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绝”释义献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绝”释义献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郦道元的《三峡》中有“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几句。对句中的“绝”,苏教版的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的初中《语文》(八年级上)都注为“极高的山峰”。《汉语大词典》也是这么解释的。这个解释,至少在这个语言环境中不合常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说极高的山峰上“多生怪柏”是不可能的。常识告诉我们,极高的山峰上,即使有松柏,也大多是正常生长的,即使有奇形怪状的松柏,也不会很多。达到一定高度的山峰,连松柏都不生长,只是光秃秃的。“极高的山峰”上怎么会“多生”,而且是“怪柏”呢?还有“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该怎么理解呢?“悬泉瀑布”不可能在山峰上,山峰上即使有泉水,也不会形成“悬泉”。还有,有瀑布,就必然要有水,极高的山顶上哪来那么多的水呢?山上有瀑布,大多是山阻断了流水而形成的,但形成瀑布的地方不可能是山顶,而应该在山的其他地方。有人或许会说,“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对三峡整体印象的描写,不是描写“绝”的。这样理解看似很合理,但仔细揣摩就会发现有问题。因为“飞漱其间”的“其”不可能是指代“三峡”的,而应该指代的是“山”。“悬泉瀑布”只能在山间“飞漱”,不可能在三峡间“飞漱”。还有,“绝”没有“极高”的意思。“”虽然有前人注为“山峰、山顶”,但不合理,实际上,“”是小山。把“绝”释为“极高的山峰”,既不合语境,也与词语的基本意思相矛盾。那么,这里的“绝”是什么意思呢?

为解决这个疑难问题,还得先从“”说起。“”是个生僻字,在《故训汇纂》一书中收有古人的训释23条,概括归纳涉及“绝”释义的,主要有如下两个义项。一、小山。具体的解说,有如下几种。①小山别于大山也。《诗・大雅・公刘》:“陟则在。”毛传。《文选・张协〈七命〉》:“于是登绝。”李善注引毛苌曰。②山之上大下小者曰。《文选・张衡〈西京赋〉》:“陵重。”薛综注。《文选・嵇康〈琴赋〉》:“若乃重增起。”李周翰注:“山上阔下小曰。”其他有释为“山若甑(zēng)形”、“似(yǎn)”等,因“”“甑”(见附图)

形状相近,都像亚腰葫芦形,所以说意思相近,都是指上大下小的小山。二、山峰、山顶。,山顶也。《诗・大雅・公刘》:“陟则在。”朱熹集传。杜甫《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忍饥浮云。”仇兆鳌详注。,山峰也。李白《玉真公主别馆苦雨》:“昏雾横绝。”王琦辑注引《韵会》《广韵・韵》。其他释义与“绝”关系不大,此不赘述。

“”究竟是指“小山”,还是指“山峰”呢?笔者认为“”是指“小山”,而不是指“山峰”。同为《诗经・大雅・公刘》中的例句,毛苌释为“小山”,而朱熹却释为“山顶”。就这个例句孤立看,两说都通,但从《公刘》整首诗及有的版本用“”看,就可以确定毛苌的解释是正确的,而朱熹的解释是值得商榷的,因“”没有“山顶”的意思。对于“”的释义,清人钱大昕在《经典文字考异》中有具体的训释,此转引如下。“,《诗》‘陟则在。’传:‘小山别于大山也。’‘本又作。’按《尔雅》:‘小山别大山为鲜。’是鲜、义同。而《尔雅》又云:‘重,。’,甑也。言其形,鲜言其义。大山旁一小山为,两小山为。毛说与《尔雅》非有异也。《释名》:‘小山别大山曰。,甑也。甑一孔者,形孤出处似之。’”从钱大昕的训释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是什么意思。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小山,其形状像(甑),所以有时也写作“”,“”就是依傍在大山旁的上大下小的小山。这样理解,《水经注》中还能找到例证,如《水经注・涑水》:“路出北,势多悬绝。”如果“”是指“山顶”或“山峰”的话,怎么会“势多悬绝”呢?只有上大下小,才会形成悬绝之势。

“绝”的“绝”是什么意思呢?笔者认为这里的“绝”应取“绝岸”“绝壁”中“绝”的意思,即陡峭的意思。虽然各工具书中不为“绝”立此义项,但解释“绝岸”这类词语还得如此解释。

把“绝”和“”合起来,意思就明了了。所谓“绝”是指靠在大山旁的上大下小而又陡峭的小山。这样理解,并非是说有一座座孤独的小山是上大下小的样子,而是指三峡两岸大山旁边有突出出来的小山,形似亚腰葫芦的样子,与江面形成悬绝的形势。这样的“绝”才会“多生怪柏”,才会有“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这样理解与《三峡》所描写的“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的语境正相合。用这个意思去解释所有语例中的“绝”都是通顺的。所谓“绝多生怪柏”,就是如的小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下一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也就好理解了。因“”是靠在大山旁的,又是上大下小,所以有水就可以形成“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其他一些语例中的“绝”作如此解释也是通顺合理的。如:

①蜀土险狭,山水峻隔,绝激湍,非步卒所涉。(《三国志・谯周传》裴注)

②于是登绝,逆长风。(《晋书・张协传》)

③由此而入,绝危崖,尽皆怪松悬结。(《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④巨木森挺,绝下临深谷。(《清史稿・循吏一》)(这个例句,有的书上断句有误,把“绝”属上了)

综上所述,“绝”不可能是“极高的山峰”的意思,而是靠在大山旁、上大下小,有悬绝之势的小山。

(注:由于笔者电脑字库中没有简写的“”(山献),所以行文中用了繁体的“”。)

[作者通联:江苏赣榆县厉庄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