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茨冈》的演奏风格探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茨冈》的演奏风格探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茨冈》是拉威尔写的著名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乐曲的开始是无伴奏,在小提琴的G弦演奏,从而产生了一种特殊的音色。他追求最能动人的形象和效果,他自称:“我幸运地被注定创作音乐;因为我自己十分清楚,除去音乐以外我几乎任何事情都做不成。”和他的同代人德彪西相比,德彪西总是寻找新的风格,新的“音乐”;拉威尔则总是在他自己内心而不是身外去找出路;使音乐成为结晶体。他的作品,没有多少大幅度描写和壮烈的诗篇,很多是细小的绘画,因此人们认为他的音乐近似“音画”。他太强调直观性,有时是本能的感染力量,所以他的音乐给人有些过于敏感,甚至是近于痉挛。

这首《茨冈》完全打上了这位浪漫主义作曲家的创作特点的印记。他极敏感地绘声绘色地剖析吉普赛人的内心世界并展示了一幅流浪者的“音画”。

音乐一开始那大段的散板,沉重粗犷的音调,是在G弦上奏出的,音乐是拉威尔的“即兴式”,拉威尔的特殊品格的烙印――重复音,几乎在每一乐句里都会听到。音乐一层一层深入,带着戏剧性的激情在G弦的高把位上一次比一次紧张,直到紧张得使人颤抖……

这一首音乐的情绪内容很鲜明,可以听到流浪者无依无靠的悲苦和焦虑,痛苦到使人不安到发狂的情绪,在它的情绪高潮中,即这段独白音乐结尾的时候,竖琴以大幅度的琶音出现,并为主要的音调做了引子。主要音调在这个乐曲中多次出现,最初是在独白式的结尾处即已显露,后来在整个作品中以不同的情绪形式多次出现。

先是缓慢的舞蹈节奏,曲调的附点音型和装饰音使得它带有很放纵的色彩,这是茨冈人的舞蹈形象,并不因为节拍是慢的就失去粗犷的性格而变成“文雅”。在G弦上演奏时仍然有最初那一段独白中的气氛――无依无靠的悲痛和焦虑。但当它被转到高音区以后,很快就倾泻出粗野的狂喊乱叫一样的情绪。

特别应该仔细地听一下拉威尔特殊的和声语言,他几乎打破了传统的一切和声法则,他用平行四度、五度(这是在古典主义和声中不允许的),连续的不谐和弦及平行的和弦,使得和声的运用完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他的根本思想在于把一些本能的直观的感受表达出来,采用了过多不规则的和声连结。这种倾向在后来的斯特拉文斯基(STRVINSKY1882―1971)的创作中也有。

同样的音调从缓慢转到快速度,这种手法在古典主义音乐中并不多见,或几乎没有,在浪漫主义音乐时期,这种手法成为借以改变音乐性质的手段。拉威尔在这首《茨冈》中,借助这一手法把同样的音调变成各种各样的色彩,比如,我们在钢琴伴奏(或是乐队伴奏)中可以听到很辉煌、很辽阔的色彩,在小提琴独奏中节奏加快时又用了“泛音”交错出现,轻佻得像是一面打着响板,一面吹起口哨来的放荡的。这些都一个连一个地绘出茨冈人生活的各种图画,没有任何掩饰和造作,裸地表达了出来,是这首作品最大的成功之处。

如果从小提琴技巧上来看他的创作也是大胆的,他运用了一根弦上演奏戏剧性的音调到达很紧张的地步,几乎要从指板的最高音的一端把手指滑跌下去;他用了小提琴和弦的奏法,把他特殊的“和弦”(几乎是无法拉出来的)发出特殊的音响效果;他在结尾处用了“ponticello”(靠近琴马上拉,使之发出嘶哑的特殊音响);在终结出使用了从慢到快的演技,把音乐推倒激昂的高潮,使整个作品中压抑、低沉的焦虑不安的情绪来了一个近似“摆脱干净”的骤然终止。拉威尔于1924年完成这个作品,献给当时一位名叫达隆尼(D’Aranyi1895―1966)的匈牙利出生的英国女小提琴家。这位女小提琴不仅用辉煌的技术而且有“吉普赛人的火热”的演奏风格,从她于1924年在伦敦首演以后,这个作品在音乐会上一直是很受欢迎的。狂想的人情和绘声绘色的形象,给人强烈的直感,技巧上有一种无所畏惧的尽情发挥之势,它大大地突破了以前提琴的技巧性作品的成就。

这部作品在国际音乐比赛中技巧性音乐曲目里占有“常驻”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