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比较中国脊柱推拿与国外整脊术的几项差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比较中国脊柱推拿与国外整脊术的几项差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中国脊柱推拿国外整脊术均属于手法医学的范畴,不同的是:中国脊柱推拿以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和营卫气血学说等为基础,衍化于中国推拿按摩手法,具有多样性和技巧性;国外整脊术是以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脊柱相关节段学说和生物学等为基础,是近代西方继现代医学和牙科医学之后兴起的第三种独立医学。虽然二者在理论基础上有所差异,但所面对的客体即脊椎和脊源性疾病是相同的。因此可以在发挥中国脊柱推拿整体现思维术式时,大胆借鉴国外整脊术系统还原论指导下对疾病准确和量化的优势,以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中国脊柱推拿 国外整脊术 异同 发展

1 历史渊源

1,1 中国脊柱推拿手法是由中医推拿衍化而来,其历史进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脊柱伤病知识和治法的起源(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6世纪)。古人对脊柱的认识是基于天人相应观和整体观,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去认识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如三国时代的吕广注释《难经》就将脊柱24节按一年四季24节令归类;以方位分八卦,以上下分阴阳。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功能体育、按摩、按脊、针灸、内外用药疗法的应用,促使了整脊疗法的产生。

第二阶段:整脊疗法的形成(7世纪~16世纪)。隋唐时期,国家太医署设立“按摩科”以“掌教导引之法以除疾损伤折跌者正之。”宋元明(10世纪~16世纪)时代,将按摩科细化为按摩推拿科、折疡科、正骨兼金镞科、接骨科。此时中国整脊疗法才渐成体系。第三阶段:整脊疗法的发展和传播(17世纪以后)。1608年,王肯堂编著《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介绍治疗脊柱骨折用“攀索叠转法”、“腰柱固定法”和“腰背垫枕法”。中国传统医学发展到19世纪初,对脊柱的复位既有过伸法,也有过屈法,形成了完整的整脊疗法。18世纪中国的整脊疗法远传日本,20世纪40年代以后,我国学者在传统脊柱推拿的基础上广泛吸取西方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知识,丰富和完善了中国脊柱推拿学。

1,2 国外整脊术的历史悠久,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曾详细阐述手法治疗的规律。他教导学生对脊柱后突的病人使用拔伸牵引手法时说“如医生与病人配合得好,拔伸牵引手法不会造成损伤,甚至医生用足踏患者脊柱以体重施压缓缓震荡,也不致造成损伤。”希波克拉底手法图解已在1544年在《vidius》外科学一书上刊出。研究西方医学史资料发现,2000多年前,奥力根人所留下的洞穴岩画上,就描绘了原始人以手按压别人背部的画面,可认为是人类有关脊柱手法治疗的最早文献资料。然而,整脊疗法真正成为一种独立的治疗体系却要追溯到100多年前。1895年,巴尔默首创按脊疗法,两年后建立了巴尔默整脊学院。之后历经波折,直到20世纪70年代,巴尔默整脊学院才被美国教育部和美国健康教育和福利部评为脊椎矫正专业的认证机构。

2 理论基础

2,1 中国脊柱推拿衍生于中医推拿,因此其理论基础也必然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尤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学说为核心。

2,1,1 阴阳五行学说是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观渗透到医学领域后发展起来的概念。所以,手法也分为阴阳两大类。阳性手法用力较重,刺激性较强,具有泻下作用,如掐、拿、点、扳法等;阴性手法用力较轻,刺激性较弱,如抚法、运法、摩法等。有些手法则直接以阴阳来命名,如“分阴阳”,“和阴阳”等。五行学说是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来阐述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现象。

2,1,2 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众所周知,人体有12正经,奇经八脉。每一条正经都与五脏六腑有属络关系,因此脏腑有疾病,可在经络上有所反映;经络有疾病,可在脏腑上有所表现。比如,脊柱是督脉的通道,总督一身之阳气,脊柱软组织出现损伤时,不但局部可出现异常反应而且通过督脉影响一身之阳气,再根据阴阳学说,最终会影响诸阴性,进而影响脏腑可出现心悸,胃胀等症。除此外,中医的卫气营血,三焦理论也对中国脊柱推拿手法产生影响。

2,2 国外整脊术作为西医学的重要分支,其理论基础离不开西医学的理论指导。

2,2,1 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和免疫学等理论是国外整脊术创立的最前提条件,没有这些理论知识,就不可能对有疾患的人体有客观的认识。

