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要使学生从机械的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切实处于主置上。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学习。”课堂教学中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学生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者、参与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下面将对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探讨。

一、相信学生有能力学好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要求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就要了解学生心理、生理、学习发展的需要,以取得教育的主动权。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首先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有信心、有能力学好,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有话想对老师说,有困难想请老师帮。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教育规律告诉我们,教育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意志比较薄弱,他们往往对感兴趣的东西愿意主动努力去做,反之,就不愿意或被动地去做。因此,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的首要条件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让学生张口说一说

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解题的看法,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学习,并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教师提出租车方案并要求学生说说哪种方案比较合理时,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空位子越少越好,最好是没有空位子;有的说坐大巴车比较便宜,大巴车多些比较好;有的说要先考虑人数,要保证每人都有位子坐……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这样学生有了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解决问题的主动性自然提高了。

2.让学生动手试一试

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

如教学 “圆锥的体积计算”时,我改变了“教师在台上做实验、学生在台下观察找结论的做法”。首先让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要求第一组的学生从高度上将一个圆柱三等分,并在其侧面画出标记,再用一个等底等高的圆锥装满沙,然后把沙倒入此圆柱中。结果,学生惊喜地发现: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然后,我让第二组的学生先用一个圆柱装满沙,再把沙倒入与其等底等高的圆锥中,三个圆锥刚好装满。他们也很快得出结论: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三倍。在实验中,学生动手操作,切实体验到数学知识不抽象、不空洞,而是看得见、摸得着,这为进一步学习数学增强了信心,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善用“激励”策略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用好用活“激励语言”。因为正确运用“激励”策略,可以使小学生的学习欲望倍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数学课时,可以采用不断变换的”激励”策略,使学生感到老师在给他加油鼓劲,以激励来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

如教学“乘法简算”时,出示例题“25×24=?”,让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解答。

有个学生竟用了五种解法:25×24=25×4×6;25×24=25×6×4;25×24=25×8×3;25×24=25×2×12; 25×24=25×20+25×4。尤其是第五种解法,大大超乎了我的想象,在学生用“24× 25相加也可以分成20个25和4个25相加”来解释后,我当即给予这位学生肯定,表扬他的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看齐,并让他带动周围同学共同进步。在同学们的掌声,这位学生的学习劲头更足了。

要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活动之中,努力去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总之,综合选择与采用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课上真正“活”起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就能真正促使学生主体发展。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