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析和谐性高校校园地域文化意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析和谐性高校校园地域文化意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提 要】 和谐高校校园地域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之一。先从高校的历史、现存和地理三个层次界定高校校园地域文化,在此基础上,再从高校校园地域文化与自身主体、自身历史、外在文化、社会实践的关系及自身内部诸要素间的关系五个方面探讨和谐性高校校园地域文化意蕴,这对促进和谐性高校园地域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和谐;校园;地域文化

本文为江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度立项课题“和谐性高校校园地域文化研究”(项目编号为 :MKS1229)阶段性研究成果。

高校扩招至今有13年的历史了,扩招带来的共同点是校园的扩大,学生的增多,其着力点都是“硬件”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软件”在扩招过程中“欠账”较多。而高校呈现在世人面前的独特的精神风貌、具有生命力和社会认可度以及独有的发展轨迹等等,恰恰是高校自身的文化特质。故必须重视高校文化建设,特别是和谐性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性高校校园地域文化建设,从高校自身使命来说,应该是高效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从高校自身现实来说,应该是高校“必补的课题”。为此,就要对“高校校园地域文化”与“和谐性高校校园地域文化”作出界定。

一、高校校园地域文化界定

“文化”一词到目前为止,其概念(或称之为定义)有很多种,但不论怎么认定,文化都离不开主体、客体和时空三个要素,从这三者结合来确定文化内涵,那么文化就是在一定时空点上存在的,凡是经人类实践过的“东西”(客体),都可称之为文化。由此出发,高校校园地域文化可作如下三个层次的诠释:

第一,从高校的纵向(历史)发展界定高校校园地域文化。每一所高校都有自身的发展历史,在高校自身的发展中,由本校的教职工、管理者以及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在年复一年的“教”与“学”的实践中形成的本校最有权威的、存在于本校成员的潜意识中,为本校成员认同的,并具有可塑性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这种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就是高校校园地域文化在形式上的表现。从内容上看,高校校园地域文化的核心应该是高校价值观念系统,它是本校与其他高校区别开来的特殊依据,它是历史地形成的对本高校的本质的体认与本高校各种主体之间的某种肯定和否定的结构体系,是由对本高校的意义、主体,现存、将来定位及历史的价值观念所组成的复合整体。因此,高校地域文化价值观念所固有的指向性,是高校地域文化的核心和深层结构。高校地域文化渗透到一所高校内的办学宗旨、教风、学风、师风、管理、心态、审美、情趣、制度、行为方式以及语言文字表达之中,具有极其宽泛的内容。因此,每所高校在自己的历史发展中,通过沉淀提炼都会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或突出的校园文化特色,这种独特的校园文化或突出的校园文化特色就是作为一个整体高校的校园地域文化。

第二,从高校的横向现存界定高校校园地域文化。一所高校的主体(包括过去的、现在的、甚至是将来的教职员工,管理者以及学生)在高校的教学活动、科研活动、管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交流活动中所展示出来的,体现本高校主体的本质、力量、尺度的方面及其成果,都是高校校园地域文化,是高校主体所创造的本高校的“人工世界”及其人化形式。所以,在一个确定的时空点上,高校校园地域文化既是体现在高校主体的活动成果和活动方式之中,也体现在高校主体的精神生产、观念形式和思维方式之中。高校校园地域文化的存在方式就呈现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物质性校园地域文化。包括独有的科研设备及类型、实验工具及种类、教学设施、独特的典籍、文献;特有的建筑、生态景观、自然景观等,它们不单单包含着“自然物”的物质内容,更重要的是它们包含着高校主体的活动内容,包含着在历史中形成的高校主体的智力、能力、趣味、价值倾向等所赋予物的那种特殊的人化形式;它们体现了所有高校主体以什么方式实现本高校主体与自然之间,本高校主体之间,本高校主体与非本高校主体之间在物质、信息和能量的转换;它们外表是高校校园地域文化穿着的物质外衣,内在是高校主体在创造物质财富中使自己的知识、经验、智慧、理想等客体化的过程,是高校主体本质力量最重要的体现。

