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素质教育下学生评价的挑战及其走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素质教育下学生评价的挑战及其走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根据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本作者认为素质教育挑战了评价者的评价观,要求评价者具有发展性、过程性、参与性、情景性以及伦理性的评价观,从而得出学生评价在内容、方法、主体方面的未来新走向。

关键词:素质教育 学生评价 挑战 走向

1、对评价者的评价观的挑战

教师的价值观是教师心中的一杆秤,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标准。对教师而言,教育评价改革的根本在于价值观的重建。教育评价属于一种价值判断活动,与评价者对“教育活动应该怎样”的认识有关,评价者对评价的认识和态度,即评价观是有效开展学生评价的关键。素质教育的评价观具有发展性、过程性、参与性、情景性以及伦理性。依据分别如下:

(1)评价者必须具有发展性的评价观,评价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达到预定的发展目标, 而不在于检查与评比, 其主旨在于通过对学生过去和现在不同情况的了解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提高,并逐步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强调重视收集、保存学生发展过程中能代表学生发展的行为、关键资料及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发展性评价内容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其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个方面。

(2)评价者要具有过程性的评价观。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是培养学习正确的学习方法、开拓学生思维、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养成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它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起关键作用。第一,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学习的能力、方法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及时反思,总结学习过程,有利于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第二,有助于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及时发现并及时亡羊补牢。第三,学生获得了肯定自我机会,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就感。第四,利于形成交流学习,参与课堂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强。第五,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更关注。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过去单一的终结性评价观,立足于学生的观察力、感知力、表现力、实践力、想象力、审美力、创造力等,让评价更具实际意义。

(3)评价者要具有参与性的评价观。参与意识的长处在于它能促使个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事物,促进参与者主动思考。这尤其是青年人的一个突出缺陷。素质教育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其中小组评价、他评和自评需要学生具有参与意识才能开展,因此教育者要因势利导,使受教育者甚至参与者以主人的身份清醒的参与评价,从而有利于他们的心智成长。参与评价是指学生通过介入、参与评价的开发与实施、重构评价活动从而表达评价的一种意识和行为。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参与意识渐受关注,学生参与评价有助于提高评价地位和作用以及教学的创生。

(4)评价者要具有情景性的评价观,即学生在学习的真实情景中进行的质性评价。评价的真实情景,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平时;可以是教师、家长,也可以是同学或学生本人。由于情景性评价是在真实情景中进行的,它可以对学生个体的学习发展进行深度的激励和开发,既鼓励和保护了学生已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索、表现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长时间地保持学习热情,进而形成荣誉感。

(5)评价者要具有伦理关怀的观念,伦理关怀蕴涵着深厚的和谐意蕴,它以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核心理念,以寻求人类美好生活为指归。市场竞争中人际关系距离的消融、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解等,都诉求于关怀原则的贯彻。对社会而言伦理关怀至关重要,那么评价者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必要注重伦理关怀,可以有效避免评价者与被评者之间产生矛盾。

2、内容、方法、主体的走向

(1)学生评价的内容走向人文

人文教育的欠缺表现在人们对学科的认识基本上限制在理科范畴内,这与传统的思想观念“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有很大关系。素质教育下学生评价更注重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对学生的创造、自我表达能力,独立精神非常重视。所以评价内容不仅关注学业成绩、道德品质, 而且要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学习兴趣、积极情感体验方面的发展,更要突出人的多种能力、态度、兴趣等其它方面的发展。

(2)学生评价方法走向多元化

任何单一的方法和手段或几种简单的方法相加都是难以有效地评价学生的, 素质教育要求运用复合型评价方法和手段, 做到: 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 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他人评价、团体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注重自我评价、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与个体内差评价相结合; 复合的评价需要复合的工具, 需要教师综合运用考试和测验、问卷、座谈、观察记录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全程、全方位的测评以克服单一评价工具带来的信度、效度不足的问题。方法的多样、实用、可操作会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全发展。

(3)素质教育要求评价主体走向多方和互动

以往评价的主体主要是指学校教师,学生是被评价者,素质教育下学生评价要突出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同时让学生本人、家长、学生同伴及其他有关人员参与到教育评价过程中, 打破把评价主体、客体绝对化、孤立化的僵化状态,从一方走向多方,强调评价过程中的多方沟通、协作,同时评价主体必须摆脱虚假形式,加强自评、互评, 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参考文献:

[1]张永胜 学生评价改革的困境与反思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9月.

[2]祁园园 多元智能评价观对学生评价的启示 J继续教育研究 2008年第8期.

[3]张向众 美国的学生评价改革趋向:学生本位评价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年第六期.

[4]王凯 美国基础教育学生评价新进展述评 J外国教育研究 2005年第五期.

[5]韩立福 全面发展性学生评价观-- 一种面向未来教育的评价理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9月.

[6]美 詹姆斯.波帕姆著 王本陆 赵婧等译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指南[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