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白菜软腐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白菜软腐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白菜软腐病是白菜栽培地区普遍发生的病害,流行年份发病率30 %~40 %,导致大幅度减产,严重的造成绝产。白菜软腐病不仅在田间危害严重,贮运及销售过程中也可造成腐烂,损失极大。近几年北林区7、8月份雨水偏多,且多连雨天,导致软腐病大面积发生。为了有效地减少白菜软腐病的发生危害,我们于2007年开始对白菜软腐病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调查分析,明确了其发生规律,结合田间试验、示范,摸索出了在北林区有效的防治方法,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收到了明显效果。

1白菜软腐病发病规律

1.1田间发病症状

一般叶面上先出现黄褐色斑点,初期植株叶片在中午烈日下表现萎蔫,早晚恢复常态,数日后严重时基部腐烂外叶不再恢复,平瘫倒在地面露出心叶或叶球,后期叶柄基部和根茎部心髓组织变褐色完全腐烂,充满并流出灰黄色粘稠物,结球部极易脱落,稍触病株即倒。基部根内及叶球内初生水渍状半透明病斑,后变灰褐色或黑褐色,扩大后粘滑至粘稠溃烂。叶柄或外叶缘或叶球顶端枯焦,初呈褐色水渍状边缘不明显的不规则斑块,后扩展蔓延以致全叶腐烂。

1.2病原菌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

引起白菜软腐病的病菌属欧氏杆菌属细菌。从田间病株上不同发病部位采集标本,通过镜检发现,菌体短杆状,大小(0.5~1.0)mm×(2.2~3.0)mm。周生鞭毛2~8根,无荚膜,不产生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最适温度为25 ℃,最高40 ℃,最低2 ℃,菌体50 ℃经10 min致死。

1.3病原菌来源及侵染过程

从田间、贮藏室取来病残体、病株,经培养、镜检发现病菌在病残体、病株中可越冬。同时病菌在有机质丰富的土壤和未充分腐熟的肥料中也可越冬。种子带菌也是病原菌来源之一。外来病菌从根部、菜帮的伤口或裂口侵入危害。病菌在白菜整个生长期均可侵入。

1.4发病与温湿度的关系

气候因素是诱发白菜软腐病发生的主要外因。白菜软腐病是由欧氏杆菌属的细菌引起的。这种细菌适宜生存的温度、湿度范围较广。气温在25~30 ℃,阴雨多湿时易发病;当遇上15~20 ℃低温和多雨的天气,白菜软腐病也易发生。白菜播种期在伏天,而这一时期多数天气高热多雨,这种气候条件下软腐病病菌极易繁生扩散。

1.5其他因素的影响

白菜软腐病的发生流行还与品种抗性、栽培管理措施和害虫危害程度等多种因素有关。在前两种因素相同的条件下,整个白菜生育期害虫多,在白菜上造成伤口多,有利于软腐病病菌侵入,同时害虫也可携带病菌,直接起了接种和传播的作用。另外,机械损伤、生长过速造成伤口、伏天高温大量浇冷水使白菜炸裂,都易于病菌侵染,造成严重发病。

2综合防治技术

2.1实行合理轮作

选对茬口,避免重茬。一般上茬应选择种植葱、蒜或菜豆的地块,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这样可以避免因重茬软腐病菌侵染。

2.2选用抗病品种

一般青帮品种比白帮品种抗病,疏心直筒型品种比包心型品种抗病。目前北林区种植应用农艺综合性状好、较抗软腐病的白菜品种有育桑2号、育桑5号等。

2.3病前防护

及时防病治虫。害虫不但直接危害大白菜,造成伤口,而且有些害虫体内带有病菌,可传播病害。应密切注意菜田地老虎、金针虫、蝼蛄、地蛆、菜青虫、黄条跳甲、猿叶甲、小菜蛾和蚜虫等害虫的发生情况,选用乐斯本、BT乳剂、氯氰菊酯、伏虫清、抗蚜威等高效低毒农药及时防治。

2.4种子处理

每50 g种子可用4~6支注射用氯霉素加少量的高锰酸钾浸种4~5 h,捞出种子晾干即可播种。或用72 %农用链霉素1 000倍液浸种2 h,也可以用丰灵50~100 g加适量水拌种子150 g,晾干后播种。

2.5加强田间管理

要适期播种,高畦直播或埯播,施用净肥,防治害虫,减少伤口。发现病株立即拔除深埋,以减少传播菌源。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深埋,以减少越冬菌源。

总之,白菜软腐病综合防治技术是用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进行“病前防护”,利用化学防治进行“病后治疗”。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白菜自身受伤害的基础上,在白菜软腐病发病初期,利用近年来生产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药剂具有保护、治疗和渗透性强的特点,针对白菜在莲座期至结球期白菜软腐病病菌在白菜叶柄中含量相对较低且抗性相对较低的特点,及时施药,在杀菌的同时,减少软腐病病菌转移、传播,提高白菜自身素质,增强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