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现状调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现状调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许多优质的家族企业出于突破融资瓶颈、转变经营方式等目的,纷纷寻求上市,逐步由“家族企业”转变为“公众公司”。然而在家族企业在成为上市公司过程中,“一股独大”现象等因素所导致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开始不断显露,本文从实证角度简单说明“一股独大”现象的存在。

关键词:家族上市公司;一股独大;股权结构

一、家族上市公司

控制权问题被视为公司治理的核心,股权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公司控制权配置状况。如果一个国家的法律和制度不能有效地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公司的股权结构将对保护股东权益发挥重要作用。

家族企业在近些年迅猛发展,家族股东可以直接控股家族上市公司,也可通过家族控股公司对上市公司间接控股。2012年9月初,《福布斯》中文版“中国现代家族企业调查报告”,调查范围涵盖了在沪深两地上市的民营家族企业以及在港交所上市的内地民营家族企业。其中,福布斯所认定的家族企业的依据是“企业所有权或控制权归一个家族所有,以及至少有两名或以上的家族成员在实际参与经营管理的企业”。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7月,共有2422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国有公司1028家,民营公司1394家,其中在A股市场共有684家上市家族企业,占A股上市公司的28.24%。我们选取在A股上市的最大的100个家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家族上市企业股权结构状况。

二、股权结构

股权集中度指标是反映家族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该指标对公司绩效会有重要影响。可以看出,有4家企业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在20%—30%之间,2家在30—50%之间,其余4家则都在50%以上。由此可知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都已达到了相对多数或决定多数,“一股独大”的现象比较明显。在这里,我们要说明一下,这里所提到的持有的股份性质既包括持有限售A股也包括非限售A股。

对A股最大的100家上市家族企业状况进行统计,我们会得到更显著的数据。在100家企业中,有77家企业的控股方式是家族股东通过家族控股公司对上市公司间接控股,23家企业是家族股东直接控股上市公司。

上表可以看出,有26%的家族上市公司的家族股东持股比例超过50%,这些家族股东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对公司的经营决策起决定性作用;另74%公司的家族股东持股比例未达到50%,但绝大部分的上市家族企业的家族持股比例都超过了30%,这些家族股东处于相对控股地位。且我们发现:以间接方式持股的家族股东所持有的股份要明显高于直接持股方式,间接持股更加有利于家族股东处于绝对控股地位。

100家上市家族公司中, 62%的企业家族股东持股比例超过30%,仅有7%的企业家族股东持股比例不超过20%,这些数据表明在A股上市家族公司中家族股东持股比例较高, “一股独大”的现象广泛存在。造成“一股独大”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在创建初期,企业往往是少数几个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发起成立,一开始就导致了股权结构高度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这些家族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成功上市公开发行股票,但面向社会公众所发行的股票比例并不高。

当大股东凭借所持有的较大比例的股份能掌握公司控制权时,公司治理表现出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冲突,大、小股东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多数的企业中往往“一股独大”,家族控股大股东同时兼任董事长和总经理职位的情况时有出现,这导致一系列董事会职能失灵,最终内部人控制着企业,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从而危害企业发展和小股东利益。

“一股独大”现象并不必然导致大股东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出现,在一定条件下,家族股东持股有助于解决“奥尔森困境”。假如在家族上市企业中不存在家族控股股东,企业由无数的小股东等份额共同拥有,每个股东都拥有同等的投票权,公司的任何决策都需要通过以集体投票的方式做出。经济学家奥尔森得出一个有影响的结论:集体选择过程中,在许多情况下,多数人未必能战胜少数人。也就是说有时候由少数人进行决策所得到的结果要好于由多数人所做出的。奥尔森从个人利益与理性出发来解释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问题,他认为个人从自己的私利出发,常常不是致力于集体的公共利益,个人的理性不会促进集体的公共利益。简单来说,就是每个投票人以理性角度从个人利益出发去做出对自己最好的选择,所得到的结果对集体来说可能就是最坏的选择,由理性个体组成的大集团,却不会为集体利益行事。

三、研究结论

上市公司中,如果存在一个大股东能够做出合理的决策,这既可以节约交易成本,又可以避免“奥尔森困境”的出现,这时“一股独大”现象对家族上市公司而言是有利的。然而,控股股东所做出的决策并不总是正确的,他们往往也会为了个人利益做出只对自身有利的决策,大股东控制问题也就会出现。(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曼瑟尔·奥尔森[美]:《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2]罗必良:《新制度经济学》,山西经济出版社,2005

[3][日]青木昌彦:《对内部人控制的控制:转轨经济中公司治理的若干问题》[J],改革,1994(6)

[4]福布斯中文网:http:///review/201209/0019773_all.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