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梁 园 第3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梁 园 第3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宅第群

据说在我国的私家庭园中,将祠堂、住宅和园林三者融为一体的非常少见。梁园把三者浑然融为一体独具地方特色。一直以来,对于梁园,学术界也偏重从造园艺术方面去研究,而在庭园对居住者的影响方面则有所忽略。事实上,与余荫山房等园林只作“别院”之用不同,梁园是一座以适应居住者的生活起居要求为主的庭园,园林部分是从属于宅第建筑的。所以其整体规划、建筑坐向、山水布局等成为古想人居环境的典范。

梁氏是佛山富族,梁九华的父亲梁玉成,以经商起家,积资巨万。鼎盛时期的梁氏,在佛山有土地240余亩,商铺50余间,房屋建筑50多处,外地公偿田50亩。梁园在佛山,本来就是这个书画世家的大宅子,故存有相当规模的宅地群。

现存宅第群紧临大门,分住宅区和后花园两部分,左右对称。住宅区是三排青砖瓦面(有别于江南园林的“粉墙黛瓦”)楼房,每排三进,每进都是三间两廊的建筑,格局一致,是典型的岭南民间住宅模式:进门是天井,两边是小堂,小厅,堂厅里还有小厢房;虽小,却别致,也周全。据说这是园主梁九华的住宅,每进虽然稍觉窄小,但整整齐齐,方方正正,客主贵贱排列紧凑有序,隐约着透出豪门大宅的气派。

玻璃房

紧连着住宅是梁家供奉祖先的祠堂。因梁九华兄弟三人之父梁玉成当过刺史,故名“剌史家庙”。家庙高大宽敞,颇显气派,现在辟作资料展示室。矩形的“刺史家庙”空间里,一个不规则平面的“玻璃房子”悬空镶嵌其中,自成一体,让人耳目一新。它占据了剌史家庙的前进、天井和第二进的空间,共有150多平方米,是梁园有名的“玻璃房”。

走进玻璃房,可看梁园百年风采展,展品图文并茂,简要地介绍了梁园的历史,和梁氏一族的事迹。梁园也是个博物馆,但古建筑通常都是比较黑暗和潮湿,展品容易发霉。如何让大家观赏梁园之余,又可以鉴赏展出的物品呢?现代设计者让玻璃屋发挥了作用。

玻璃房的设计利用了玻璃的透光、折射性能,创造出一个恒温恒湿的展出环境,透过船厅明亮的玻璃窗,窗外景物悉数映入眼帘。加入这样的新元素,在国外许多的重点保护文物中已经得到广泛的使用,但在国内则属前卫做法。

积石比书多

群星草堂里奇石众多,散落在花草丛中,掩影在山水之间,如天上一颗颗闪闪的明星,所以名为“群星”。书屋门前的对联“屈桥同笔曲,积石比书多”,正是对梁园的特点描述。

清代,梁园原本是指梁园中的“十二石斋”,它位于松桂里内。据介绍,“十二石斋”是梁九图最初在松桂里兴建的园林,称作“紫藤(花)馆”。后来,梁九图在游览衡山湘水,南归之时,船过清远,购得十二奇石,均为纹络嶙岣、晶莹剔透、如脂的大小黄腊石,运返佛山后,以石盆乘之,罗列在馆里。梁九图视之若性命,因而将原馆名改为“十二山石斋”,简称“十二石斋”。梁九图《自题十二石斋》诗云:“衡岳归来兴未阑,壶中蓄石当烟鬟。登高腰脚输入健,不看真山看假山。”

在梁园,你可以看到几乎每一个角落都摆放着各式奇石。千姿百态的造型石,瑰丽奇妙的纹理石,石境天书的文字石,令人惊叹的雷击石,天外来客的陨石,绚烂多彩的矿物石,见证生物发展的化石……被岭南诗人黄培芳赞为“名园推最胜”。

梁园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势平坦,园内只有靠北边的一座小山,此处便为梁园的“玄武”靠山。因园主爱石,梁园的山境,主要是用奇石来表示,以小代大,表现山川之奇。这种以石代山取代“叠山”的方法,与整个造园质朴的风格相统一,摒弃了石块的积压堆砌,省却了石头纹理及形状的比照磨合,可以更灵活自由地表达不同思想情感。

最吸引人的莫过于“石庭”。庭内巧布来自太湖、灵璧、英德等地的奇石,大者高逾丈,阔逾仞,小者不过百斤。在庭园之中或立或卧、或俯或仰,极具情趣,其中的名石有“苏武牧羊”、“童子拜观音”、“美人照镜”、“宫舞”、“追月”、“倚云”等。景石大都修台饰栏,间以竹木、绕以池沼。讲究一石成形、独石成景,不求恢宏的气势但求石的神态韵味,在岭南私园中独树一帜。

由于“山主贵”,不求山势求石韵表明梁园的主人们不慕功名,追求个性自由和林泉之乐。事实上,梁蔼如、梁九图、梁九章、梁九华四人都生性雅淡,不喜做官,梁园的布局,正符合他们的志趣。

半边亭

梁园的园林建筑精巧别致,引人入胜。虽体量不大,但却小巧精致。群星草堂池边有个“半边亭”最为奇特:下层六角只是半边,上层四方完整,屋顶平缓,飞檐斗拱,外形独特罕见,又十分有趣,可称是“求拙”之作。

