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精辟――古人的夏季养生智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精辟――古人的夏季养生智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原文】:《黄帝内经》曰:“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有所受在外。此夏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黄帝内经》里说,夏季的自然界,一切生物都处在繁茂兴盛时期,人类亦处在天地气交之中,生活亦应符合自然界气候变迁,晚睡早起,情绪愉悦,适当活动,使体内阳气向外宣泄,才能符合养生之道。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关系密切的整体,“人与天地相应”,因此天气的变化与人的疾病变化也关系密切。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对人的生理、病理都会产生影响,引起疾病的发生或旧疾复发。尤其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重要的节气,是人体阴阳气交的枢机。

立夏,是夏季开始的第一个节气。故有谚曰:“立夏北风当日雨,立夏东风少病疴”。这句话的意思是:立夏日刮北风,当天要下雨;刮东风则以后多雨,不致过于干热,疾病会减少。

在二十四节气中,夏至和冬至最为重要。夏至日阳气盛极而开始衰退,阴气衰绝而始萌,故曰“夏至―阴生”。古人说,“夏至未来莫道热”,说明夏至过后气温开始正式上升。又曰:“夏至无云三伏热”,“夏至有雷三伏冷”,古人通过对夏至日的气候观测来预测整个夏天气温的高低,以此提醒人们注意天气趋势以预防疾病。夏至后整个气候的趋势是逐渐变热,但仍应注意气温之变化,随时调节衣被,以免受凉生病。有谚曰:“吃了端午粽,棉衣箱里送”,但也有谚曰“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即是最真切的写照。何况,芒种、夏至至小暑后,还有一个黄梅雨期,阴晴气温变化更大。

黄梅期,又叫“历梅雨”,约一个月,是夏初时节的一种特殊气候过程。天文梅雨是按节气配合干支纪日法推算出来的。约在黄梅成熟前后(阳历6月下旬到7月中下旬之间)。黄梅期间闷热潮湿,更要注意保护脾胃,少食油腻助湿之品,以免外湿与内湿结合影响消化。同时,当出现“该雨不雨”之“空梅”现象时,人们则要注意防旱、防燥。

进入大暑节气,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此时,暑毒外蒸,“暑易伤气”,要谨防中暑和其他夏季急性病、多发病、传染病的发生。

夏至后至立秋经历了三伏天(夏至后至小暑前后为初伏,至大暑前后为二伏,至立秋后初庚日为三伏),是一年中最炎热的阶段。谚曰:“头伏日头二伏火,三伏无处躲”。炎暑当令,令人烦躁不安。但是,此时“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这就是所谓的心静自然凉。

(责编:孙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