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儒墨道复古之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三家皆认为自己的学说才是济世的灵药良方,他们激烈交锋、各不相让。而事实上,这三家的学说皆是“复古”之说,只不过他们的“古”代,却并非同一个时代。
儒墨道源头均不同
如果有人问孔子,你的偶像是谁?孔子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周公。周公其人,在夏商二朝的礼制基础上“制礼作乐”,形成了在孔子看来堪称完美的“周礼”。只要读过《论语》的人不难发现,孔子非常推崇“礼”,尤其是周礼。他在与学生对话时,直白坦言“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说明,孔子认为周礼是提取了夏商二朝之礼的精华,是自己学习的榜样。
而创立了墨家学派的墨子,崇拜和效仿的先贤则是大禹。曾经有学者这样评论:“如果说墨家学派带有某种宗教神秘性,那么他们所信奉的最高精神教主,就是大禹。”所谓“非禹之道也,不能谓墨”,就是说,只有思想和行为都和大禹一样的,才能算是墨家的弟子。
至于老庄学说以及其代表的道家学派,倒是并没有特别地崇拜某位先贤圣人,可以说,他们向往的是“以道治国”的三皇时代。在那时,人们是按照天地运转的自然法则劳作起居的,没有道德规范、没有政教法令、没有规矩原则,也没有甲兵之事,人们自然而然地与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以说,老庄学说是对母系氏族公社原始社会主义的一种继承。
由此看见,无论是儒家、墨家还是道家的思想,事实上都是以旧的制度来“拯救”当前社会的复古思想。那么为何同是出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前后不过百余年差距的孔子、墨子、老子会选择三种截然不同的复古之路呢?这与他们个人的经历与思想特点是分不开的。
均是复古,为何殊途
孔子为何如此执著地想要复兴周礼?这和他的家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孔子的祖上是商代王室的后裔,也是宋国的开国之君,孔子这一支后来由于时运不济,逐渐没落,但在年幼的孔子心里,跻身仕途、重返贵族阶层、复兴家族的思想早已牢牢地扎下了根。而体现贵族礼仪规范、生活情趣的“周礼”自然也就成了孔子学习的对象。
除了其家族渊源之外,孔子的生长环境也对孔子崇尚“周礼”起到了熏陶的作用。众所周知,孔子是鲁国人,在周国兴起之时,周武王将劳苦功高的周公封到鲁地。前头我们提到,周公“制礼作乐”,周王朝的制度和礼乐有一大半是周公亲自制定的,在他的封地里当然会被执行得最为彻底,所以《左传》中说道“周礼尽在鲁矣。”
孔子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难怪他会如此推崇周礼。不过,墨子并没有什么家族渊源,他是将大禹引为知己来推崇的。虽然墨子并非与大禹生在同一个时代,但是相同的爱好与处事方式,使墨子有了“志同道合”之感。
墨子与大禹有两个共同点:其一、尊重科学;其二、乐于奉献。墨子是一个可以与鲁班齐名的能工巧匠,《墨子》这本书不像是《论语》、《孟子》等书仅仅记载了先贤的语言,而更像是一本百科全书,物理学中的力学、光学、声学等现象都有所记载。可以说,墨子的科学思想是当时的其他思想家所无可比拟的,因此墨子不免会生出一些孤独寂寞之感。而大禹则是古时先贤中最有科学精神的一位,他能够因地制宜,用疏而不用堵的方法来解洪水之灾,这与墨子对科学的信仰是完全一致的。而大禹治理洪水时亲力亲为、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自我牺牲精神,与墨子宣扬的牺牲自我、主张兼爱的思想又是同步的。在别人反驳墨子“兼爱”是不可能做到的理想境界时,墨子常用大禹的行为来反击对手,他说,当年大禹能做到的事,我现在为何做不到呢?
正是由于大禹的思想行为与墨子的主张高度一致,因此墨子十分推崇大禹这位先贤,想要恢复大禹所在时代的风气,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那么老子创建的道家学派,想要回到原始社会的无为而治,又是为什么呢?
或许在自然科学方面,老子比墨子稍逊一筹,在对周礼的研究方面,老子也难以望及孔子项背,但是若论起学识广博,墨子和孔子却都无法与老子相媲美。老子小时聪慧好学,是个有名的“好奇小子”,总是问父母、老师一些很难回答的问题。教导他的商夫子感觉老子是个可造之材,便向自己的师兄、一位周朝太学博士推荐老子去深造。自此之后,老子博览群书,成为大学者。
和一般人看书不同,老子非常善于在看书时发现问题。他大量阅览了各种史书后发现,古代圣王的治国之道非常有道理。因此,老子便依据三皇时代的道治创立了道家。道家文化是以自然崇拜为原则的,他们崇尚人与自然融合为一,人类社会也应当与自然处于相同的状态。这种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来源于三皇时代,而古之道术指的就是伏羲、神农之时的原始宗教观。
殊途不同归,三家各兴衰
儒家、墨家和道家都是复古,但最终儒家成了这场复古之争最后的胜利者,在近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一直处于统治地位,而道家则与儒家相辅,在中国的历史中一直延续至今,唯独墨家在短暂的辉煌之后便销声匿迹,这又是为什么呢?
儒家思想讲求“礼”与“名”。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说,你是什么身份地位,就做什么身份地位该做的事情,应当做到“名”与“实”相一致。这无疑是符合了统治者的需求,维护了封建王朝的等级制度。
而且,儒家思想倡导的“仁爱”是以家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就像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先要爱父母兄弟,然后爱亲戚族人、再推广到好友乡邻以及世人。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爱,符合人类的天性,因此在统治者的支持下,儒家思想占有统治地位也是很正常的。
与儒家不同,墨子提倡的“兼爱”本身就是不符合人类天性的。我们都知道,血浓于水,一个人对待自己的父母子女,如何可能与对待一个陌生人相同呢?大禹本人可能是一位能够做到“兼爱”的圣贤,但是并不代表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兼爱。
在别人对兼爱的可行性提出质疑时,墨子说,只要通过“尚同”的方法就能轻松解决这个问题。所谓尚同,其实质就是一种高度的集权主义,要求实施自上而下的控制与管理,所有人的思想必须统一于上一级,服从上一级,从而“一同天下之一”。只要大家的思想都与“天子”相同,而“天子”又是上天所选定的君王,必定会像大禹一样实行兼爱,这样一来,天下也就成为兼爱的天下了。不过墨子没说清的是,谁来保证天子就是有德行的人呢?如果一人无道,按照尚同的观点,天下不是会大乱吗?
其实要说起道家的思想,似乎应该比墨家更早消失才对。毕竟墨家还是支持中央集权制度的,而道家推崇的是真正的无为,也就不需要政府。可道家为什么直到今天还是有其自己的市场,甚至很多帝王也信道呢?这与道家思想中依靠自然养生、静心的部分是分不开的。
道家以老庄思想为宗旨,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来调和阴阳、疏通气血、锻炼筋骨、颐养脏腑,达到性命双修身心和谐健康的目的。一个人可以不求官、不求财,但没有人不求有个健康的身体,能够长寿,所以无论对谁,道家都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且,道家由于无所求,效法自然,能够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获得心灵的感悟与救赎。因此在儒家学说成为主流之后,道家思想也以“养生”与“洗涤精神”之功,成为了儒家的一种补充。
儒墨道的复古之争最终是儒家获得了胜利,不过这三种思想都有自己的精彩之处。复古有时并不代表倒退,而是一种前进的新方式,复古之争或许能让我们获得更多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