亭作半边,一是因地制宜,此处宜小不宜大,二是匠心独运,拙处求胜,缺中见美。一堵墙把亭子分成了两半,站在亭子一边,以为围墙是实的,谁知道那惟一的一道门就在墙上,被叶子遮挡,在树叶缝里。跨门则豁然开朗,亮出梁园里面积最大的一片水域。半遮半露的半边亭上,可尽览全园景致,而粗心的游者若没发现围墙之门,就只能看到梁园的二分之一,欣赏“半边景”。

岭南水乡韵味浓

石寄意,水洗心,建园讲究匠心。堪舆学认为,山和水分别象征人的权力和财富,宜居之地离不开山和水。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山水、花草诸要素中,“山水”所占的地位最为突出,

梁园的山,重韵味不重气势,梁园的水,却既重韵味也重气势。几乎所有建筑(宅第祠堂除外)都依水而建,因地就势,宜小则小,宜大则大,只要有水便有“公瀑”、“沧波”。“富贵贫贱在水神”,秀水不仅是梁园的一大特色,也是梁氏家族富甲一方的“环境基础”。

草堂虽融大堂、秋爽轩、船厅、书屋一体,精巧别致,堪称佳构,终究是小了一点,让人意犹未尽。跨过半边亭侧门,眼前豁然开朗,你会惊奇于岭南建筑里竟然会有这么大的一片的水面,此为“汾江草庐”,与“群星草堂”群体的精巧玲珑成巨大反差。

气势不凡的宽阔水面令人心生开阔。立足水边,看湖内遍植荷花,参差错叠,“碧盖千茎,丹葩几色”;湖中心有巨石屹立,“含岈峭角,莫可言状”;石旁有小轩,谓之“石肪”,长约七八米,有如紫洞艇,“浪接花津,路逼蓊坞”;亭西有韵桥,若彩虹高悬明镜之上。桥北有芭蕉数丛,设有石几案,正是:“半亩池塘几亩坡,一泓清澈即沧波。桥通曲径依林转,屋似渔舟得水多。”正值园中一群好戏之人拨弄咿咿呀呀的粤剧,唱词断断续续从对岸越水传来,霎那间,就有灵气奕奕的风景画浑然天成。

满庭兰玉尽能诗

梁园不仅秀水满园,还有满园佳木。各样花草树木和水、石、建筑物组成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景象。造园者认为,五行中水能生木,“水清木华”的环境,有利于培养文化艺术方面的人才。梁氏家族的子孙自小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又受到环境的熏陶,自清末以来,名诗人、名作家、名画家、名医辈出,至今不绝。

原主梁九华的好友岑征在诗句中曾言:梁园“两处园林都入画,满庭兰玉尽能诗”。原来园林植物种植要讲究能人诗入画,能诗能画的自然是传统文人士大夫畅咏而表达思想情感的植物品种了。

梁园四季常青、佳果盈枝、鸟语花香,园中有荔枝、龙眼、菠萝蜜、番石榴、水蒲桃、杨桃、芭蕉等数十种岭南佳果,还种有富岭南风韵的玉棠春、鹰爪兰、鸡旦花、桂花、九里香、米兰、含笑、鹰爪、美人蕉等灌丛花卉错落其中,通过树形花色的选择、剪裁,与建筑物及湖池相互呼应,形成“漏目无隙”的绿荫,古木蕴秀,庭园幽深。树影婆娑下的三两游人信步闲庭,挂在屋檐下的鸟笼里的小鸟识趣地歌唱,教人身心放松。由此可见,梁园的造园者对植物的选择是借其性,言己志的,借助植物表达他们清新脱俗的人格理想和超然洒逸的精神追求。

园中有十余株古树,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群星草堂旁边一棵高达20多米的吕宋芒,树龄已逾百年,古树见证了梁氏园林由盛极一时到萧条没落到重塑辉煌,而今葱郁依然,可谓“镇园之宝”。

文人碑帖

梁园不但体现了“广府文化”中对花园式宅第和自然的空间环境的向往,其典型丰富的文化内涵,又是反映佛山名人荟萃、文风鼎盛的重要实物例证。

梁园当年闻名遐迩,多有文人墨客来往于斯。岭南画家苏六朋、苏云山和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书作者吴趼人等均是梁园常客。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虎门抗英期间,曾委托梁园主人之一的梁应昆在佛山铸大炮抗英,梁园更是名噪一时。梁园也因此更具深厚的地方历史文化积淀。园内有一副对联:

豪兴当年,梁园不见前朝客:

此曰,书屋犹存盛世诗。

大意是:沧海桑田,世事多变,昔日建梁园的主人及一起谈诗论文的文人墨客早已作古。而流传万代的是那众多的诗文碑帖供后人欣赏。

文人雅士与梁氏叔侄四人相互唱和,留下了不少珍贵墨宝。这些成为梁氏先人们留下的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现馆藏有梁氏家族创作的书画及碑帖一批,寒香馆等书屋现仍存诗卷、历代名家法帖刻石珍品八十余件,至今饮誉世间。特色文物还有明代画家蓝瑛作品《松萱石芝图》和明代画家林良作品《古树双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