二是行为性高校校园地域文化。它是高校主体处理本高校主体之间、本高校主体与非本高校主体之间关系的文化产物。主要包括教学模式、办学理念、科研取向、服务社会方向、服务社会程度、学风氛围等以及与这些行为方式的固定化、程式化的教学制度、科研制度、管理制度、社会实践制度等等。高校校园地域行为文化使高校主体的行为具有共同的价值判断和标准,使高校主体获取一种独特的参与社会活动的基本行为能力,可以说是高校对其主体实行社会化的特殊的“高校密码”。

三是精神性高校校园地域文化。它是高校主体的文化心态和精神活动的对象化。它主要包括高校主体的精神面貌、思想境界、理想追求、学术厚重、敬业精神、创新程度等。高校校园地域精神文化反映的是高效主体对外部世界认识和改造的精神状态的广度和深度,是高校校园地域文化中最具理论色彩的部分,是影响高校主体最大、最持久的部分。一所高校与另一所高校的差异,主要是通过这种精神性文化规定的。在这个意义讲,高校校园地域性精神文化是高效校园地域文化的内核。

第三,从高校的地理位置界定高校校园地域文化。每所高校都处于一定的地理范围之中,一所高校与另一所高校之所以能相互区别开来还是在于高校的校园地域文化而不是地理位置。从高校相互区别开来这一层次看,高校地域文化主要表现为:校园内的标志性建筑、藏书量及种类、著名学者、大师、校园的学术传统、思想自由度、学术流派及影响力、教风学风、师德师风、师生行为、对周围乃至社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高校的声誉及引领力等。总之,上述第二点中论述的校园地域文化的种类既使一所高校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独树一帜,又使一所高校与他物区别开来。

二、和谐性高校校园地域文化界定

综上所述,高校校园地域文化要作宽泛的理解,从历史看,它是在高校历史中生发、沉淀、提炼而成的;从现实看,它表现为有生命的存在、无生命的存在;有形的存在,无形的存在;物质的存在、精神的存在。从地理位置上看,它表现为文化的“自身独特性”,但又与周围有着密切的联系。高校校园地域文化正是通过自身的文化传承、文化表现、文化特性传承自身经典,传递人文信息,时刻、处处影响塑造高校主体。高校主体也是通过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承、表现、特性来维持、创新、发展和彰显校园地域文化。高校校园地域文化与自身主体之间这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良性互动应是和谐性高校校园地域文化的最重要的,也是最主要的价值追求。

其次,现实的高校校园地域文化是历史的高校校园地域文化的结果。高校校园地域文化并非都是积极的,也有消极的部分。在历史进程中高校要保留积极的文化、剔除消极的文化;拒绝、抵制历史复古主义;把准未来的发展方面,这样高校校园地域文化才能一路高歌凯进。所以和谐性高校校园地域文化也要求高校自身在处理文化的“后向性”、“反身直观性”和“前向性”三路向文化上,做到取舍有度、取舍适时、取舍准确。

再次,高校校园地域文化不论从何时看,都是一个矛盾体,它的各种构成要素总是处在相互的矛盾之中,在“人”与“物”的要素之间,物质与精神的要素之间,有形与无形的要素之间,显性与隐性的要素之间,主要与次要的要素之间等做到动态的平衡,共同服务于高校校园地域文化的主流价值观念,这是和谐性高校校园地域文化的灵魂所在。

最后,任何文化都是源于社会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高校校园地域文化应该贴近实际、根植实践、服务社会。高校校园地域文化的使命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创新人即优良的实践主体。高校校园地域文化正是通过实践这一环节与社会发生良性互动,相互促进。高校校园地域文化如果缺失实践或游离社会,终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走向衰灭。所以和谐性高校校园地域文化必须是通过实践与社会紧密相联,互生共荣。

综上所论,和谐性高校校园地域文化可表述为:在共同服务于校园地域文化主流价值观念的前提下,各构成要素协调发展;在包容、开放性的状态下与其他文化交流往来;通过实践中介,根植实践,服务社会;以辩证否定的方式对待自己文化的历史、现在和将来;以教化为目的,实现主体与文化双促进的校园地域文化。

最简明的概括是:能实现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高校校园地域文化就是和谐性高校校园地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