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误导公众的不规范广告表现形式及监管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误导公众的不规范广告表现形式及监管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为开拓市场、促进消费、加快信息传播,广告业也迅猛发展起来。广告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就业机会,但快速发展起来的它良莠不齐,潜藏着危害,目前误导消费者的不规范广告比比皆是,严重扰乱了社会市场秩序。

关键词 误导公众 不规范广告 表现形式 监管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一、目前误导公众的不规范广告主要的表现形式

(一)李代桃僵。

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和企业地址、知名商标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广告语等,或者使用与他人的企业名称近似的名称、与知名商标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等,造成和知名商品相混淆,使消费者误认为是所熟悉的企业或所熟知的知名商品,从而达到利用大企业、名牌产品的公信力来推销自己的劣质产品或服务的目的。如某啤酒厂在生产的啤酒标识上隐匿自己的真实厂址,广告宣传时却谎称青岛市工业园区,其目的在于借青岛是名牌啤酒生产地的盛名欺骗消费者:该厂的啤酒是青岛产的,从而骗取消费者的信任,达成促销。

(二)模棱两可。

广告表达不明确,让人误解。如某蔬果超市内只有少部分产品是绿色产品,但在店招和店内宣传牌上却大肆宣传绿色环保,可追溯源头的蔬菜,显眼位置上注有“无公害农产品”标识,而对于店内产品却无标识指出哪些属于绿色产品,哪些不属于,使消费者误认为超市内都是绿色产品,购物者趋之若鹜。再如某些商家在促销中声称“买一送一”,但对于赠送的品种却未表明。

(三)断章取义。

介绍产品时不进行完整、准确、真实的披露,故意忽略关键要素或未注明必需的附加条件,从而使消费者对产品附带的风险缺乏正确认识。如商家大力介绍产品的投资分红功能和效益,对分红的不确定性等情况却不明示。

(四)夸大失实。

在广告中,使用不符合事实的夸大之辞,对所推销的商品或服务进行失实宣传,误导消费者高估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供销等,从而达到促销目的。常见的有两类:一是使用绝对化的语言,如“第一”、“最佳”、“一次性治愈”、“永不复发”等;二是超出核定范围,如某食品厂为促销自产的保健品,擅自超出《食品广告证明》的广告用语范围,宣称该保健品对老年人的慢性气管炎有疗效,将食品作用提升为医疗功效。

(五)虚假宣传。

常见的有三类。一是冒用专家或学者的名义,在广告中使用实际并不存在的“专家证实”、“专家点评”等“专家论”。二是谎称有权威部门检测或推荐,并颁发认定证书之类,而事实上这些并不存在,所谓的认定纯属自我杜撰。三是以患者名义虚构故事“现身说法”,比如现在不少药品、减肥、美容、等广告虚构消费者照片或病例,用以“现身说法”,证明其广告的真实性。

二、加强不规范广告监管对策

欲加强对误导公众的不规范广告进行监管,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信息披露。

一方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有关法律法规,自觉规范自己的广告经营行为。另一方面,要面向社会加强广告法律法规宣传,列举常见的易误导消费者的不规范广告的形式,及时警示信息和辨别策略,提高消费者的防范意识和对不规范广告的辨别能力,形成全社会对不规范广告共同谴责、抵制、打击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诚信教育,强化行业自律。

广告协会作为广告的行业组织,应充分发挥其在行业中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要制定行规公约,积极倡导广告经营单位守信经营,守法经营,严禁会员单位虚假广告,一旦发现,责令改正,并采取相应措施,惩罚违法者;另一方面要表彰在自律方面做得好的会员单位。

(三)完善监管制度,加大打击力度。

工商机关作为广告的监管部门,必须担负起广告监管职责,要进一步完善制度,提高监管水平。紧紧抓住老百姓关注的热点,如药品、食品、房地产、招生等广告的监督检查;建立广告监测网络;对不规范广告进行经常性的巡查;对街头散发的印刷品广告进行不定期的跟踪检查。一旦发现不规范广告,应从严从重处罚,从而震慑违法者,使因不规范广告而获利的参与者考虑到严重后果后望而却步。

(四)加大协作力度,形成部门联动。

广告涉及面广,点多线长,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单靠工商机关管理有很大的局限性,其他职能部门要相互协作,形成合力,对广告实施全方位监管。一是与城管部门的协调,加强对户外广告的管理;二是与广电、药监、卫生部门的协调,严格控制相关领域的违法广告行为;三是与电信部门协调,加强对互联网违法广告的治理;四是与宣传部门的协调,加强对媒体广告的治理。

(五)规范举报机制,发挥消保优势。

积极发挥12315消费者举报平台的优势,及时受理,及时查处,及时反馈。对举报者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并为依法举报者建立相应的保密制度,从而调动举报者的积极性,剔除举报者的后顾之忧。

(作者系湖北襄阳高新工商分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