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化差异背景下英汉互译的增加与删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由于中英文化的差异,中国人和英国人在应用语言的时候的习惯不同。中国人喜欢把有些东西说得很简单,不喜欢用主语等。而英国的语言特点是常常用一些介词和其他词的搭配。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的时候常常需要进行一些加工,即增加和删减。但增加和删减不是随意的,而是根据两种语言的特点进行的加工。这些加工是为了使读者更好地明白译文的原意,不会产生误解或歧义,甚至看不懂。
关键词: 文化差异 英汉互译 增加与删减
所谓翻译,就是通过一种语言转达另一种语言的文化信息,因此可以说任何翻译都离不开文化。历来有经验的译者或翻译研究者都比较注意文化与翻译的关系。王佐良说: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译者必须掌握两种语言的基本用法及其所含盖的文化知识。谭载喜也在《翻译中的文化比较》中说到:翻译中对原文意思的理解,远远不是单纯的语言理解问题。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受着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某段文字的理解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文化的了解。对译者来说,没有两种文化的对比知识,就无从谈起对语言文字的准确理解与表达。大量的文化信息是可以等值传递的,这就是有关两种文化共性的东西,至于与两种文化的差异相联系的内容,它构成了翻译中的难题。
汉语和英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符号系统,两种语言在句法和词汇、修辞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像其它系统一样,汉语和英语这两个独立的系统内部保持协同有序、互相制约外,各系统又作为一个整体一同与外部系统发生联系。当我们只从信息交换的角度考虑时,它们便构成了一个信息系统。英汉互译使汉语和英语系统之间互相作用,实现了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
任何信息系统在进行交换时,总免不了受到一些冗余信息或文中缺乏信息的干扰。冗余信息和缺乏的信息主要是干扰准确传递的信号,其种类繁多。在互译的过程中,各自系统会产生或缺少各种冗余信息,造成理解困难,降低交际效率。因此,我们有时需要删除冗余信息,有时则需要添加增加一些信息,以提高交际效率。但是译文的增加删减都是为了更确切、更忠实地表达原文的含义和精神。译文中添加一些原文中没有的词句,表面上看是不忠实于原文,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些增加的词句所表达的意思并非无中生有,而是隐含在原文中的。减词是在不影响原文的情况下省略无关紧要的词语,以避免拖泥带水。
1.增译
增译不是无中生有,而是要根据上下文特别是介词搭配的动词或形容词的含义。有不少情况,句中与介词搭配的动词或形容词不出现。如果按照原文结构无法表达清楚,甚至易于误解时,或按照译入语的习惯须加主语、名词、连词等以增加译语读者的理解时就要适当地增加一些词语或句子成分。不译或省译是在确切表达原文意思的前提下使译文简练,合乎汉语规范,绝不任意省略某些词。增译法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添加一些词句,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表达的意义。这种方法多半用在汉译英中,汉语无主语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无主语的时候,除了少数可以用英语无主语,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进行翻译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得句子完整。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代词、连词和介词、冠词的使用上都有很大的差别,英语中代词的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类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都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候又要根据情况适当地删减。英语词与词、句子与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常常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示这种关系。因此,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连词,英语句子离不开介词和冠词。另外,在汉译英的时候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隐含而没有言明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的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的完整。总之,通过翻译,一是确保译文的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确保译文意思的明确。
