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问与学,相辅相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问与学,相辅相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当前追求高效课堂的形势下,教师都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关注教学设计,强调概念的形成、探究活动的设计……但所有的这些都与问题分不开。好的问题有助于将整个课堂环节连续成一体,有助于将学生导向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更能使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顺畅的进行,知识的生成更有效。教师只有设计高效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以下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际中对于物理课堂上不同问题的一些感悟。

一、情境提问,引发兴趣

要对问题进行探究,必须在学生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之上,将问题置于实际的情景中,综合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物体的浮与沉”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问题:

问1:把牙膏壳放入水中,然后放手,它会怎样运动呢?

问2:你能想办法使它不下沉,而是浮在水面上吗?

学生积极动手动脑:有的往水里加盐;有的把牙膏的盖子拧开,鼓着腮帮子往里吹气;还有的想办法把牙膏壳弄成中空状。师根据观察,选择完成效果较好的组,请他们介绍一下做法,并把实验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接着提出问题:

问3:为什么瘪的牙膏壳会沉入水底,鼓起的牙膏壳却能浮在水面上呢?

问4:牙膏放入水中下沉,在什么液体中它能浮起来呢?

问5:还有别的办法能使牙膏壳浮起来吗?

问6:为什么同一个物体,一会儿下沉,一会儿上浮呢?其实这个现象在生活中也很常见,这其中是否蕴含了什么规律呢?

通过情景问题,激起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打开了思维的火花,也为学生合理猜想打基础.

二、层次提问,激发思维

对于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要采取有浅入深的提问方式,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发展。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自主地完成二力平衡的探究,教师用循序渐进的问题:

问1:书中四例中物体处于什么运动状态?

问2:这些物体受到那些力的作用?

问3:这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通过作受力示意图,你发现这些力有何特点?

问4:你能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吗?

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力的差异,要求老师设计不同的问题去引导学生,对于学困生要设计基础的、显浅的问题,中等生的问题要在一定的思维后回答出来,对于优秀学生的提问要有思辨性、发散性,体现难度。层次提问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问,每个问题对于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三、任务提问,引导探究

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探究是重要的环节,为了让学生自主的完成探究过程,老师给学生的提问起到了引导作用,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设计如下问题:

问1:卡片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问2:改变钩码的个数,看什么情况下,卡片能保持平衡?说明平衡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问3:将处于平衡状态的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卡片还能保持平衡吗?说明平衡还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问4:将卡片剪断,卡片还能平衡吗?说明平衡还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在任务问题的驱动下,学生的探究既有序又有效,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充满自信,也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教学产生“投石送波”的效果。

四、对比提问,辨析疑难

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总存在一些容易混淆的内容,在学习这些内容时,老师设计有效的对比问题,有利于学生认清他们的联系和区别,学生加深了理解、增强了记忆,更为灵活运用打下基础。在“弹力”的学习中设计如下问题:

问1:是不是只有人才能产生力?

问2:“一个巴掌拍不响”说明了什么?

问3:有人认为力的作用一定要接触,不接触就没有力的作用了,对吗?

问4:当力产生时,两个物体的作用相同吗?

通过这样的问题,培养了学生求同、求异的思维能力,加深了对物理概念、定律的理解和运用,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回顾物理学的历史,正是有了许多的疑问和假想,才有了无数物理学家的研究,才有了今天物理学的成就。在平时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载体,精炼问题,掌握适当的提问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