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学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学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协同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既要重视学习结果,又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既要研究教法,也要研究学法,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

多年来,我在教学中努力让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提高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程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作为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的突破口。在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中,努力做到“两全三动一参与”。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做好下面几个方面:

一、相信学生,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在课内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活动,敞开思路,积极探索,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平均分”,我让每个学生拿出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纸片,启发学生把这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平均分成2份,说出每份是这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学生通过把纸片对摺的实践活动:

知道这几种摺法虽然方法不同,摺出每份形状也不相同,但每种摺法都是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长方形的一半,即长方形的 ,用 表示。又如教学《垂线》一课,我让学生动手摆小棒,把两根小棒看作是两条直线,让他们摆成相交的各种情况,经过观察、分析、检验,从而得出“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这个概念。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学习的参与程度高,从被动的接受到动手主动创造,在愉快的气氛中去获取知识。师生情感交融,教师相信学生通过探索可以自己掌握知识,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享受成功的乐趣,整个教学活动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并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真正做到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又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学习

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要求、学生的知识水平,创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用眼去观察、动手去摆弄,边操作边表述,动脑去思考,使思维从具体到抽象,从表象到内化,从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例如:教学《万以内的读法和写法》一课,我让学生人手一个“简易的计数器”,它是一块印有万以内各数位的纸片 ,学生还准备了多个形如算盘珠的硬纸片。创设这样的学习情景,学生就能人人动手在计数器上表示数,边动手摆珠子、边读数,根据计数器上摆出的数进行读数和写数,人人动脑、动手、动口去获取知识。尤其是抓住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这一难点知识,讲清要领。学生通过摆练,兴趣极浓,不觉得读数、写数枯燥乏味,印象也深刻,收到良好的

教学效果。又如教学《长(正)方体表面积》一课,我注意凭借教具和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学具建立长(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先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学具的表面,再把六个面展开看一看、数一数,结合幻灯演示,创设情境,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深刻理解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并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用不同方法算,最后归纳概括得出长(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公式。这样的学习,学生学得主动,基础知识扎实,能力又得到提高。

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创设一个引发学生思维,引起学习动机的情境,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眼、手、口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和矛盾,促使学生主动去探求,从而了解知识的来源与发展,体验结论获取的办法与过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这样的教学,既重视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也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所以刨设情境,让学生在“三动”的氛围中学习,提供适宜的教学环境,是再现教材蕴含的情境的必需,也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儿童学习数学的思维特点。

三、揭示规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课内,我抓住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结合学具操作的同时,让学生动口说一说、议一议,开展学生之间的议论、讨论,或者师生之间的问答、释疑,共同讨论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学习见解,理解新知,揭示规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教“9加几”,我抓住知识的关键,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把“1”移到“9”这一边,突出9加1凑成10的“凑十”思路。我让全班学生动手操作学具,边操作学具边表述思维过程,加深对凑10思路的理解。为了让学生手口协调统一,我让学生把9根小棒摆放在桌面上,右手拿2根小棒,口念“9+2”,这时左手从右手的2根小棒中拿出l根小棒,放到桌面9根小棒的后边,凑成l0,接着念“9加1得10”,最后,右手把剩下的一根放在桌面的另一边,口念“l0加1得ll”。这样,在操作的同时培养儿童用准确、简练的数学语言表达思维过程。又如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我把画有彩色花生的小图片摆在3个小圆形内,表示第一个碟子有3粒,第二个碟子有4粒,第三个碟子有8粒,这时每碟花生的粒数不相等。教师提出怎样分才能使每碟花生分得同样多?让学生边在小组内边进行分花生的实践活动边开展议论。在操作中,抓住求平均数的概念核心,想出几种不同的分法。我再把学生思考的方法在幻灯上演示出来,使全体学生清楚地认识到通过移多补少,可以得到每碟花生的平均数。并懂得花生较多的时候,把花生合起来再平均分的方法最简便。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求平均数的解题思路实质上就是把各个不相等的数量合起来再平均分,从而揭示求平均数应用题的解题规律是: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动手摆一摆,拼一拼,剪一剪,摺一摺,量一量,画一画,说一说,议一议。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认真思考,并做出相应的回答,加深对新知的理解,使认识更深刻,把学具操作、言语表达和逻辑思维紧密结合。在操作的同时,思维随之展开和学会用正确语言表达,使脑、手、口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知识从感性向理性升华,这对于培养学生学会正确的分析、概括、判断和推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教学活动,一定要把发展学生思维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这样才能达到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四、反馈渠道多向畅通,合理调整教学结构

学生在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把内部思维活动转化为外显的行为活动,通过分析议论,充分发表自己的学习见解,在获取知识的过程,师生协同活动,达到多向信息交流。我尤其注意及时运用反馈信息调控教学、因材施教,以提高教学效果。

“两全三动一参与”使课堂教学结构有新的发展。我抓住知识的重点、关键,指导学生操作,切入课题快,突出以培养思维为核心,恰当地运用“看、点、摆、议、练”。“看”----创设情境,指导观察;“点”-----疏导点拨、诱导探求;“摆”一一实践操作,加深理解;“议”--分析议论,揭示规律;“练”一一灵活运用,培养能力。整个过程,启发学生思考,全体学生参与,增加练习的密度和效度,精讲巧练,尽量把作业留在课内完成,以减轻学生负担。“看、点、摆、议、练”互相沟通渗透,有机配合,灵活运用,使课堂教学结构更趋合理,使教具、学具、电化教学等各教学手段形成最佳合力,发挥最佳效应。

多年的教学实践说明,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既符合儿童好奇、爱动的心理特点和小学生形象思维的思维特点,符合儿童从直接感知-----表象-----概念-----概念系统这一认识规律,又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引导探求、分析归纳、练习巩固等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程度,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