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作文人文性的回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作文人文性的回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是否能够渗透人文教育,已成为检验和评价语文课堂是否体现课程改革思想和是否富有现代性的标志。

关键词:作文 人文性 回归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尺度。古今中外,凡优秀的文学作品,其辉煌之处,常常就是作家人格、操守、价值观等人文素质的伟大体现。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不能人为地把“人文素质”与“写作技巧”割裂开来,而单纯地追求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我们应该树立起大语文观,使作文训练与整个语文教学体系相协调——以人的发展为培养目的,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

一、现状的反思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重要方式,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和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然而这一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领域在一片改革声中却积重难返。究其原因,主要是应试教育禁锢着作文教学的大方向,导致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机械的作文训练模式

教学按传统的教学要求,按部就班地进行程式化、模式化、标准化的训练,使学生的写作不敢突破框框的限制。一个题目,怎样开头,怎样结尾,从事例的选择到句式结构,如一个印版所刻,选材、立意、构思如出一辙。议论文的论证上,无非是摆上几个事实,讲上一番道理,其中再来个正反对比。就连最有自由度的散文也被模式化了。在这样的作文中,闪光的思想不见了,启迪人的智慧不见了,感染人、凝聚人的情感不见了,留下的只是千人一面的包装。

(二)快餐式学习方式

为了求得“实效”,急功近利的思想与做法占上风,学生没有好好读书,特别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因为其不能马上体现在分数上,见效太慢,教师没能或不愿很好地指导,学生不愿涉足,好高骛远,急于求成,这些致使作文缺乏厚实的文学底蕴。

(三)难以激发写作兴趣

为了求得高分,教师绞尽脑汁猜题,学生想方设法迎合教师的嗜好。作文的内容脱离广阔的社会生活,不见人性的各种活动,而表现为闭门造车、胡编材料,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生活,内容贫乏。这样不仅难以培养出真正的写作能力,更导致了学生对作文头痛,不感兴趣。

以上种种,致使作文这种既可自娱﹑又能娱人的精神实践活动戴上了沉重的镣铐,难以自由地发展。

二、对策的探求

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非常人性化的过程,作文教学尤其如此。一篇作文,不仅是学生写作技巧的体现,更是思想认识、道德境界的体现。这认识与境界又影响着学生再认识和再创造的能力,进而影响一个人的生存状态、生存素质。在作文教学中融入“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突出作文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的,也是摆脱写作教学困境的有效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学习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 。语文课程标准阐明了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关注和个性发展的重视,这当然也是人文精神在语文大纲中的体现。

我认为要使中学作文教学充满人性色彩,使文章内容充满着强烈的人文精神,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启迪学生对生活的悟性

写作需要个人生活的感悟作为催化剂,缺乏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敏锐的生命感悟是不可能领会隐藏在文字里面的深刻含义的。而这种感悟能力的培养在于解放人的个性,解放人的心智,让学生面对缤纷多彩的大千世界焕发出一种感悟的生命活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人生,善于联想和想象,要让对生活中的某一类事物、某一种现象多加思考,提出点意见来,悟出点道理来,品出点情味来。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亲身感受生活,并且要以自己的全部心思,全部真情去仔细体味人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触发自己的心灵,才能形成自己真切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

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去思考生活,对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作探究。看了书籍,写书评;看了影视,写影评;听了报告,进行心得交流;访问观察后,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学生的作文才能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才应该是作文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意识

写作本是个体化的活动,写作的乐趣来源于自我表现和个性的舒展,然而个性又是创新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方面有明确的导向,指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珍视个体独特的感受”“写作要感情真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写作个性化的基本特征有三个。第一,学生自由表达,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即自主化。自主化并不是脱离生活,也不是怎么想就怎么说,而是表现个人正确的价值取向。第二,强调写作贴近生活,贴近自我,说真话,诉真情,真实而有生活气息,即生活化。第三,强调不迷信、敢质疑、敢思考,有独到的见解,不“人云亦云”,敢有创意地表达,即创新化。

写作教学要围绕这些要求进行个性化的写作训练。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写作自由和写作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教师要注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进行有创意的表达。教师要转变观念,抛弃僵化的思维模式,指导学生写出具有鲜明个性的文章。个性化写作必然是见解各异,观点不同,风格多彩,教师对此要有包容的态度。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方法很多,但不管用什么方法,要始终把“真”与“美”放在首位,使学生在作文实践中得到心灵的熏陶,让心灵的告白在作文中尽情流淌。作文教学从命题、选材、立意到行文都要从人文的特点出发,站在人文的立场上,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在作文与做人中追求人格的完美,这才是语文教育中“人”与“文”的真正高质统一,“教”与“育”的真正有机结合。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