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理想情怀,成本还是收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理想情怀,成本还是收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失落者是将理想情怀,计为自己的投入的成本。成本增加,收益的期望值当然就大。结果达不到,自然就失望,甚至会认定是一次亏损的投资。为了弥补亏损,甚至会以增加金钱、地位等世俗的收益,来赔偿其他方面的损失,这也就忘却了初心,挥挥手与理想渐行渐远。

前不久的教师节,是我母亲手机耗电最多的一天。铃声、短信、微信,一波又一波,不知疲倦地袭来。

作为一个退休20多年的小学老师,那天收到的所有的祝福,都证明一点,这些学生对她作为老师的感激之情,不少于20年的保质期。

老母捧着手机,自言自语地絮叨着。回忆着学生当年的模样,描叙着最近一次见他们时的情景。两眼放光、嘴角不自觉地上翘,那是微笑中透出的幸福力量,几乎能够驱散窗外的雾霾。

在开心之余,她不忘自嘲,也就是每年的教师节,还有人记得自己。从教三十多年的特级教师,退休工资还不如央企的普通员工,干了一辈子真是不值,也就比别人多个节日聊以。

工资低是事实,但说平日无人惦记,我觉得老太太有撒娇的嫌疑了。

老人家退休后就离开执教的小县城,屈指一算超过20年了。跟随我客居北京断断续续至少经历了一个五年计划吧。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按理说跟当年的学生们早就断了联系。可还经常有昔日的学生,到北京出差或旅游时,拐弯抹角打听到她的电话,带着老家的土特产或者小区拐角处杂货店买的伴手小礼登门。陪她促膝闲聊,或者接她去附近的餐馆小聚。

每次餐聚回来,她都会向我推荐这个餐馆的菜味道不错。我后来还真去试过几次,其实不过尔尔,平常她也不见得就爱吃。能够这么推荐,也许是心情好、吃嘛嘛香的缘故,或许仅仅是点赞刷存在感而已。

无权无势的平民百姓,退休20多年后,还会有职业原因结识的故交,特意登门拜访,的确是件很幸福的事。我把这种幸福感,归结为职业的延迟收益。

在中国,有几个节日是为某种职业而设定的,例如5月12日的护士节和11月8日的记者节。这两个节日似乎没有教师节那么热闹,但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过节的人们,在这天会获得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辞藻的赞誉。护士是“白衣天使”,记者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无冕之王”。美誉老师的更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蜡烛”,“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等等。虽然,我一直不太认同人类灵魂工程师这种说法。孩子是千差万别的花朵,因材施教、激发天赋才是教育的本质;工程师最多就是在流水线上制造标准的工业产品。孩子们进了学校以后,灵魂都变成同一模子里铸造出来的,实在让人后背发凉。但这些溢美之词,总会让人热血沸腾。

在这一年一度糖衣炮弹轰炸般赞美下,血液被加温的往往不是这些从业人员,他们早已经麻木,受影响更多的是那些涉世未深的孩子。这很容易影响他们对未来职业的选择。

我有很多师范院校毕业的朋友,谈到当初报考的原因,不少人提到一部罗马尼亚电影《乡村女教师》。在文化娱乐极为贫乏的童年时代,这部电影对他们的影响是如此的深远,以至于许多人设想自己的未来,在山清水秀但相对落后的村庄中,将那些漫山遍野乱跑的孩子,教育成国家的栋梁。

那个年代不像现在,可以在网上查到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毕业后的收入排名,据此来安排自己的未来,更谈不上职业规划了。大家在满腔的青春热情驱动下,就决定了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

按理说,充满了理想情怀和浪漫色彩的职业选择,是梦想与现实的完美结合。可结局似乎并不尽如人意。

带着理想情怀进入某一行业的人,与懵懵懂懂、随波逐流的进入者相比,他们在多年后对职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并无明显的区别。就像恋爱时海誓山盟,甜蜜得腻掉牙的青年情侣,婚姻的稳定程度,并不见得比以结婚为目的,靠相亲方式走到一起的夫妻更牢固。

