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怎样正确看待疾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怎样正确看待疾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体生病是常见的事,谁也难以绝对避免,自古至今概莫能外。所以古时就产生了医病的概念,而且按医病的实践创造了“医”字。古代的“臀”字,从“[”(读“方”),即一个打开的药箱;从“矢”,目的是祛除疾病;从“殳”(读“书”),是一种有尖有棱的刀;从“酉”,为一种专用于医疗的酒。合起来就是:一个打开的药箱里,装有治病工具(殳)和药剂(酒),目的是祛除疾病。迄今,人类又经过几千年的进化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术的不断精湛,医病已不再是当时那么简单和单纯了。有病靠医。这是一方面。无病怎样防病,有病了怎样对待,这又是一个方面。作为一名医师、一名医学教师,在治病、教学的同时谈谈怎样看待疾病,我想也是应尽的职责。

一、正确认识身体与疾病的关系

就人体的不同年龄段来说,对待疾病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40岁以前,讲无病先防。

无病先防。也称未病先防。或治未病。这指的是在人体未发生疾病之前,充实正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同时能动地顺应环境、气候的客观变化,防止疾病的发生。古书《丹溪心法》曾称:“是故已病尔后治,所觉得医家之法;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

未病先防需要关注四点:一是研究综合群体预防,如环境卫生的打理等;二是研究传统的摄生方法,如理疗、针刺、气功等;三是研究常见疾病的预防,如食疗、敷贴、中药等;四是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定期体检,包括仪器诊察。

先防在于达到以下目的:增强正气、调养精神、平衡营养、防止病邪的侵入。

40岁以后,讲有病早治。

有病早治。“养病如养虎”。俗话说,穷莫信命,病奠忌医:瞒病必死,瞒债必穷;小病不治成大病,大病不治难保命;新病好治,旧病难医;有病莫拖,越拖越多,水过三丘不复回。病拖三月实难医。祖国医学十分重视“有病早治”。2000多年前的《内经》就已论述了这一医学原则,并付诸医药实践。朱丹溪进一步发挥这一理论说:“尝谓备土以防水也,苟不以闭塞其涓涓之流,则滔天之势不能遏:备水以防火也,若不以扑灭其荧荧之光,则燎原之焰不能止。其水火既盛,尚不能止遏,况病之已成,岂能活欤!”现代医学也非常重视“两早”。特别是一些恶性疾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就能控制病情发展,待到晚期,即使有如扁鹊一样的神医和现代良药。也将是爱莫能助。

50岁以后,讲既病防变。

既病防变。这实际是有病早治的另一层含意,也就是得病之后,必须努力防止恶化。古称“差后防复”,是指疾病刚痊愈,正处于恢复期,但正气尚弱,因调养不当而旧病复发或变生其他病者。同时巩固疗效,注意疾病痊愈后复发。尤其是对传染性疾病,更应防止恶性或不良性转变。

疾病防变在临床上可应用于多种急、慢性病中,如咳喘、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胃炎、胆石症、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癌症等,均应防止或延缓其向不良方向的发展。

65岁以后,讲带病生存。

当然,带病生存要有一个前提,就是生活要能基本自理。

带病生存。即使得了癌症,仍然可以带病生存。首先,心态要好。要有坚强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决心,消除恐惧心理和精神压力,树立起与疾病作斗争的顽强意志。其次。坚持定期复查。一般治愈后两年内每3个月复查一次,两年以上5年以内每半年复查一次。5年以上每一年复查一次。复查包括医院的正规复查和患者自查。患者自查要随时观察病灶及其周围有无新生肿瘤、结节、疼痛等,如有情况,就要及时人院复查。再次,需要巩固治疗,即抗复发治疗。肿瘤易复发,在正规的有效治疗后,一定要紧跟着进行抗复发治疗。其目的就是消灭体内残存的肿瘤细胞和变异细胞。抗复发治疗可以重点考虑用作用大而副作用小的中医药治疗。

对癌症的疼痛,我国和世界医学界目前都采用了三阶梯镇痛措施。即从用非阿片类镇痛剂开始,如阿司匹林、强痛定等,到用弱阿片类镇痛剂,如可待因等,到最后用强阿片类镇痛剂,如吗啡等。另一方面,中医中药对中轻度疼痛的治疗效果也是明显的,元胡、川味子、天麻、川乌、草乌、乌药等在处方中会被适当选用。中医的针灸也可以起到镇痛作用。

总之,无病先防(没病防病),有病早治(有病早治疗),既病防变(已经有的疾病防止恶变)、病后防复(疾病快好了防复发),带病生存,每个人对待疾病都应如此。

以上几句话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心理。因为疾病既然不可避免,那就客观冷静地对待,做到:疾病没来,我们先筑工事;疾病既来,我们小心防守;疾病严重了,争取带病生存。一个人如果切实注意了这些,做到了这些,那也就基本上可以尽享天年了。

二、客观对待疾病

从情绪上,我们对疾病应保持三种态度:

1 不要找病。有些人稍有一点不适就吓得要死,比如梳头时掉了几根头发,偶尔晚上失眠等等,就如临大病。其实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因为每个人都有个人生命节律,既有高潮,当然也就有低潮。不要过于无知。最好的医生固然是自己,真正对自己负责的人同样也是自己。对身体疾病应是从容面对,三分药物七分养。

2 不能疑病。有些人疑心太重。没事天天泡医院,听说别人怎样,马上就联想到自己,好像不得病还真不行似的;偶尔生活中有个闪失,那更是不得了。我就曾碰过有人害怕自己掉眉毛的事。疑病心理太重,无病也会疑出病来。如果疑病心理太严重,建议及早去看看心理医生。

3 不要怕病。这里又有两层意思:

①要一分为二地看待疾病。比如:

——有些疾病其实是一种保护。人的身体原本是非常严密复杂的,许多疾病或症状,其实是人身体的自我保护,不是有经验的医生千万别乱来。比如发热,其实就是身体在动员免疫细胞向病毒或细菌发起总攻击,所以一般要求身体发低热时不予处理,只有在成人发热高于38℃~38.5℃、儿童高于38℃(口表测量)时。才需要降温;再如骨刺,一开始几乎都是起稳定骨关节、避免异常活动、增加负重平面的作用。只是继续发展后才会压迫神经根,影响周围,这时才需要治疗。

——有些小病不必治。比如小疮疖、小癣疹之类。可让它出火。这其实是堵疏结合的办法,因为我们治病基本是堵,让它出火则是某种意义上的疏。

——把握好疾病与现实的心理。有句顺口溜说:“好好活,慢慢拖,一年还有一万多。”这是一种调侃、一种放松心情的方法。心理轻松了,病也就相应减轻了。

②要认真理智地想办法去战胜疾病。一旦真的有了疾病,在及时、认真、规范、科学治疗的同时。一定要严遵医嘱,把自己交给医生。

三、妥善处理疾病

在对疾病的处理、诊疗上,不外乎有以下两个方法:

1 小病自己防。就是综合运用必要的调理(包含心理因素)、食疗、中医中药、针灸按摩等手段,及时处理。

2 大病上医院。一旦确诊,就必须上医院治疗,越快越好,抓住治疗最佳时机,争取最佳疗效。

责编/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