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长期小剂量罗红霉素对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治疗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长期小剂量罗红霉素对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治疗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 观察长期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支气管扩张症定期患者疗效。 方法 将60例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口服氨溴索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罗红霉素150mg qd, 口服,疗程6个月。结果 对照组6例咳嗽明显减轻,12例咳痰量减少,治疗组14例咳嗽明显减轻,26例咳痰量减少,治疗组致病菌痰菌阳性率降低,呼吸困难改善,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呼吸系统疾病 罗红霉素 支气管扩张症

支气管扩张症是常见呼吸系统疾病,该病是支气管及周围肺组织慢性炎症损害支气管管壁,使管壁肌肉和弹性组织结构破坏,导致支气管腔不可逆扩张和变形的慢性化脓性疾病[1],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或反复咯血。支气管扩张极易合并感染,常见病原体有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存在的慢性炎症可促使支气管扩张症的病情进展,罗红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抗炎、免疫调节和抗氧化作用[2]。为探讨长期小剂量罗红霉素应用对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我院自2010年10月到2011年10月对60例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予长期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观察其对临床症状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60例来自门诊和住院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入选患者均经高分辨CT检查确诊为支气管扩张,年龄低于60岁。排除标准: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者,肝功能异常者,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发作者。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患者年龄30-59岁,平均39.2岁,其中柱状扩张17例,囊状扩张13例,病程3-11年,平均6.2年。对照组患者年龄31-60岁,平均38.9岁。其中柱状扩张18例,囊状扩张12例,,病程3-9年,平均5.8年。2组患者在病程,年龄等各基线参数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口服盐酸氨溴索30mg tid;治疗组除口服盐酸氨溴索30mg tid外,加服罗红霉素150mg qd。2组治疗疗程为6个月。

1.3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咳嗽情况、痰量的变化、痰细菌学培养的变化、呼吸困难评分的变化。呼吸困难分级评分采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制定的呼吸困难量表[3]。0级:0分,无呼吸困难;Ⅰ级:1分,快走或上缓坡时有气短;Ⅱ级:2分,呼吸困难且比同年龄人走得慢,或在平地上以本人速度行走时需停下来休息;Ⅲ级:3分,在平地上步行100m或数分钟后需停下来休息;Ⅳ级:4分,明显呼吸困难且不能离开房间,或换衣服时气短。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软件,有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秩和检验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咳嗽情况比较

由表1可见,治疗前2组患者的咳嗽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咳嗽情况均有明显好转,但治疗组患者的改善更为显著,且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2.2 治疗前后咳痰量情况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的咳痰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咳痰量均明显减少,但仍以治疗组患者的改变最为显著,且2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2.3 治疗后痰培养结果的变化比较

治疗组予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半年后复查痰培养,患者的痰液内微生物数目和总类有所改。痰培养的总体阳性率明显降低,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的阳性率下降最为显著。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痰培养结果更加理想,且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4 治疗前后呼吸困难评分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呼吸困难评分2.4±0.5,治疗后呼吸困难评分1.4±0.4,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支气管扩张是一种气道破坏性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病因是支气管、肺组织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导致支气管管壁和组织严重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粘性、脓性痰,痰量与呼吸功能减退密切相关。其发生可归结为以下2个因素:(1) 感染的持续刺激;(2) 气道阻塞、支气管引流功能损害和防御功能的缺陷。治疗主要分为急性期治疗和缓解期维持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处于稳定期时,气道慢性炎症仍可能逐渐进展,扩张的支气管管壁厚度缓慢增加,导致咳嗽、呼吸困难症状进一步加重。研究表明罗红霉素在浓度为10mg・L-1时抑制超氧化物酶的产生,5mg・L-1时能抑制鼠脾细胞产生白介素-5,可靠的免疫调节作用使其用于泛细支气管炎(DPB)的治疗,可使DPB患者的5年存活率从26%上升到10年存活率94%。鉴于支气管扩张和DPB有相似的病理特征,已有大环内酯类药物用于支气管扩张症治疗的研究,并发现罗红霉素可明显降低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改善肺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减少,患者的症状也有改善,罗红霉素能抑制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很多毒性物质,如外毒素、蛋白酶、生物酶形成、粘附运动等,从而抑制了细菌的活力[4,5]。通过抑制气道中性粒细胞保护上皮细胞,使后者具有生物活性的膜磷脂免遭损伤,且可通过其疏水性与上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细胞膜及细胞器相互作用,抑制细胞炎症反应,从而促进组织修复[6]。长期应用小剂量罗红霉素可以减少气道其他细菌的定植和繁殖,如金葡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等。目前没有对于细菌本身作用机制的相关报道,可能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气道上皮的炎症因子、防御素、粘附分子、上皮-粘膜屏障具有调节作用,从而改变宿主免疫功能有关。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抑制支气管扩张症常见的感染菌株[7]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文献认为[8]长期小剂量罗红霉素能减少痰量并提高支气管扩张患者的肺功能,与抑制气道上皮来源的基质金属蛋白酶有关,也可能与减少气道分泌物后减轻小气道阻塞性病变有关[9]。

大环内酯类如罗红霉素作为一种广谱抗生素,除其对病原菌直接作用外,还可抑制炎症介质产生及免疫调节活性[10],长期小剂量应用在慢性肺炎症性疾病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改善支气管扩张患者稳定期临床症状,降低致病菌痰菌阳性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先锋,马金山,张铸,等.肺段支气管剔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8 例[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4,6(2):197-199.

[2] 范亚平.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支气管哮喘的免疫调节作用[J].国际呼吸杂志, 2006,26(4):307-310.

[3] 赵广富,杨勇.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感染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0,33(6):79-80.

[4] 吴伟群. BNP 在心源性与肺源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0,34(10):33-34.

[5] 顾建云. 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比较[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8):185-187.

[6] 刘积锋,钟小宁,何志义. 小剂量罗红霉素对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治疗的影响[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11(16):336-338.

[7] 顾晓花,沈策. 大环内酯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2):200-202.

[8] 周伟雄,许婷, 吴北林,长期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0): 3-4

[9] 胡丽,何振华,陈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肺纤维化机制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7):3248-32

[10] 何志义,冉丕鑫,钟南山.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慢性肺炎症性疾病中的抗炎症作用[J].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4,24(6):353-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