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前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与应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前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与应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结合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就解决这一问题向高校提出几点相应的对策:一是,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势,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道德水平。二是,发挥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老师各自的优势,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引导。三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四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为高校学生德育教育提供载体。通过以上措施,以期有助于大学生职业道德提高,为高校道德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参考,至于其他社会因素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缺失产生的影响本文暂时不予考虑。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道德;高校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所需人才的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人才主力军的大学生,其职业道德素质的状况不仅关系着他们今后的择业、就业以及未来的职业前景,而且关系着用人单位的形象、声誉和利益,关系着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因此这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而作为高校,立德树人是其的根本任务,并且高校作为连接学校与社会的纽带,作为大学生向社会过渡的桥梁,其德育教育成败对大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能否合乎职业道德的要求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高校的道德教育中,除社会基本道德素质之外, 职业道德素质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基本内容。

所谓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一、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高校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新事物层出不穷,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其传统的传播知识,教授技能的职能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在社会虽然对知识,对理论的研究不懈,但是似乎更看重实用型人才,于是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下,高校倾向于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即智育教育,强调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因为人们普遍认为,专业素质和应用能力的提高会增强大学生未来的就业竞争力,符合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高校的生存,而对于德育教育则没能不给予足够重视,另有人认为,职业道德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自然养成,学校无需在这方面过于花费时间,殊不知当代社会进入信息化、知识经济化时代,知识、技能固然很重要,但人无德无以立本,势必会影响其择业,就业和未来的职业前景,试想企业怎会要一个无德之人呢?

由于一些高校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有些高校只是在大学生毕业前夕进行就业辅导时,殊不知德育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一个从外化到内化的过程,仓促的就业辅导可以说是做了表面工作,问题的实质没有解决,必然为以后的工作埋下隐患。正是由于一些高校的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才会出现社会上普遍出现的大学生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归结起来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目标不明确,对自己定位不准。对自己未来的事业没有预期的规划,不清楚自己的专业性质,不明确未来职业定位,不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2、心理素质不过关,价值观歪曲。眼高手低,想不通过辛苦努力就获得丰厚的薪水,安逸不求上进,缺乏吃苦奋斗取得成功的信心,不结合自身实际,只向单位提要求,不求付出,只求回报;3、缺乏基本的诚信原则,不懂法律。有的大学生对用人单位的合同是否合理,自己没有判断能力,或者草草签下合同,无故不到岗,看到别的好单位,见异思迁,与用人单位毁约,缺乏基本的处世原则;4、以自我为中心,无视他人。有的大学生进入单位,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听取领导或同事的意见,自以为是,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不顾及自己的承诺和用人单位的利益,频繁跳槽,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以上几方面反映出了大学生职业道德的缺失, 这些状况不仅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不利, 而且对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措施

大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外化到内化的过程,大学以教书育人为本,不仅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授技能的职责,同时面对当前大学生职业道德缺失严重,其思想道德教育的职能显得尤为重要,高校的课程设置、培养方向,教师引导、校园文化与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养成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择业观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高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1.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势,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道德水平。

在教学中,高校要切实发挥思想理论课的优势,理论联系实践,采用案例或者角色扮演的形式,为大学生制造身临其境的环境,切身体会,并且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独立专题贯穿始终,培养大学生“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帮助大学生将这些基本的道德标准内化为个人的道德良知,外化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道德良知,还要有道德识别能力,于是高校还应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基本的法律知识教育,这样,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对事物的是非判断能力,明确法律和道德界限,对就业中合同,毁约,跳槽的危害和应该承担的责任有个清楚地了解,对大学生慎重择业,就业起到一定的心理暗示作用。可以有效地减少出现类似的情况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2.发挥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老师各自的优势,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引导。

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教师职业行为的示范性和教育性决定着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热爱教育工作。职业道德在内容上有着鲜明的职业特点,有着特定的适用范围,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因而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仅仅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远远不够的,要对大学生进行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还有赖于专业课教师在这方面作用的发挥。专业课教师要让大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社会定位、社会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专业课教师还应结合本专业的特点,给大学生详细介绍本专业的职业规范、职业纪律、职业禁忌等问题。结合自己的特点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这种做法更贴近学生的专业实际,更贴近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一定会受到大学生的欢迎,从而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积极鼓励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其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对职业道德的理解。

只有让学生到实践中去领悟、体会和感受职业道德,才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当前高校加大了实践性教学环节,为职业道德的实践教育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高校各种勤工助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前感受从事社会职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有助于学生提前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不仅有助于自我择业、就业和未来前途的发展,实现自我价值,还有助于学校健康发展,增强竞争力,树立起良好的信誉度,另外有助于用人单位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获得更大的利益。从长远来看可以干净整个社会风气,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对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是目前较为公认的大学的三项职能。三项职能实现得落脚点都是服务社会,因此高校应该秉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技能和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做一个符合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之人,从而更好的服务社会。所谓人无德不立,面对当前出现的大学生职业道德缺失的现状,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更是高校的当务之急。高校应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学生的成才为中心,促进学生的终身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 ,为未来就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