增译在不同的文化下有不同的增加。当汉语译成英语的时候,我们中国人的习惯是把一些人称等省去,而英语则喜欢用人称、介词的搭配和冠词,在汉语中不存在冠词。我们在翻译的时候也常常把原文的主语译成宾语,增译“有人、人们、大家、我们”等泛指性的主语。如: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formation can be sent to every part of the world.(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能把各种各样的信息传到世界各地。)。
由于文化的不同,在应用语言的时候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根据语言的习惯进行翻译。例如:
(1)英语和汉语的句子结构不同。在英语中,句子以其主语为基干,通过连接手段,一层一层地展开,就好像一棵树的树干上张出大树枝子,大枝子上再长出小树枝。因此有人认为英语的句子结构是树形的或葡萄串形的。汉语的分句则更多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出现,依次展开。因此在汉译英的时候要增加英语中的主语。例如:“谁知自娶了他夫人之后,倒上下无一不称赞他夫人的,琏爷倒退了一射之地……”这句话翻译成英语:Since his marriage he has been thrown into the shade by his wife,who is praised by every body high and low.因此有人认为汉语的句子结构是竹竿形的或行云流水式的(增译主句);又如:What about calling him right away?(马上打电话给他怎么样啊?)(增译主语)。
(2)英汉两种语言由于词法和句法有差异,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翻译时为了使译文合乎汉语的习惯和表达规律,为了使意思更加明确,从意义、修辞和句法上考虑需要在译文中适当增添一些虽无其词而有其意的词。如一些名词的增加:Indeed,the reverse is true.实际情况恰好相反;The temperature needed for this progressing is lower than that needed to melt the metal.(这种加工方法所需要的温度要低于熔化该金属的温度。);He was still reluctant to talk substance.(他仍然不愿意谈实质性的东西。)(增译名词)。
(3)在英语中,物主代词表示所有关系,又叫做代词所有格,名词性物主代词具有名词的特征,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表语、宾语。它还可以构成“a/an/this/that/some/no+名词+of+名词性物主代词”句型,在这个句型中,名词性物主代词在句子中作定语,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口语中的汉语有时可以省掉“我的”、“你的”这类词,但英语中一般不省去物主代词。物主代词的翻译除了人称代词含义是采取还原其所代替的名词之外,英语里的物主代词在代替句中作主语的名词时,我们也要重复其作主语的名词,使译文更具体、更明确。因此在汉译英的时候要增加汉语中省去的物主代词。例如:就是法西斯国家本国的人也要也被剥夺了人权。(Even the people in the fascist countries were stripped of their human rights.)(增译物主代词)。
(4)汉语句子的特点主、谓、宾结构排列松散,定语前置,句子较短。语段流散铺排,句子展开时不形成环扣式套接,必须断句另起。词或词组常重复出现,多用实称。然而英语句子的特点是主、谓、宾结构排列紧密,定语有的前置,有的后置,句子较长。语段结够严谨,句子展开时可形成环扣式套接,常用从句,不必断句另起。所以,在英汉互译的时候汉语翻译为英语要增加连词,以增加英语句子的严谨性。例如:只许洲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While the magistrates were free to burn down house,the common people were forbidden to light lamps.)(增译连词)。
(5)英语中大多数介词含义灵活,一词多义多用。除了一些常用短语已有译法外,大量介词需要从其基本意义出发,联系上下文加以灵活处理。根据上下文特别是与介词搭配的动词或形容词的含义加得恰当。有不少情况,句中与介词搭配的动词或形容词不出现,如照原文结构无法把意思表达清楚,甚至易于误解时,就需要增词。例如:这是我们两国人民的又一共同点。(This is yet another common point between the people of our two countries.)(增译介词);That’s all there is to it.(那就是与此有关的全部内容。)(原句的to=related to);The engineer was taken ill with consumption.It was flour on the lungs.The doctor told him at the time.(这个工程师得了肺病,那时由于面粉对肺的影响,当时医生这样对他说。)(on=effect)。
