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给抑郁的他,一个宣泄通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给抑郁的他,一个宣泄通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小明是一位六年级学生,性格非常内向,看上去要比同龄的孩子矮小、瘦弱一些。

他的学习成绩一般,自己安排时间的能力不强。一天刚吃过晚饭,妈妈随便问了他一句:“你的作业都做完了吗?”没想到妈妈这么一问,小明便一下子急了起来,他突然从沙发上跳起来,很认真地、自言自语地说:“哎呀,我的作业还没有做好,这可怎么办啊?急死我了,急死我了。怎么办?怎么办?”一边说一边跺着脚,一副十分焦急又无奈的样子。

妈妈看到儿子这么紧张,就劝小明:“别着急,现在去做还来得及。”没想到妈妈这么一劝,小明就更着急了。他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嘴里还不停地说:“这可怎么办?”他越说声音越响,最后简直就是在吼了;一面吼,一面还不停地打自己。

小明的表现让妈妈感到着急和心疼,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去劝导、制止孩子的反常表现。小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就因为妈妈一句平常问话吗?经过与他母亲的交谈,我对小明有了初步的了解。

小明上一年级时,妈妈因为工作很忙,单位离家比较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照顾他的生活和学习,所以就帮他在学校找了一个“家长”。小明每天吃、住都在老师家里,同时由老师督促学习,只有每周末才能和妈妈见上一面。小明有近三年的时间,都过着这种寄养在老师家里的生活。

后来妈妈渐渐感觉小明的性格、学习态度、与人交往的表现等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于是她辞去工作,把小明接回家,由自己来照顾。

可是,妈妈的心意小明并不领会,他时常会问妈妈:“妈妈,你爱我吗?你喜欢我吗?”听到孩子这样的问话妈妈很是不解。

“哪有妈妈不爱自己孩子的?妈妈是喜欢你的。”

“那你为什么要让我读书?”

“读书是学习,等你长大了会有用的。小孩子都要读书的。”

“那什么时候可以不读书?”

“等你长大了。”

小明对读书很反感,每天都不愿去学校。

妈妈对小明的关心,他根本就不理解,还经常闹出些事来。一次,他提出来要买鞋,妈妈便开车带他去买鞋。但是,到了商场,他又变了,不买了。妈妈问他为什么,他也说不出原因。不买,那就回家吧,小明也同意,可当妈妈把车开上高架时,他又变了,要妈妈停车,回去买鞋。妈妈向他解释,在高架上是不能随便停车的,他不听,见妈妈不停车,就把车窗拉开,对着来往的车辆大喊起来:“你们看啊,有人绑架孩子了!”妈妈面对儿子的表现,只有把眼泪往肚子里咽。

给小明妈妈的建议

听了小明妈妈的讲述,我非常同情她。她对孩子目前的表现,很不满意,但又没有办法,她问我对孩子的学习该怎么办,我很直截了当地告诉她,孩子现在的主要问题不是学习,而是要解决他的心理问题。

我建议让孩子休学,在家休养一段时间。在修养期间,不要再和孩子提学习的事,有空和孩子好好地聊一聊他感兴趣的事情;陪孩子一起去进行体育锻炼,打打羽毛球、乒乓球、散散步……让孩子的心情充分放松。之后,再送孩子去上学。

小明妈妈接受了我的建议,后来她反映说,小明的心情放松多了。

孩子需要一个情绪的宣泄通道

小明的表现,是严重的抑郁所造成的。长期的压抑,小明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经到了极限,他需要宣泄出来。如果不宣泄出来,就很有可能造成精神上更大的伤害,后果甚至是不堪设想的。

而造成小明抑郁的主要原因,是在他刚刚进入小学学习的关键时期,没有得到父母的关心。小小年纪就把自己心灵的大门关闭了。

刚进入小学学习,孩子会有一个不适应的过程,这个不适应,在孩子的生理和心理上都会有表现。特别是有的孩子进入小学以后,对环境的适应性(学习环境、人际交往的环境)比较差,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非常希望得到亲人的理解和帮助,他们需要有一个倾诉的机会,有一个交往的机会,这样孩子心中的困惑才会得到及时的疏导,孩子的心情就会轻松一些,孩子就能正确地去面对新的环境,逐步地去适应这个新的环境。

小明妈妈把孩子交给老师管理,她自己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可她没有顾及到孩子的感受。其实小明妈妈可以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因为在寄宿制学校里他与同伴接触的机会比较多,同龄人之间有交流,孩子之间能做到有话可说,可以笑,也可以哭,有一个情绪宣泄通道。可是孩子在老师的家里,情况就不一样了,孩子对老师有一定的距离感,还会有“怕”的感觉。在老师的监督下,孩子的作业是完成了,但是吃、住都在老师的照看下,孩子会觉得没有自由,孩子不敢大声地说话,不能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于是就限制了自己的情感。

我们说很多的事情是可以外包、外发的,但是,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是绝对不能外包和外发的!外包、外发的结果一定是害了孩子(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一个缺少父母关心和教育的孩子,容易产生一些压抑、孤独、厌学、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作者系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员,上海市家长学校讲师,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