了280多种鸟,被人们戏称为“苍山摄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