2,2,2 帕尔默在早期创立整脊疗法的过程中,采用了“脊柱相关节段学说”,即自律神经系统的分布和走向要受到椎旁的交感神经和脊髓的保护,即内脏器官的功能,内分泌的平衡和组织的修复等,都经不同脊髓节段传导。整脊疗法在逐渐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更为系统的理论即三元论是一个中心的原理模式,由人体的神经部分,物理结构,化学成分部分构成一个三角形。神经部分包括:自主神经,非自主神经。体现在神经系统对人的控制作用,人的精神状态;物理结构部分包括:全身骨骼,肌肉,韧带的物理机械平衡,以及这个平衡对内脏器官的物理平衡作用;化学部分包括:激素,营养成分以及其复杂的平衡关系。三者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3 诊断方式的差异性和趋同性

3,1 中国脊柱推拿仍属中医治病范围之内,因此其诊断方式离不开传统诊断中的“望、闻、问、切”四大方面,不过,更倾向于“问、切”二诊,通过问诊可以了解病患的既往史,摸法包括摸压痛法,摸畸形,摸体温,摸异常活动,摸弹性固定感,摸肿块来判别病位。也有中医推拿手法中一些有别于上述手法的特殊诊法,如挤压法,叩击法,旋转法和屈伸法来辅助诊断。

3,2 国外整脊术诊断方法依靠问病史,望、触、动、量四诊,特别是依赖诊断学来诊断疾病,根据脊柱相关节段学说,依据脊髓节段功能的不同,结合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对相应脊椎疾病,脊神经,交感神经受刺激可能出现病症情况作出判断,如C1~2病变,则能出现头痛,眼痛,眼胀等病症。现代运用运动固定分析,主要依靠x射线,根据最优结构所制定的标准,对脊柱四肢乃至关节进行测量与评估,发现病灶和确定疾病性质。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脊柱推拿在继承传统诊断方法的基础上,并没有排斥现代医学理论指导下的诊断,而是从中学习借鉴,尤其是影像学,因此从这一点看,二者的趋同性是两种手法体系诊断过程中结合的亮点。

4 手法特点及治疗原则的异同

4,1 中国脊柱推拿手法很多,总的来说有推、拿、按、揉、提、捏、弹、拨、牵引、扳和压等,具体来说有:摇颈法、摇腰法、摇髋法、旋颈法、旋胸法、旋腰法,颈部扳法、胸部扳法、腰部扳法、颈部拔伸法、腰部拔伸法和背法等。医师根据患者症状不同以辨虚实,再确定手法的轻重阴阳,如急性闪腰用泻法,慢l生腰痛由肾虚而致用补法,其治疗原则是治病求本,调整阴阳,扶正祛邪,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异病同治,同病异治。

4,2 国外整脊术手法种类较少,主要有压、扳、捏、挤、剁、提和拍击法。其手法的目的原则在于是脊椎恢复其稳定性,重点在于纠正椎间及邻近关节的错缝,从而达到神经系统的重新的常化。其行手法时视患者体质而定轻重。

4,3 中西方脊柱手法中,指导思想和适应范围有很大差别。中国脊柱推拿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从未脱离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在经络、腧穴相结合应用于脊柱推拿是其一大特色,借助药膏等剂型,既保护了皮肤,又提高了疗效,多样性和技巧性的手法使患者不痛苦。治疗范围涉及多个临床学科,对某些脊椎关节的急性病变有奇效,而且手法有多样与简单之别,技巧有粗糙细腻之分。但在某些方面二者却有共同之处,即一是在行整脊手法前均讲究必要的放松手法,放松脊柱周围的软组织,以减轻整复时的阻力;二是在行脊椎卧位扳法时,二者十分相像。

5 中国脊柱推拿的发展

中国脊柱推拿的国内现状是:(1)命名上的混乱;(2)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3)脊柱推拿手法理论基础需要更新;(4)脊柱推拿手法的临床和基础水平较低;(5)医政管理上的混乱;(6)推拿圈的固步自封。纵观上述问题,中国脊柱推拿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生物一社会一心理模式,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做好中国脊柱推拿的基础研究,提高学术水平,在发挥中国传统脊柱推拿的优势时,广泛借鉴国外整脊术的研究发展的经验和理论,形成更加特色的疗法。总之,中国脊柱推拿与国外整脊术的历史发展、基础理论、诊断方式的差异性和趋同性、手法特点和发展这五个方面浅显地介绍了一下二者的异同,相信二者会逐步靠拢揉合,互相取长补短,产生新的理论体系,以贡献全人类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