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民间艺术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培养民族精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民间艺术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培养民族精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感悟民族精神的意义与价值。在民间艺术语文综合性学习培养民族精神,需要从培养兴趣,激感;追根寻源,探究品质;主题教育,体验情趣;课外延伸,提升境界四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民间艺术 语文综合性学习 民族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可见以母语教学为主体的语文教学,与民族文化紧密相连。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感悟民族精神的意义与价值,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的一支瑰丽奇葩,苏教版教材安排了许多民间艺术的综合性学习。如何在民间艺术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培养民族精神呢?

一、培养兴趣,激感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何等重要。在民间艺术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可以通过展示实物,调动学生兴趣,如教“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时,老师相机出示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借助多媒体听、学唱京剧《霸王别姬》选段,出示京剧脸谱,让学生猜猜京剧中的人物;传看自己班同学在各地旅游时穿上民族服装拍摄的照片、同学平时收集的集邮册、自剪的窗花以及老师在旅游中所收集的山西浮山的剪纸作品……话匣子一打开,学生兴趣昂然地进行了小组的交流,又迫不及待介绍了风筝、对联、戏剧、茶艺、舞龙、端午节赛龙舟、中秋节吃月饼等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学生感慨:“生活中的艺术、传统文化还真不少!”这里学生所获得的信息将不再是单一的,所体验到的“文化”将不再是抽象的,所受到的熏陶将不再是口号式的,“灿烂的中华文化”将不再仅仅是个华丽的词组。整个课堂情趣盎然,学生在自主宽松的氛围中学到了各种知识,在不动声色中多角度地打开了认识身边的中华传统文化一扇扇明亮的天窗。激发了学生学习民族精神的情感,同时也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在更自由的氛围中感受语文的情趣和魅力,提高了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追根寻源,探究品质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时代先进人物就是一种语文资源,我们发现艺术家不仅在艺术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而且在人格上散发出无穷的魅力,他们的人格正折射出中华民族的精神。为了充分挖掘艺术家身上的资源,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寻访民间艺术家”小课题研究活动,指导学生通过上网、去图书馆进行查阅相关的书籍等,有目的地搜集、整理、共享资料。在研究过程中,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灿烂辉煌,增长了相关知识,激发了进一步研究的兴趣,更真切地感受到了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陶醉于其中,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接着,指导学生走出校园,调查、走访民间艺术家,他们追踪寻访了几位身怀绝迹的镇江本地艺人:“东方之子”原镇江民间艺术资料馆馆长康新民、钢琴之王霍元俊,根雕艺人张富祥、剪纸艺人李佩璜、泥塑艺人柯士鸣……听民间艺术家讲故事,聊民间艺术家话成长,赏民间艺术家绘作品。和他们面对面零距离接触。孩子们不仅被艺人精湛的手艺折服,更被他们身上折射出的人格魅力和永不服输的优秀品质所感染。曾经浮躁而盲目地把歌星、影星当作崇拜偶像的学生,决心向这些优秀的民间艺人学习,脚踏实地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以情动人、以事感人、以理服人,加深了学生对民族精神内涵的理解,并真正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品格。整个过程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主动发展,提高了综合活动的实效性,提高了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主题教育,体验情趣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中处处有生活。生活的外延有多丰富,语文学习就有多丰富。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拓展教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以利用主题教育活动,唱响爱国主义旋律。很多语文实践活动都是和主题教育联系在一起的。结合端午节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了“民间艺术一条街活动”,“民间编织”、“手工粽子”“茶道”、“民间舞蹈”、“民间故事”种类繁多,让学生充分融入到民间文化的海洋中,充分吸吮着、体验着民间文化带给他们的乐趣;队员的自尊、自信、自主意识也得到了满足和增强,结合对联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了“绘花灯对对联”活动,在“舞龙”的技能学习中,协调能力、意志品质、团队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增强,特别是可贵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在幼小的心灵中慢慢引发、生根、发芽……学生自己在体验文章中都流露出对民间艺术活动的热情和回味无穷,学校真正成为了“雏鹰练翅、传承文明”、传播精神文明的主阵地。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民族的自豪,弘扬了民族的精神。同时,这些活动重在让学生参与、体验探究的过程;重在解决和学习生活相关的问题,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等,学生通过观察、调访问等实践活动,丰富了情感体验;亲自去体验语文、学习语文,提高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外延伸,提升境界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老师,必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毫无疑问,语文的教学要获得创新源泉,就必须拓宽课程视野,把“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起来。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广。在紧抓语言文字学习的同时,还应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作用,带领体验社会生活,感悟人生。导引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情结。为了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我们与附近的街道办建立了稳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指导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精神。例如,在剪纸的提高阶段,我组织学生进行了“服务社区”的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精心创作的剪纸作品送与娶亲嫁女的居民们。回来的路上,就这“送”的素材,使得学生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交流,交流自己剪的经历,交流乡亲的感谢之情,交流自己对此的感想……正可谓酣畅淋漓,不吐不快!我想这一次服务社区的活动,不仅提高的是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升。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实践证明,将综合性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收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以及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感悟生活,提升精神境界,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

总之,我们要善于挖掘和利用语文课程体现民族精神的各种资源,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以情动人、以事感人、以理服人,把民族精神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理解与表达能力提高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民族精神内涵的理解,并真正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