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宏观调控效果显现对外贸易前景看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宏观调控效果显现对外贸易前景看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随着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陆续出台和实施,我国经济运行出现明显好转,从5、6月份的统计数据看,宏观调控措施效果显著,尤其是今年上半年进出口贸易差额由逆差转为顺差。继5月份外贸转为顺差21亿美元,6月份出口继续上升,首次突破500亿美元达505亿美元,增长47%,顺差18亿美元,这主要是由于投资增幅放缓带动进口增长下调。据海关统计,今年1-6月全国进出口总值突破了5000亿美元,达到5229.7亿美元,同比增长39.1%,其中出口2580.8亿美元,增长35.7%;进口2649.0亿美元,增长42.6%;进出口逆差68.2亿美元。从全年的情况来看,进出口贸易将达到10500至11000亿美元,同比增长大约在25%至30%,基本保持贸易平衡或略有顺差。

一、一般贸易逆差明显下降,加工贸易增长势头依然强劲

我国2002和2003年实际使用外资额分别达到527亿美元和535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吸引外资国,今年前六个月我国吸引外资的势头不减。据外电报道,今年6月份,由于外国汽车制造商、钢材生产商和房地产开发商等加强投资,我国单月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达8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随着6月份的工业产值、贷款数量、居民消费价格等经济数据所呈现出的经济有望软着陆的态势,进一步增强了外国投资者来华投资的信心。 因而,今年我国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水平将很有可能超过去年。巨额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不仅刺激了有效需求的增长,而且带来对外贸易,尤其是加工贸易出口的迅速增长。今年上半年,我国的加工贸易除1月以外,其他5个月的增长率都在30%以上,其中2月份达到最高水平,加工贸易的出口和进口增长率都超过50%,与同期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基本持平(见表1)。由于整个经济增长处于上升态势,因此即使在宏观调控的作用比较明显的5、6月份,进出口的增长率都在3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6月份加工贸易出口达到了46.6%,进口则为50.1%,有反弹势头,值得继续观察。

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的高增长直接带动进口的高增长,今年1至4月份,一般贸易的逆差达到156.1亿美元,尤其是在2月份当月进口增长82.4%,导致当月逆差达到79.8亿美元。进入5月份之后,宏观调控措施明显见效,一般贸易进口增长远高于出口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扭转。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68.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中,包括加工贸易的顺差424.2亿美元、一般贸易的逆差156.7亿美元和其他贸易的逆差335.8亿美元;其他贸易的逆差主要由外商投资企业的设备、物品进口146亿美元,保税区仓库进出境货物和仓储转口货物逆差158亿美元等项组成。随着国内过度投资所带来的进口需求被遏制,全年累计的贸易差额有可能转为顺差。

二、外需增长全面复苏,我国主要地区的进出口前景看好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全面复苏态势,工业生产显著回升,国际贸易活跃,世界经济增长有望达到高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将达4.6%,比去年的3.9%提高0.7个百分点,接近2000年的4.7%。据WTO的预测,2004年世界贸易量将增长7.5%,比2003年提高3个百分点。从主要国家的增长势头来看,美国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今年的预期经济增长率将由去年的3.1%上升到4.6%(IMF预测,下同),仍是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日本经济已经呈现强劲复苏的劲头,有望摆脱泡沫经济破灭以来的长期低迷状态,今年预期经济增长率将由去年的2.3%上升到3.4%。欧元区经济增长虽然相对缓慢薄弱,但也有明显的复苏迹象,预测其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从2003年的0.4%提高到1.7%。与我国有紧密贸易和投资联系的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今年的经济增长率也将从去年的3.0%提高到5.3%。美、日、欧三大经济体与我国的经济贸易关系密切,是我国52.3%出口产品(不包括从香港转口,下同)的目的地和38.1%进口产品的来源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出口增长率分别达到35.7%、39.9%和23.5%;我国从日本、欧盟和美国的进口的增长率分别达到32.8%、33.9%和38.4%。从6月份的数据来看,我国对美出口增长近46%,对欧盟出口增长超过60%。

在这种国际经济环境下,国内主要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增长前景看好。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上海、江苏和浙江的进出口总额在去年分别达到1123.6亿美元、1136.2亿美元和614.2亿美元的基础上,今年1-6月,江苏省外贸进出口总值有又达到761.2亿美元,增长60.6 %,其中出口375.8亿美元,增长53.3 %;进口385.4亿美元,增长68.5 %,贸易逆差9.6亿美元,进出口总值增幅高出全国平均增幅21.5个百分点。浙江省外贸进出口总额383.87亿美元,同比增长40.03%,其中出口253.58亿美元, 同比增长40.21%,进口130.29亿美元, 同比增长39.69%,贸易顺差123.29亿美元。上海外贸出口突破200亿美元,达到218.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0.5 %,高于全国出口平均增速1.5个百分点。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广东省去年的外贸进出口总额2836.5亿美元,增长28.3%。今年1-6月进出口贸易总值为1592.9亿美元,同比增长28.0%。其中,出口828.7亿美元,增长26.0%,进口764.2亿美元,增长30.2%,实现贸易顺差64.5亿美元。今年以来,虽然我国各地不同程度地受到国内宏观调控、能源尤其是电力供应紧缺和出口退税政策变动因素的影响,但经过努力,进出口贸易形势依然看好。浙江省受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较大,而且在华东电网的拉闸限电中排在第一位。尽管困难重重,该省上半年仍然实现了进出口总额383.87亿美元,贸易顺差123.29亿美元的好成绩。

