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注重积累,快乐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同样也是诸多语文教学工作者的一根软肋――煞费苦心不断探索,潜心研究却难见成效。在语文考试中可见一斑:学生在面对作文题时抓耳挠腮,冥思苦想良久,不知如何谋篇布局,不知如何遣词造句,不知如何构思取材……直到急得满头大汗,草草落笔,匆匆收场。如此一来,作文的失分率高得离谱。我们语文教师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学生的这种“惧怕作文”心理,为学生打开一条“爱写、乐写、会写”作文的通道,把他们引向广阔的作文天地。那么,打开这道通道的钥匙是什么呢?那就是“积累”,从文本中积累,从生活中积累,从课堂中积累,让学生从无话可写到轻松写作,快乐写作。
一、从文本出发,积累写作语言
初中阶段学生的词汇积累与遣词造句的能力比起小学阶段是应该有个飞越的。语文课本中选取了大量名家的文章,这些文章都是语言文字的精华。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进行词汇积累的一个重要渠道。语文教师应该在课上引导学生积累词汇,丰富语言,学习作者遣词造句、连段成片的表现手法。如在教学《画山秀水》时,可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欣赏描绘桂林的山、漓江的水的优美词句,真切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还可以布置课后练笔,让学生摘抄并活用描写自然山水的佳词妙句,从而达到积累语言、丰富词汇的目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学生每尝试一种文体的写作,往往离不开借鉴和模仿。鲁迅先生也曾说过:“文章应该怎样做,我也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多练,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的。”教师首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范例,其次要在课外多鼓励学生诵读古今中外的优秀诗文,持之以恒地进行读书积累。要多向学生推荐一些语言风格各异、具有典范性的文学作品,使他们在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的同时积累丰富的词汇和各种写作技巧。
二、从身边出发,积累写作材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感到没有写作材料,导致作文无话可说。那么,“米”从何处来?从生活中来。我们的学生大多生活两点一线,枯燥乏味,缺乏生活积累和审美情趣。在这样的状况下,教师要把学生解放出去,让他们亲近自然,走进社会。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各个工厂、单位参观访问,让学生开阔眼界,熟悉生活,认识新事物、新现象。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带进大自然,培养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学生有了生活,写作的素材将不断丰富,写作激情将会随之点燃。
作文能力的提高还需要不断地作文实践。作文是表达,是创造,是内心的独白,是心灵的呼唤,它本来就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只要真实地抒写自己的感受,就能写出好的文章。因此,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指点迷津,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小练笔。如教学《端午日》一课中,笔者让学生扩写追鸭子这一有趣的场景。由于地区差异,学生都没有听说过这一风俗,教师就通过多媒体展现“追鸭子”的图片,学生兴趣盎然,写出了一篇篇生动有趣的小作品。教师还应该多关注学校组织的每一次活动。如运动会、演讲比赛、文娱汇演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多观察,多感悟,布置学生描写令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场面,并抒写内心的心得感悟。校外生活同样也有很多值得积累的写作素材。笔者提倡学生写随意文,让他们写自己的话,见什么写什么,干什么写什么,读什么写什么,想什么写什么,写下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积累内心中的感悟心得。渐渐地,学生写作时也就得心应手了。
三、从教学出发,积累写作方法
作文指导课上的训练要注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作文课可以安排一些由易到难的训练,可先从仿写做起,不仅能化难为易,还往往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如仿句,模仿范文的句式特点、句子结构。再如仿段。《济南的冬天》老舍先生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冬天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图,这篇文章美在寓情于景,主要体现在拟人修辞的运用以及作者情恳词切的文笔。笔者就启发学生带着一颗温情的心观察冬景,用亲切的笔调描绘冬景图。有几位学生巧妙地运用拟人、联想等手法,娓娓道来,让人倍感亲切。另外,还要教会学生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比如教授《端午日》,湘西人民端午节那天的习俗有很多,但为何文中要详写赛龙舟呢?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学生回答:“因为这个场面最有代表性,最能体现节日的气氛。”于是笔者乘机渗透作文要点――作文中能表现主题的事例若较多时,要讲究有详有略,选取最能突出中心,最有代表性的详写,其余的可略写。
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丰富的语言、审美的情趣以及写作手法,让他们言之有词,言之有物,言之有法。心中有素材,写作自然“有米下锅”。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坚持探究,不断实践,就定能改变学生“惧怕作文”的心理,学生也会把作文作为一件乐事,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来。
作者单位:江苏宜兴市张泽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