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托起就业之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托起就业之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年来,成都市高新区高度重视失地农民就业工作,依托本区域的产业聚集。以及成都市大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从政府责任以及市场供给等方面,实施劳动力梯度转移战略。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产业发展、失地农民就业比较充分的“高新就业模式”。

3月14日下午,成都高新区恒安家庭用品公司的仓库门口,26岁的张涛萍正在忙着清点出厂产品,并作登记。去年6月,失业在家的张涛萍通过社区介绍来到公司做了一名仓库保管员。“这份工作离家近,每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我很满意。我老公也是社区介绍到安德鲁森公司当司机的,我们真的很感谢社区。”

张涛萍不知道,她所在的成都高新区是成都市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区域,建区以来经济发展一直保持30%左右的增长速度。但与此同时,高新区也是成都市失地农民最多、就业压力最大的区域。去年全区新增就业11030人,全区帮助7720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保持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充分就业社区”实现100%覆盖,高质量完成了市委、市政府“比较充分就业重大决策”目标任务。

张涛萍也不知道,近年来,成都市政府已将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确定为深入实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的突破口。而张涛萍们将成为农村劳动力大转移中的一分子,从而最终实现他们成为市民的梦想。

发挥市场导向,把好事做实

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4年,高新区22万户籍人口中,有10万农村户籍居民,其中,已建成入住的社区失地农民占全市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人口的33%,为成都市之最。虽然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了就业岗位的增长,但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多属于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型,就业岗位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对就业的直接拉动作用在变得越来越小。

人往哪里去?

高新区的答案是:充分就业,通过就业,让农民变市民。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解决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的根本途径。“对政府来讲,‘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大事、就业是第一责任’”。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组织部部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袁宗勇说。

秉承这一理念,高新区确定了 “像重视招商引资一样重视充分就业工作,像抓产业发展一样抓充分就业工作”的总体战略。“我们就是要把就业工作做‘实’”。袁宗勇说。

创新思路,紧扣产业发展,高新区发挥市场导向,建立健全了分梯度的岗位开发体系,依托企业引进和发展创造就业岗位,分5个层次开发、扩大岗位需求:细分产业需求,实施免费高中教育和职高教育,培养“蓝领”工人;紧靠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了总占地340亩的两个劳动密集型工业园,提供了3000个以上普通用工岗位;加快第三产业发展,通过财政出资购买社区配套经营性用房,以及通过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开发、扩大现代服务业岗位需求;将公益性岗位纳入目标管理,使用本地人员达85%,解决了3000名困难人员就业;引进了20个社区手工业项目,先后提供了500个岗位,失地农民在社区、在家庭就可实现就业,全区灵活就业人员达1.75万人。

“除国家、省(市)政策外,我们还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制定配套优惠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吸纳失地农民。”高新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相关人员介绍说。这些优惠政策包括:对吸纳失业人员或失地农民的所有用人单位,按照每人每年50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入住劳动密集型工业园的企业,按照每人每年150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对灵活就业人员,按40%-70%的标准进行社保补贴;对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的单位,给予每人每年1500元岗位补贴以及全额社会保险补贴等。近3年来,累计兑现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等各项就业政策专项资金4000余万元,惠及5万余人次。

同时,就业服务主动提前对接招商引资工作,对企业用工需求采用“项目”式一条龙服务,力求不浪费任何一个可以利用的岗位。位于石羊街道社区的恒安家庭用品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儿童及妇女用品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该企业进驻初期,因本地失地农民对工作待遇、工作强度等条件要求较高,而不愿使用本地劳动力。得知这一情况后,街道办事处主任孙波多次带领街道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到恒安公司,向公司宣传高新区再就业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最终使恒安公司吸纳了本地劳动力。截至2008年2月底,街道已累计为恒安公司举办各类招聘会8场,推荐460人次,失地农民上岗280人。