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增速减缓,出口继续平稳增长

从表2可以看出,6月份是一个拐点,在当月出口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额分别为270亿美元和134亿美元,分别占总出口额的61%和26%,同比增长率比5月份提高了15个百分点。我国主要出口创汇产品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额分别为51.5亿美元和30.4亿美元,同比增长25%和40%,增长率比5月份提高了10―15个百分点。总体而言,大宗商品的出口主要受外需全面复苏和美元汇率走势等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受到抑制投资过度增长的影响,如手机及其配件、钢材的出口同比增长都在100%以上。

从表3的大宗商品进口增长率来看,在宏观调控措施明显见效的背景下,一些大宗商品,如钢材、大豆的进口从1至4月份的高增长变为负增长。其中钢材的进口增长率出现连续两个月的下降,6月份进口同比增长率下降了4.65%,扣除价格上涨因素,钢材进口同比下降29.9%。由于目前大豆的库存较高加上与巴西的贸易纠纷,大豆进口增长从1-4月份的57.1%下降到5月份的-11.45%,6月份进一步降至-5.90%,预计7月份之后大豆的进口增长会出现反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6月份的进口分别为257.1亿美元和131.6亿美元,占当月总进口额的52.8%和27.1%,同比增长了48.7%和49.3%,比5月份的增长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其中机电产品比1-4月份提高了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比1-4月份提高了将近10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的原油和铁矿砂进口继续保持了高增长势头,其中1-4月份的原油进口增长为40.5%,铁矿砂为234.6%,6月份的进口增长分别达到98.4%和237.9%。这两种产品进口的高增长,一方面与当前的煤电油运全面紧张和对钢铁的持续高需求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这些能源和原材料的国际价格上升有密切关系。如6月份的原油进口数量同比下降7.3个百分点,但价格上涨掩盖了这一变化。6月份铁矿砂进口数量约增长了41.3%,但由于价格上涨,进口金额仍上涨了237.9%。即使我国的宏观调控降低了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但由于全球需求的上涨,必然导致能源和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因此,我国对能源等初级产品和重要原材料的进口增长短期内还不会明显下降,即使实现经济的软着陆,这种进口势头还会保持一段时间。

四、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对今年出口的影响

政策性调整因素也对今年上半年的进出口贸易增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决定的政策影响之一,是去年年底出口出现超高速的适应性增长。去年12月的进出口总值达904亿美元,增长49%,其中出口480.65亿美元,增长50.7%,进口423.36亿美元,增长47.4%,当月实现贸易顺差57.29亿美元,不仅进出口总值、增速以及当月实现的贸易顺差都创历史最好水平,而且是该年出口增速连续高于进口的仅有两个月。如果扣除年底政策调整因素的话,去年的贸易顺差将小于200亿美元。政策影响之二,是这次退税改革把降低退税率和“新账不欠,老账要还”的政策同时进行,降低了政策调整对出口企业的不利影响。首先是多年来困扰我出口企业发展的出口退税拖欠问题得到解决,出口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得到极大缓解,2004年1季度,全国已累计办理出口退税838.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7倍。从中长期看,退税机制改革将可以起到促进出口结构调整、优化和转型之目的。其次,一些有利于出口的内外部因素增加,抵消或降低了出口退税率下调对出口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一是降低出口退税率对加工贸易基本上没有影响,仅对一般贸易有影响。同时由于改革是一揽子的,在降低退税率的同时加快对企业原来退税欠款的偿还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出口的不利影响。二是不同产品对退税率改革的反应程度有较大差别。纺织服装退税率降低了4个百分点,出口增幅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同比出口增幅约下降了6%。但由于这次退税下降幅度远小于1996年,对纺织业出口的不利影响也小于1996年。大部分机电类产品虽然退税率也降低了4个百分点,但出口所受影响较小。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出口机电产品大多是外商投资企业的进料加工,有很多机电出口企业是跨国公司转移到中国生产的,出口价格不像纺织服装类产品那么敏感,而更容易受国际市场需求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出口退税机制改革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中央和地方出口退税的分担机制不尽合理。改革之前,出口退税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改革之后对超基数的部分,由中央和地方共同分担。虽然新机制是按增值税中央和地方分享比例负担出口退税的,但这种做法人为强化了行政区划对商品自由跨境流动的限制,对出口产品的跨地区采购和流动非常不利,可能会促使各地“画地为牢”。二是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如何分担退税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分担机制不合理可能导致地方的出口保护主义行为,即当地政府对从外地收购的、出口中需本地退税的部分予以消极对待。其后果有可能造成地方政府拖欠出口企业的退税款,而且最后很可能不了了之。这种新的地区隔离效应将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产生长期不利的影响,应予关注。

(作者为宏观经济研究院外对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