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榆林市规模栽植樟子松调查评价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榆林沙区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沙退人进,有效地改变了环境条件,樟子松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以其生长迅速,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耐瘠薄及抗风能力强等特性而被广泛地推广应用。但是,由于干旱风沙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传统的造林方式以及使用大规格苗木造林的办法,其成活率和保存率较低,成本较高。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急需优选出一套更科学、更系统、更可行的大规模营造樟子松防护林技术,采进一步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降低其投资成本。
[关键词]:樟子松栽植技术 成活率保存率 投资成本
中图分类号:S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9-0099-02
1、基本情况
榆林市樟子松引种栽植大体分为引种、试验、示范栽植、大面积推广等四个阶段,最早是在1957年由辽宁章古台红花尔基天然林区引入,目前仅在榆阳区城郊林场牛家梁苗圃保存7株,1964年在红石峡省治沙所植物园成片引种栽培成功。引种栽培成功后,1981年-1985年先后在榆阳区城郊林场、神木水磨河林场等地进行了造林扩大试验,并获得成功。九十年代始省治沙所把樟子松造林作为课题在自己林地和神木大保当等地开始大面积示范栽植,并在以后的绿色长城、绿色通道丁程建设及生态环境建设中示范栽植10多万亩。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四期、等一批重点工程的实施。作为沙区造林先锋树种,科技人员为其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关键技术,基本上解决了在榆林沙区樟子松大面积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截止目前全市共保存樟子松林30多万亩,并表现出很好的生长势头,取得了一定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力争2010年,沙区的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建成西北地区的“生态名市”,所以,今后一个时期,大力发展樟子松,不仅可以加快造林绿化速度,而且对调整林种、树种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增强保护的功能,综合治理开发沙漠化土地,建设后备森林资源。
2、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本次调查,对樟子松1957年引种栽植以来在全市不同立地条件、植被类型、栽植深度以及不同季节栽植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测评,优选出一套更科学、更系统、更可行的大规模营造樟子松防护林技术。
3、方法与内容
3.1 调查的方法
在具有代表性的榆阳区、横山县、神木县等县区,分别对选择不同的造林方法、造林立地类型、造林密度、造林季节、技术措施和所用苗木规格,就其生长量(树高、冠幅、地径、胸径),生长势(当年新梢生长量、新梢年平均生长量)、根系延伸(根系长度、根系分布)的情况、现有死亡植株的原因以及投资情况分别进行调查、分析、优选,并对优选造林技术进行效益评价。
3.2 调查的内容
3.2.1 造林地植被类型的不同对樟子松造林成效的影响。
3.2.2 造林密度和深度的不同对樟子松造林成效的影响。
3.2.3 立地类型的不同对樟子松造林成效的影响。
3.2.4 樟子松造林季节的选择对其造林成效的影响。
3.2.5 苗木不同种类的选择对樟子松造林成效的影响。
3.2.6 樟子松造林栽植的不同方法和技术措施对樟子松造林成效的影响。
3.2.7 樟子松育苗方式的改进对造林成效的影响。
4、调查对比分析
4.1 造林设计和技术措施
4.1.1 不同植被类型
经调查,樟子松造林地植被类型有无植被覆盖的裸沙地、沙柳林地、杨树林地、紫穗槐林地、柠条林地、沙蒿林地、花棒林地七种。
4.1.2 立地类型选择
经调查,我市现有的樟子松造林立地类型主要有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覆沙黄土地、黄土地五个类型。
4.1.3 造林苗木选择
调查过的造林苗木主要选择了5种不同规格和类型的健壮樟子松苗,即:
1、3年生营容器苗,苗高25-30厘米,二层分枝,营养钵(袋)大小9×18厘米以上,土球大小15-20厘米。
