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善者目光向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善者目光向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中国,占国土最广大面积的是农村,占人口最大多数的是农民。新时期以来,随着进城务工热的兴起,随亲进城的流动儿童日益增多,未随亲进城的留守儿童也日益增多,其生活和教育都成了值得深切关注的社会问题。

《蓝天下的课桌》一书的作者伍美珍和刘君早以向下的视角,选取六个典型个例,记录了六个进城务工家庭的孩子在城市里的生活历程,特别关注到了他们的教育问题。在作者真切而细致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生活的艰难与无奈、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求学的勤奋与艰辛、思想的早熟与坚忍、梦想的纯真与酸涩。

孩子,永远都是可爱又可怜的生命幼体。这些被移植到城市的花朵,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文化认同感的缺乏和融入新环境的艰难与不适。他们在城市坚硬的钢筋混凝土上能依旧茁壮地成长、旺盛地绽放吗?他们会因自家经济之河的断流、干涸或政策、情感的欠缺而枯萎吗?他们最终还要回到故乡或贫瘠或肥沃的田野吗?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未来还是一个十分遥远的梦想,未来还是一个不可预知的变数。

中国随亲进城儿童有两千多万,要反映上述问题,只能是采用以点代面、点面结合的方式。作者以“蓝天下的课桌”为书名,即彰显着要在宏大深阔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典型性的微观观照。作者选取的六个例子也许不能代表中国所有的进城务工家庭,但在生活艰辛和受教育困难这两点上,它们是十分典型的。此二点,也正是中国千万进城务工家庭面对的主要问题。

生活艰辛自不必说,但是,毕竟城市承载着农民更多的光荣与梦想,尤其对于他们的后代而言。时代无法跨越,家庭不能选择,对于大多数进城农民工来说,也许终生难以摆脱农民身份的烙印,但是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真正的城里人一样,活得富足而体面。教育是人的第二出身,进城农民都想让孩子凭借良好的教育,通过考试机制,来改变先天的身份。不幸的是,现实中恰恰是在受教育的问题上,他们在城里遇到了体制的歧视和政策的不公,当然还有城里人冷漠而浅薄的白眼。当自己的光荣与梦想遭遇了城市的傲慢与偏见,其挫伤感、屈辱感和愤怒感也必油然而生。在对进城儿童生活和求学困难的外在生存状况进行观照的同时,作者还将笔触伸入到了他们的心灵深处,写出他们内心的疑惧、惶惑、迷茫、凄愁、孤独、坚强、热情、乐天、积极、勇敢……这些进城儿童在乡下虽然有简单而快乐的生活,但没有实现明天梦想的更好的发展平台,而进城后他们又难以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他们和父辈一样,在乡下出路狭窄,进到城里还是难上加难。在缺乏归宿感的漂泊当中,他们过早地承担了太多本不应该在这个年龄承担的东西,幼小的心灵在早熟中总有着阵阵的痛楚。

作者不但讲述了农民工子女的城里生活,而且穿插回顾了他们的乡下生活。在乡下,他们的生活同样不易,更难找到出路。但乡下有高远而湛蓝的天空,有广阔而绿色的田野,有相对淳朴而热情的民风;他们更熟悉乡下的一草一木,更熟悉乡下的生活方式。无奈的是,他们被迫要带着梦想进城。作者回顾孩子们的乡下生活,不仅仅是表达他们对乡下生活的依恋和怀念,而且还要引导人们更深入地思考中国城乡差别的逐渐拉大和由此造成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报告文学毕竟不同于一般的小说,它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不仅要揭示问题、分析问题,还要尽可能地给出解决之道。在作者简易平实、明白通畅且饱含深情的叙述和议论中,我们看到了两个层面的解决方式。一是寄希望于社会上的好心人。好人是社会的良心,好人是穷人的灯火。书中尽管写了一些城里人对进城儿童的歧视,但也写了很多好人对他们无私地伸出了温暖的援手。作者希望在好人的带动下,有更多的个人和团体参与到对社会弱势群体尤其是儿童的救助中来。但这毕竟是民间的自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二是期待社会形势的深度变化和社会政策的继续调整。解决进城孩子的教育问题乃至整个农民问题的关键,是要逐步而尽快地减少各地区各行业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缩小贫富差距,打破户口壁垒,实行福利平等,取消农民的不公正待遇。作者看到了政府对进城儿童生存状况的关注和社会政策在局部地区的局部调整,在欣慰之余更期待受教育权利不公平问题尽早尽快得到解决。

作者以悲悯之心深切关注进城儿童,希望以此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并期待他们稚幼的脚步能走得更稳一些,更顺一些。关注是帮助的起点。帮帮孩子,就是减少明天的缺憾。

“仁者,爱人”,真正有善良之心的人,对弱势群体总是充满仁爱之心的。分辨一个人的善恶,看他对弱者的态度即可。善者目光,总是向下看的。向下看,才能看清更多的社会真实;向下看,才能具有更多的人间温情。

同在蓝天下,请让孩子有尽可能等高的课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