率先推行网格化管理把实事做好

把就业工作做到极致,才能有良好的发展环境。高新区在公共就业服务中,坚持重心下移,贴近群众和企业,人员配置呈典型的“金字塔”结构,重点向直接面对老百姓服务的社区倾斜。2005年,高新区率先在全市推行网格化就业服务,实行劳动力动态管理,做到报表、台账及网络信息“三对应”,实现了实名制动态管理、就业失业登记和基层服务全覆盖。

在石羊街道新园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记者感受到具有“高新模式”特色的网格化就业服务。

随手翻开一本劳动保障工作人员2007年的工作记录,在3月19日的“就业服务情况”一栏写着:

白天做好求职登记相关工作,为“海浪双叉奶”公司推荐促销员及送奶员,其中促销员3人,送奶员2人。

晚上入户调查10栋11户(居民),劳动力有25A,(其中)男10人,女15人,“4050”人员4人。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人,中专、大专以上文化程度6人。

事实上,从居民正式入住后,各网格负责人就开始实行入住一户、跟踪一户、了解一户、更新一户的动态服务,全面了解失业人员的失业原因、家庭情况、社保关系、技能水平、就业意愿等,做到“六个清”。

目前,全区共划分为109个就业服务网格,每个网格制作劳动力分布图,落实了专职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开展“寻岗位、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送社保”的“一寻四送”个性化就业服务。

去年6月,新园社区还探索制作了独具特色的《人口信息图》:将社区内每一栋房屋的楼层、户数、位置、号数制作成直观的平面图,把每家每户按户籍划分为常住户、暂住户及过渡户二三类,在人口信息图上将常住户家庭内所有劳动力人员姓名用统一字体标出,并将劳动力目前状态以不同的字体颜色加以区分,其中:就业人员一绿色,失业人员一红色,无就业愿望人员一黑色,学生一浅紫色,并对就业困难人员重点关注,在其名字上用黄色荧光笔着重加以标记。同时将社区的低保户、残疾人、党员、孕妇等信息以不同的标记在信息图上加以标注。

记者随机抽取了其中一张“劳动力就业服务卡”,劳

动力就业情况一目了然:

赵成德:44岁 文化程度:高中

期望工资:700元/月 就业时间:2007年7月24日

社区推荐单位:高新区管委会保洁员,月薪800元。已签合同一年(2007年7月-2008年7月)

2007年9月10日回访,对工作满意度非常高。

2008年2月26日再次回访,对工作很满意。

人口信息图将就业工作做到了细致化、精细化,用社区书记王翔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对每家每户的情况了如指掌,谁家养了狗我们都晓得”。这与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密不可分。

失地农民王友红因为有大专学历,2005年9月,被招聘到社区从事劳动保障协管员的工作。两年多来,她先后在两个社区挨家挨户地服务,共计推荐800人(次)失地农民就业。由于成绩突出,2007年底,27岁的她被“海选”为新园社区居委会委员,牵头负责社区的就业工作。“我们的这项工作不仅要考察就业率,还要考察就业满意率,我很欣慰,我的就业服务满意率达到了98%,这说明我的付出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同。”王友红自豪地说。

通过3年的努力实践,高新区失地农民就业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包括11个农转非社区在内,23个社区已全部创建为充分就业社区;失地农民劳动力就业率达95.7%。

2006年,成都市城调队对全市就业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失地农民最多、就业压力最大的高新区,就业率和群众对就业服务的满意度位居全市第一。

2007年12月,成都市就业督察组对高新区居民开展入户调查,群众对高新区就业服务的满意度达90%以上。

在2007年底结束的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中,全区共有12名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被选举为社区两委成员,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高新区就业工作受到群众认可和肯定。

“促进素质就业、稳定就业、居民增收,以创业带动就业,今年我们将确保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进一步让失地农民能够享受到城乡统筹发展带来的实惠和成果。”袁宗勇对此充满信心。

采访后记

两度采访,现场感受,“高新模式”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以人为本的失地农民就业安置理念。在理论上,这是一种全新的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模式;实践上,它能为解决我省城市化进程中棘手的失地农民就业安置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就业,让农民变市民。将农民纳入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这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一小步,却是中国社会文明进程的一大步。这一步跨越,托起了失地农民的梦想,也托起了国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