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第一课”与“最后一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第一课”与“最后一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2005年10 月29日?熏在一代新闻宗师穆青逝世两周年之际,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召开了全国首届穆青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学术研讨会,我们选了几篇研讨会上的稿件,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关于穆青的研究文章一并发在这里,以此来纪念穆青同志。

“新华社记者决不是为自己谋利益的,不是为自己升官发财的。我看第一课就可以上这个。”

这是1985年9月26日,穆青对新华社河南分社青年记者训练班人员谈话的开场白。

1982年1月,新华社河南分社调进第一个恢复高考以后的大学毕业生。此后,每年都陆续调进一两个大学生,到1985年初,已有五六个了。由于各自学业、阅历不同,这些新来的同志有的还不了解新华社记者的职责和作风要求,有的对河南的概况概貌不清楚,还有的不知道怎样抓新闻,尤其是如何进行调查研究、抓重点题目。

针对这种情况,1985年刚过完春节,分社社长刘葵华等领导,要我和其他同志牵头,举办一个青年记者训练班。训练班刚开班,穆青同志正好来河南,2月26日上午到分社给大家见面、讲话。刘葵华同志告诉穆青:“青年人正在办训练班,请你讲第一课吧。”

穆青肯定是根据自己掌握的面上的一些问题有感而发。开场白之后,他就对某些不良现象苗头提出了严厉批评:

我感到我们这个队伍存在一个极大的危险――不是把事业放在第一位,而是把钱放在第一位。这样下去,这个队伍非垮不可;这样下去,我们可以出万元户,出罪犯,就是出不了名记者,出不了好党员。这个事情不得了啊!

钱能给人带来幸福,也能带来毁灭。

穆青同志很严肃地讲道:新华社记者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就是要全心全意扑在党的工作上,关心党的政策,关心党的事业,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把自己放在最后

没有这种精神,就没有资格当新华社记者。没有这种献身精神,也没有条件当新华社记者。

我们对收入、对报酬应该怎么看呢?首先应该看自己对国家、对党的事业的贡献大小。你对国家,对党的事业贡献大,那么人民就给你丰富的报酬,给你奖励。而不能倒过来:你给我多少钱,我就办多少事。

他在讲到这一段话时非常激动。我当天的日记曾记有这样一句话:这是穆青在今天的讲话中,拍桌子拍得最频繁,言辞一句接一句,几乎记不上的一段。

打那儿以后的十几年,我清楚地看到,穆青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的信念。

整整20年后的去年3月,我看到穆青子女回忆老头儿的一篇文章中提了一句续磊,说由于种种原因,续磊没有职称。再查其他资料,我看到,续磊不但没有职称,一辈子也没有其他行政职务。要知道,续磊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续范亭将军,她本人当年也是曾写出《“梁山伯”结婚了》等名篇的记者啊。

我顿时萌生一个想法,可让记者写一篇稿子,报道一下这个事,题目都想好了:“将门之女没职务,穆青夫人无职称”,清明节之际借怀念老头儿的由头发出去,既是报续磊,又是宣传穆青,肯定能打响,评上好新闻都有可能。

于是,我赶紧安排电讯的记者搜集资料,做采访准备工作。怕续磊认不准我,我找老同志陈日先联系一下。没想到,后来陈日同志告诉我:联系了,老太太坚决不让报道,说她没评职称不光因为老头儿是社长避嫌,还与自己身体不好、离开采编一线较早有关系。越是老太太这样说,我越觉得老太太的实事求是更可贵了:“我们就这样客观地表述老太太的话就行。”陈日再去说,续磊还是不应允。

尽管稿子写不成,我却通过这次联系了解到不少另外的情况。据陈日同志转述,穆青去世后,续磊慌了神:房子还没买下来呢,而自己手里的钱寥寥无几。找穆青的钱吧,穆青只有个工资卡,还都是秘书给管着。秘书拿出卡来,也没有多少钱――可不,穆青1992年退休,当时工资、退休金都低得很。就是直到最后这两年,也不过每月涨到三四千块钱,哪能积存多少?幸亏有他丧葬的3万元抚恤金,殡完后剩一些。反正这些加在一起,交款之后,穆青的钱只剩800元!这就是我们共和国一个部级干部,新闻界泰斗一生的结余。

如果说20年前,我亲耳聆听了他给我们青年人上的第一课的话,那么,20年后,在他离我们而去一年多之后的冥冥之中,他的在天之灵又给我上了最后一课。穆青一生的事业贡献和所得,究竟是怎么样一回事,让我们通过这800块钱去想吧!

2005年10月11日(穆青忌日)

(作者为《新华每日电讯》总编辑)编校: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