2、3年生带土球苗,苗高25-30厘米,二层分枝,土球大小15-20厘米。
2、3-2(3)年生容器苗,苗高50-80厘米,四层以上分枝,营养钵(袋)大小21×21厘米以上,土球大小25-35厘米。
3、3-2(3)年生带土球苗,苗高50-80厘米,四层以上分枝,土球大小25-35厘米。
4、80厘米以上的大苗带土球苗,苗高80以上,五层以上分枝。
4.1.4栽植位置和造林密度设计
经调查现有栽植樟子松主要栽植在沙丘迎风坡中下部、覆沙黄土地中上部、黄土地,在流动沙丘和风蚀严重部位搭设了障蔽,株行距有2×3米、3×3米、3×4米、4×5米、5×6米五种方式。
4.1.5 造林季节
造林季节大多选择在春季,也有榆阳区城郊林场大墩粱工区2002年雨季进行造林,榆阳区红石桥乡2002年秋季进行造林。
4.1.6 配套技术措施
造林不同技术措施有覆膜、套笼、浇水、搭设障蔽等,有的地方采用GGR粉灌根等先进技术。
4.2 数据分析
4.2.1 同植被类型造林地对樟子松造林成效的影响
不同的植被类型,对土壤的要求和影响不一样,对土壤水分的需求和索取能力差异很大,直接影响到造林地的离地因子差异,从而影响到造林的成效。
不同植被类型造林地对樟子松造林保存情况调查:
从上表看出,按植被类型排列保存率由高到低次序为:紫穗槐林地>沙柳林地>无植被覆盖的裸沙地>杨树林地>柠条林地>沙蒿林地>花棒林地。
4.2.2 不同立地类型对造林成效的影响
上图表明立地条件不同对樟子松幼林生长量影响差异较大,沙地幼林的生长主要决定于土壤含水量,流动沙地风蚀严重,蒸发量大,易造成局部干旱。半固定沙地植被盖度适中,土壤水份能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动态平衡,有利于幼林生长,生长量大,可达到快速郁闭效果。固定沙地植被盖度大,土壤干旱时水份竞争强,影响幼林生长。覆沙黄土地及黄土地保水、肥力好,固对幼林生长有利。
4.2.3 造林密度和深度对造林成效的影响
不同栽植密度对樟子松造林保存情况调查
上表说明:栽植密度不同对造林成活、保存影响差异明显。因此,造林密度不宜过大也不宜太小,经过沙地水分含量测定、地下水位、樟子松根系生长状况以及不同密度樟子松造林和不同造林密度樟子松林分的生长隋况等调查研究,建议樟子松造林的适宜密度是3m×4m。
4.2.4 造林季节不同对樟子松造林成效的影响
通过对3-2(3)年生樟子松在半固定沙地上春季、雨季、秋季三季造林的调查,对其成活及保存率、新梢生长量、生长势和投资成本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见表5:
不同造林季节对樟子松造林成效的影响
上表说明,虽然樟子松造林在春、雨、秋三季成活保存情况很明显,但由于樟子松幼树在3月底树液就开始流动,因而在春季4月上旬前造林植株经过一个生长季节,其生长量和生长势是最好的,株投资是最低的;樟子的松造林也适宜在雨季(8月中旬至9月上旬)。经过调查研究和老专家请教,春季樟子松造林,新根生出条数及生长状况和造林成活率都比雨季和秋季好,因此,选择春季沙区樟子松造林的适宜季节。
4.2.5 容器苗与带土球苗造林成效对比试验
调查中对用3-2(3)年生容器苗与3-2(3)年生带土球苗的造林地块成活株数与成活率进行分析,见表
容器苗与带土球苗造林保存情况调查
用u检验结果说明容器苗和带土球苗造林保存率差异较大,二者相差36.7%。也就是说容器苗造林能显著提高造林成活保存率。
5.分析与讨论
5.1 调查结果分析表明
在干旱沙漠区要解决提高造林成活率、造林成效,达到投资成本低、成活保存率高、生长势强、生态效益好并且大面积推广,必须对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使造林技术简而易懂,广大农民朋友能真正掌握樟子松造林技术,实现高效强势林业。
5.2 调查数据分析表明
5.2.1 榆林沙地樟子松应选择在半固定沙地、覆沙黄土地上或黄土地,植被盖度应在20-65%之间,当植被过大时应清除栽植范围内的杂草,在流动沙地上栽植栽植樟子松应搭设网格障蔽;樟子松不能与踏郎、沙棘等混交,由于这两种树种争水肥能力强于其他树种。
5.2.2 榆林沙地樟子松深栽对樟子松造林影响很大,适宜采用降位深栽技术,一般栽至苗木的第一侧枝处,若用3-2(3)年生容器苗深栽为40-50cm深,可提高35.1%成活率。适宜栽植密度为3m×4m,亩植55株。
5.2.3 榆林沙地樟子松造林的适宜季节是春季(4月上旬前),栽植后樟子松可以生长一个季节,并减少秋季埋土越冬后翌年放苗的工费和苗木的损失。
5.2.4 容器苗造林能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成活率较带土球苗提高36.7%。
6.结论
我市樟子松大规模栽植应选择在植被盖度应在20-65%之间的半固定沙地、覆沙黄土地或黄土地,选用3-2(3)年生容器苗,株行距3×4米,亩植55株,栽植深度40-50厘米,在每年春季4月上旬前栽植,栽后浇水覆膜保墒,并在6、7月份干旱时浇1-2次水,林地全面封禁。亩投资1210元。三年后保存率达到75%-80%,亩保存35-45株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