(6)由于英汉民族文化背景不同,一些母语读者容易理解的习语对译者读者来说很难理解。使用增译法,即对习语先译后再加注的方法,可以保持与原文意思相似,有貌合神离的感觉。例如:They have,by this very fact,opened a Pandora’box.(其实他们的这种做法,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造成了混乱和不幸。)Pandora原来是希腊神话中从天宫下凡的第一个女性,Pandora’s box从表面上来看是贵重之物,而骨子里却是祸害,其含义为万恶之源,造成极大的混乱。若不补译的话,会造成一些译语读者难以理解其真正的含义。又如: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Zhugeliang the mastermind.)(增加注释性的词语)。
2.省译
这是与增译法相对应的一种翻译方法,即删去不符合目标语思维习惯的词,以避免译文累赘,要确切表达原文内容的前提下使译文简练,合乎汉语规范,绝不是任意地省去某些词。
(1)英语中喜欢用介词和介词的搭配,但在汉语中介词用的不像英语那么广和频繁。表示时间地点的介词,译成汉语的时候如出现在句首,大多不译,如:There are four seasons in a year。(一年有四季。);Many water power station have been built in the country.(我国已建成了许多水电站。)有时将英语翻译成汉语的时候,一些介词像for(为了),from(从……),to(对……)、on(在……时)等可以不译。如:The barometer is a good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air pressure.(气压计是测量气压的好仪器。);The air was removed from between the two pipes.(两根管子之间的空气已抽出。);Most substances expand on heating and contract on cooling.(大多数的热胀冷缩。)另外,表示与主语有关的某一方面,范围或内容的介词有时不译,这时可把介词的宾语译成汉语的主语。如:Something has gone wrong with the engine.(这台发动机出了毛病。);Gold is similar in color to brass.(金子的颜色和黄铜相似。);It’s never occurred to me that bats are really guided by their ears.(我从未想到蝙蝠居然是靠耳朵引路的。);不少of介词短语在主句中作主语。其中of(……的)往往不译。如:The change of electrical energy into mechanical is done in motors.(电能变为机械能是通过电动机实现的。)(of短语和change在逻辑上有主谓的关系,可译成立谓结构);Some of the properties of cathode rays listed below.(实现阴极射线的一些特征性如下。(第一个of短语和some在逻辑上有部分关系。of不译出)。
(2)在英语中,人称一般不会省去,即使知道了说的是什么也要用一个代词来把要说的说出来。但在汉语中,若是讲知道的对象,则习惯不用人称代词。所以,在翻译中,若英语中的代词作宾语,说话人和听话人,或者读者都知道指什么,汉译时需要省略。例如:You will be staying in this hotel during your visit in Beijing.(你在访问北京期间就住在这家饭店。);I hope you will enjoy your stay here.(希望你在这里玩得愉快。)(省译物主代词)。
(3)汉语中经常出现重复使用名词的现象,而英语则较多地用代词、短语或省略来表达。因此在汉语翻译成英语的时候常常省略一些名词。例如:中国政府历来重视环境的保护工作。(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省译名词)。
(4)在汉语中,为了达到一种修辞或文学上的效果,常常用几个不同的词里表达一个一样的事物。但是在英语中,一般比较喜欢简练的行文。因此,在汉译英的时候,若汉语中出现了语意上的信息的累赘,则要把累赘的信息删去,以达到行文的简练。如:太阳终于出来了,颜色红的很。这个深红色的圆的东西发出夺目的光亮,它的光,照亮了整个大地。(The sun rise at last. It glitter and light the land.)在这里,“太阳”、“这个深红色的东西”、“它”都是代表太阳这同一个事物的;Health is above wealth,for this cannot give so much happiness as that.(健康比财富更重要,因为有财富不一定就有快乐。)在这句话里“this”指“wealth”,“that”指“health”。这两个例句要是照原句翻译的话就会显得很累赘,在这里就可以不译出,以使简洁。
3.结语
总之,在翻译过程中,要理解文化之间的差别和文化之间的空缺,利用文化之间的共性,分析出各种多余的信息,也要能准确地预测译语读者在准确理解源语时所缺少或多余的各种冗长信息,并在翻译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增加或删减,以达到译文的简洁,同时又能让译文读者准确理解原文,了解译文的隐含意思。
参考文献:
[1]添艳.翻译中国.温洲师范学院出版社:30.
[2]贾世楼.翻译信息理论基础.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67.
[3]马清华.文化语意学.江西人民出版社:84.
[4]但汉源.文化与翻译.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8.
[5]谭载喜.翻译的比较.人民出版社:264.
[6]王佐良.翻译实务.上外出版社: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