我母亲20世纪50年代初考进师范学校,一干就是一辈子。我问她考中师的初衷,理由简单得让我吃惊。当时家里经济条件差,还有两个弟弟要上学,供她上高中压力太大。师范学校是免费的,即使她百般不乐意,外婆还是决定牺牲她想做工程师的梦想,当老师赚钱贴补家用。

后来有不少改行的机会,她却一次次没舍得离开教师队伍。因为教学越来越得心应手,而且受那么多学生和家长的尊敬,这是干其他工作不可能有的。我还能回忆起,小时候跟着她走在县城街头,一路总有不少人热情地迎上来跟她闲聊几句。不少学生的家长,本身也是她的学生,他们经常当面告诉孩子,在学校叫老师,在大街上见面时,应该叫奶奶。这种如鱼得水的成就感,是母亲不愿意离开这个行业的关键原因。

恢复高考后那几年,我们中学每年都会分配几个大学毕业生来。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正沐浴着天之骄子的光环,他们带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热情,准备在这偏僻山城里,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来。可惜,梦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他们很快就感到茫然、失落、失望,甚至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被欺骗的。

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大抵也是如此吧。这批大学生最后各显神通,或转行从政,或者南下广东淘金。后来,也出了不少事业有成者。虽然对于在工作中重新认识自己,选择更合适的职业,我是支持者,但客观分析年轻人职业选择的心态,对孩子的财商教育是大有好处的。

如前所言,满怀理想情怀的职业选择,不一定就能满足自己思想的高层次追求,而简单的实用主义者,倒有可能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先是为了最低层次的生理需求满足,最后获得了马洛斯所谓的最高层次的实现自我的需要。是不是在职业选择的初期,所谓的理想情怀,完全是可有可无的?我看不是。

理想情怀是人生不可或缺的追求,能与职业选择融为一体,本是十分美妙的事。而其强烈的失落感,其实是在人生的盈亏平衡表上,理想情怀的计算方式的不同,会带来对价值判断完全相反的结果。

我20年前刚接触股市时,有次去南方某公司出差,一家上市的海运公司就在隔壁。他们告诉我,这家上市公司亏得连房租都快付不起了,马上就得变卖家产了。我碰巧握着这家公司的股票,见到这种情况,吓得回京后毫不犹豫,将手头的股票全部割肉。

一个月后,他们就公告卖出了两条营运中的船舶。我还没来得及庆幸自己跑到了前面,就立即陷入了无限的后悔。因为没过多久,这只股票连续拉了几个涨停板,痛失了一次赚钱的机会。虽然这不排除有庄家炒作的嫌疑,但拉高自有它的逻辑。卖了船现金流立即剧增,短时间内扭亏为盈,打开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同一件事,对财务数据的不同理解,立即做出完全相反的判断,这也许是股市的魅力,也是人生的魅力。

失落者是将理想情怀,计为自己的投入的成本。成本增加,收益的期望值当然就大。结果达不到,自然就失望,甚至会认定是一次亏损的投资。为了弥补亏损,甚至会以增加金钱、地位等世俗的收益,来赔偿其他方面的损失,这也就忘却了初心,挥挥手与理想渐行渐远。

而将因为理想带来的成就感列为收入,让自己在获得职业本有的报酬外,额外还多了别人没有的收益,这种精神层面的收益,甚至弥补了物质收益不足所产生的懊丧。

随着自己从业时间增加,物质收入和成就感也在同步增加,转行的机会成本也就越来越大了。

刚结束的《中国好声音》节目,有位我特别喜欢的歌手帕尔哈提,当导师问他有什么梦想时,他说:其实我没有什么梦想,我只是一直坚持做,梦想它迟早会来找我的。很朴实的话,很明白道理的人。在音乐中本身就获得了很多,而那些名气、荣誉、更高的报酬,都是额外的增值收入。每多一份,无非是多一份惊喜。这样,无论怎样的比赛结果,都可以淡然面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