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出发,阐述了课程改革的主要思想,并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评价方法、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非计算机各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程,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实践性强、应用性强、创新性强,其教学内容主要涉及计算机基础性和通用性的概念、技术及应用。开设该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素养,建立起计算机应用意识,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日后在工作岗位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我们提出的要求是:以学生为本,以实际应用为目标,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通过全国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为标准。

以实际应用为目标的计算机教育思想,就是以应用为出发点,以应用为主线组织教学,把计算机应用渗透到各专业课程中,使学生有机会通过多种途径结合本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进行具体实践。

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充分体现职业性的教学过程,也是当前高职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

通过全国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社会的用人单位中具有一定的公信度,同时,计算机等级考试对学生的学习也是一种动力,可以推动学生重视和学好计算机基础课程。

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我们的教学目的与要求,符合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要求和应用提高的需要,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独到之处。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主要思想

1.建立“职业本位”和“能力本位”的课程观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明显的“职业针对性”,因此,高职教育的课程应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树立“以学生为本,面向应用,培养创新意识”的教学思想,树立融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为一体的观念,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工作过程所涉及到的知识、能力和相关的职业体验,以促进职业能力的形成。

2.重构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

改变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把教学和工作过程结合在一起,实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情境,重组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在教学方法方面,创设尽可能与工作实境接近的教学环境,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转变角色,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实行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重整教材文本

教材要根据能力培养模式设计,处理好传授知识与提高素质、基础与应用的关系,要对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安排,在知识的使用性、综合性上多下功夫,从学生专业背景中选择合适的案例编入教材中,为学生熟悉计算机的应用情景提供参考,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

4.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

在教学评价中应从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公平地评价学生,为避免造成高分低能现象,加大应用能力的考核比例,改革考试方法,采取开放式的过程考试方法,注重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三、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

1.结合不同专业实际,重构教学内容

在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我们以专业需求为导向,对各专业计算机技能的需求进行系统调研,积极与各院系的专业老师们沟通,共同研讨课程改革问题,搜集各个专业计算机基础应用方面的经典案例,对收集到的案例进行科学整合,教学中在统一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任课教师可根据各专业自身的培养目标和课时安排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进行教学,从而形成新的课程学习内容。

重构后的课程内容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载体明确、结构清晰,紧密结合工作岗位,体现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行动教学理念,突出了各专业对计算机应用的不同需求,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不同专业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更好地实现了计算机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独立的、科学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

2.建构学习情境,革新教学模式

如何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尽可能与工作实境接近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领悟知识的来龙去脉,促使他们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根据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每节课程的完成应该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工作过程,我们采用“四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即“任务描述——引出概念——任务实施——归纳分析”四步。

这种四步教学法的步骤是问题在先,理论在后,任务明确,特别是教学内容来自本专业的工作实际,针对性强,易于与学生互动,在“任务实施”中让学生去观察、尝试、感受、体悟、总结、发现,从而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完美地统一起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活力。

3.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效果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特点,不同的学习情境,我们由过去的“讲授法”转变为“任务驱动法”或“案例教学法”,并将“启发示”、“参与式”、“讨论式”、“探究式”等多种方法融入其中,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探索、研究,使学生主动“卷入”到“做中学”的教学活动之中,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体验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就这样,课堂教学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4.突出高职特色,完善教材建设

要更新教学内容就需要有新的教材,我们以课程教学目标为依据,编写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和《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指导与习题集》,教材从强调实用性和操作性出发,以任务引领,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编排方式,教材的任务和案例经过精心挑选和组织,从中体现实际工作、生活中计算机的典型应用,每章开始有学习目标,可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技能有一个初步了解。每章末尾有本章小结,便于学生归纳、总结,同时考虑到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需要,内容体系的组织参照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纲的要求,使教材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从而更加贴近社会需要和职业岗位需求标准。

5.注重过程评价,改革考核方式

为改变过去考核重知识、轻能力、考核形式单一的状况,我们将“过程考核”、“能力考核”等先进理念引入到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中,建立了以“平时学习过程”为基础,以改革评价方式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为目的,以对学生学习活动全过程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改变考核成绩的构成,加大平时成绩比例,加大实验课成绩比例,将学期成绩考核分为三部分即:学期成绩=平时成绩×50%+中期成绩×10%+期末成绩×40%=100分。

其中,5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学习态度(20%)、上机实验(50%)、课堂练习/回答问题(10%)、课后作业(20%)。

改革后的课程考核方式更注重平时学习过程,加强了过程性和应用能力的考核,使课程评价体系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

四、结束语

经过三年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们对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评价方法等都做了相应的改革,通过学生座谈会、网上评教、问卷调查等方式表明,我们提出的改革思路和方法切实可行,体现了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和方向,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一改革成果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教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赵志群.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 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开发案例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 吕岩.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11):35-36.

[5] 张士.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6):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