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个孩子哭着在找回家的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个孩子哭着在找回家的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昨天晚上,靠在床头,看王一梅的长篇小说《城市的眼睛》,谁知,一翻便不可收,我被作品中人物的命运起伏与讲究的语言表现打动了,一口气看到半夜。完了还觉不过瘾,又随手翻起已经看过N遍的《木偶的森林》,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

迷迷糊糊中,好友G约我去某处谈事。明明熟悉的地盘,却怎么都找不着路。昏天黑地里左冲右突,来到有点亮光的空地,逮住一位看起来面善的中年男问路。中年男说,你要去的地方,正有一个孩子哭着在找回家的路

猛然醒来,却是南柯一梦。

一个孩子哭着在找回家的路。回味着这句话,看看枕边,《木偶的森林》《城市的眼睛》静静地躺在那儿,一个个人物又浮现在眼前。

最早知道《木偶的森林》,缘于朱自强教授的书评《寻找家园》,但很长时间并未阅读。朱先生是我十分敬重的学者,王一梅又是我欣赏的作家,她的《鼹鼠的月亮河》是我深为喜爱的原创童话。正因为这些,便无名地有着某种担忧,唯恐阅读后反倒消解了心中的高期待。这么说,自然不是怀疑作品的品质——我信任朱先生的眼光与良知。我是担心自己与作品不能产生共鸣,无端平添一份遗憾。这样的经历其实很多,不少颇有好评的作品,自己却找不到感觉。并非作品出了问题,我也固执地不愿承认自己的阅读水准发生了偏差,原因大概是两者间的频率存在着较大的错位。

那么,《木偶的森林》又跳动着怎样的频率呢?

一路阅读,我一路牵挂着小熊白黑黑的遭遇,但让我为之震动的,却是木偶人罗里的悲欢离合。他被迫离开了家园,离开了自己的树墩,开始一场疯狂的复仇。他无情、冷酷,令人不解而恐惧。其实,他冰冷的外表里包裹着一颗受伤的心,他是十足的应该同情的受害者。好在,宽容的阳光终于化开了心中的坚冰,他开始了寻找之旅。令人感动的是,岁月流逝,树墩却抵制着各种诱惑,坚定着心中的信念,等待着罗里的回来,一直默默地守候着,期盼着。因为,“如果哪天橡树罗里回到这里来,他会找不到自己曾经生长过的地方,他会伤心的”。正是这种感情的力量和责任的担当,使得树墩对自己的等待拥有足够的信心。

作品中充满了隐喻,出走与回家,变化与专一,爱心的执守,田园的追寻,无不耐人寻味。读着这样的作品,目光变得纯净,心地变得宁静。

《木偶的森林》赢得了成人,能同时“粘”住孩子吗?对此我毫不怀疑。因为作品还拥有最有力的招术——曲折离奇的情节。可以说,对情节的探究是孩子文学阅读的最大动力,阅读即是他们的一种纸上精神游戏。童话中,人物的命运跌宕起伏,环环相扣却又不可预测,这种陌生化的故事发展怕只会让他们欲罢不能。

于是,灵魂的洗涤、思想的风暴、语言的吸纳,便都有了可能。

真正的童话,经得住儿童视角与角的双重审视。我以为,《木偶的森林》就是这样的童话。

一个孩子,哭着,在找回家的路。

我忽然觉得,这难道不也是儿童阅读的一种隐喻?

我常常追问自己,儿童到底需要怎样的阅读生活?作为儿童的“重要他人”,我们该承受怎样的担当?

今天的世界五光十色,孩子们的阅读口味自当丰富多元。但是,当那些无厘头式的搞笑读物放松了他们的神经后,他们是否还应该(或者说“更应该”)享受另一种纯正深远的阅读体验?因为他们是孩子,正开始描画生命的蓝图,最初的底色将是他们今后回返的精神故乡。

在当下快餐式、物质化的环境中,这种“纯正深远”很可能不被孩子自觉发现,于是,我们这些童心尚未泯灭的成年人开始了童年“伴读”。

首先,“伴读”不是附庸,不是被动,不是跟随。“伴读”是把孩子不曾知道和留意的“优秀”艺术摆到孩子的跟前,帮助他们的眼睛看到另一片景致,进而与他们一起全身心地赏玩,让他们在不知不觉间培养起一种阅读趣味。

其次,“伴读”绝不意味着结论的“告诉”,相反,我们应该努力追求“打开”的艺术,打开一扇窗,鼓励孩子自己去体验、去思考、去发现。我们,则是他们懈怠时的提醒者、满足时的分享者、发现时的鼓励者、宣泄时的聆听者。

于是,我们“伴读”出了“静悄悄”。当下儿童的童年过于忙碌、恐慌,我们企望通过读书使孩子安静一点。“优秀”需要小心翼翼的找寻,孩子们的体验、思考、发现,需要“静悄悄的阅读”。我们在文字中倾听“柳树梳头的声音”“一大群小蚂蚁跑步的声音”“雪花飘落的声音”……只有沉潜入境,才能感受细腻、准确与个性,才能体悟作品的波澜荡漾。反复揣摩,更会读出情节之外的情感意趣,乘着“静悄悄”的舟船才会捕获内心的情感表达的语言……

于是,我们“伴读”出了一大群“优秀”。希腊著名女诗人雷纳·卡萨奥斯说,书是黑暗中的萤火虫。“它们闪烁着,就像一些永恒的价值在闪光:爱,善,自由,美,温柔,正义,它们给生活以深刻的内涵,给我们匆匆而过的人生以意义。”孩子们在好的作品里走得很远很远,内心就像蓝天一般澄澈明亮。他们爱上了阅读,书包里放一本,书桌上摆一本,小手中捧一本,就安了心。尽管不会表达,但心里边已经感受到,捧起书,就好比回到了家。

我们呢,也是。

(作者单位: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我推荐的三本书

1.《米兰的秘密花园》,程玮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周末与爱丽丝聊天”系列中的一本。这套书围绕礼貌礼仪、家庭亲情、友情爱情、金钱财富、时尚美丽等话题,将少年人的智慧、哲思、生活精心编织进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堪称一次东西方文化的对话交汇。

2.《乡土的逃离与回归:乡村教育的人文重建》,刘铁芳著,福建教育出版社

作者一方面在乡村教育自身的视域中揭示其人文意蕴,突显乡村教育何以呵护乡村少年完整的生命成长;二是置于现代教育的整体背景下,审视乡村教育在整个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位序,探索乡村教育之于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人文意义。该书表现出作者以乡村教育为现代人重建精神家园的企图。

3.《小学语文教材七人谈》,朱自强等著,长春出版社

一群热爱儿童、热爱母语的人,深怀赤诚之心,本着努力建构的初衷,聚焦小学语文教材,进行的一次热烈而坦率的对话,有共鸣,亦有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