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放弃飞聊 中国移动完败第3方OTT业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放弃飞聊 中国移动完败第3方OTT业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飞聊之死,令中国移动在IM业务上再遇重大挫折。

7月4日,一条来自中国移动官方的短信显示,自2013年7月10日起,飞聊将无法发送和接收飞信的信息,如果用户要继续与飞信好友联络,需下载最新的飞信客户端。

有中国移动内部人士私下向本刊记者透露说,从7月10日起,中移动将停止对飞聊产品的新版本开发投入,虽然飞聊产品形态仍会存在,但中国移动不再对其进行更新和维护。该内部人士认为这相当于宣告中移动通过飞聊对微信、米聊和陌陌等外部ott业务的阻击已告失败。

这是继Jego“夭折”后,又一款移动互联网战略产品败下阵来。Jego是中移动此前开发的一款类Skype即时通信应用,主要面向中国移动国际漫游和海外用户设计,可进行低成本的语音和视频通信,但在6月份上线仅仅22天就被叫停。

有业内人士向《IT时代周刊》表示,Jego和飞聊被中国移动自家叫停,除了产品用户体验不好,缺乏互联网思维以外,最根本的原因是两款产品对其“现金牛”的语音业务造成了冲击,或者说具有潜在的威胁。

同样,中国电信推出的翼聊和中国联通的沃友,与飞聊有着相似的功能,它们的发展也如履薄冰。这被业界认为,电信营运商其实都怕新型移动互联网产品革了语音、短信、彩信这些传统业务的“命”。

两年用户仅300万

飞聊是中国移动于2011年9月28日推出的一款手机通信软件,在“飞信”基础上开发而成,它与飞信的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语音短信的功能,用户可以用飞聊免费通话。行业观点认为,飞聊的推出是为了阻击微信。

腾讯旗下产品微信于2011年1月推出,支持跨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发送语音、图片、文字消息。微信的一炮而红,让中移动意识到如果放任传统互联网企业在即时通信领域的迅速拓展并形成规模,不仅使运营商的短信业务等被分流,用户的偏好也将由运营商转向移动互联网企业。

与其被步步蚕食,不如主动出击。于是,飞聊由中移动委托神州泰岳公司开发,研发进程更是受到中移动高层亲自督促,在微信推出的8个月后,飞聊正式面市。

从功能上看,两款产品功能也很相似。飞聊支持飞聊与飞信好友的实时消息互通、离线信息发送;通过手机号码注册使用,支持联通和电信用户,实现跨网、跨手机平台服务;除基本的通信流量费外,用户可以免费使用短信、图片、视频、对讲等服务。

但与微信的高歌猛进所不同的是,飞聊难以起“飞”。微信用户在今年3月份就已突破3亿,海外用户则超过7000万。而有数据称,经过两年的发展,飞聊用户仍不足300万。这个数量仅仅与一个微博大号的量级差不多,用户少得可怜。

但中移动内部人士否认飞聊停用,并表示飞聊不仅不会停用,而且正与一些国家的运营商洽谈,拟推向海外市场。言外之意,飞聊将在海外与微信形成直接竞争。然而,不少人对飞聊海外扩张之举表示怀疑,网友甚至表示中移动只是“打肿脸充胖子”。

缺乏互联网思维

据了解,在飞聊刚推出时,中移动就将飞信的用户资源开放给飞聊。只要是飞信好友,通过飞聊客户端就可以直接发送和接收消息。按照飞信将近1亿用户的资源,飞聊理应获得较大的发展,但事实并非如此。

本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甚至连中国移动内部人员也很少使用飞聊。“在线人数少,要聊的人都不在,不方便。”一位不愿具名的中移动内部员工抱怨说。

业内人士谈到,中移动的运营商基因决定其产品不能像互联网企业那样完全开放。飞聊产品功能过于单一,具有很强的工具性,缺乏特色功能和社交粘性。反观微信和米聊,他们在语音通信服务之外,还积极拓展朋友圈,添加“摇一摇”、“身边的人”等社交功能,以增加粘性和乐趣。在用户超过3亿后,微信已经由一款产品演变为一个生态平台,实现了通信、社交、平台化三位一体。

其实,在后续升级的版本中,飞聊与飞信都可以跨网向其他用户发送免费短信。从这点来看,飞聊对抗微信、米聊等互联网产品时,已经在发挥中移动作为运营商的真正的优势。但晚于微信推出的飞聊,没能抓住市场时机进行大力宣传,错失了发展的最好机会。

为了应对微信的凶猛袭击,不光中移动推出了飞聊,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相继推出翼聊和沃友作为防御手段,但两者的发展也都不理想。翼聊目前注册用户仅有4000万,而且主要为政企客户,大众用户较少。沃友则在市场上反应平平,少有关注。有分析人士认为,从电信运营商开发多款互联网产品来看,其没能很好地发挥自身的用户规模优势和管道优势,最终成为“鸡肋”。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还在于运营商谈了多年的“去电信化”没有实现,运营商依然在用传统的电信思维去运作这些产品。

此外,飞聊的归属问题也成为其一直没能“茁壮成长”的原因。据了解,飞聊原来叫“弹指聊天”,是神州泰岳在中国移动不知情的情况下开发的,在被发现之后,中国移动认为飞聊是飞信的衍生产品,即顺手拿来经营。目前飞信与飞聊都属于中国移动南方基地,由广东移动代管,但中国移动实际上想成立一家与广东移动同级别的互联网公司,在该互联网公司迟迟未成立的情况下,飞聊的发展事宜就此被搁置。

如何突围OTT业务

据消息人士表示,接下来中移动在OTT业务方面将会重新聚焦,明确以飞信为主,而飞聊的功能在未来会直接嵌入到飞信中。飞信迄今已积累了8000多万用户,高峰时同时在线用户数曾过万,而飞聊用户数只有几百万,所以中移动会选择飞信进行集中推广。

早在今年3月份,就有消息称中移动为更好地应对微信,将对飞信、飞聊产品进行整合,发展为未来的融合通信产品。但目前看来,飞聊与飞信的定位已显重复,要把两者业务整合其实并不轻松。“把飞聊、手机飞信、飞信PC端全部打通,协同起来更复杂。”移动内部人士谈道。

除了中移动,中国联通也在摸索如何应对OTT业务的冲击。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今年5月就表示,OTT服务确实对短信发送量有影响,中国电信将加大力度推“翼聊”,并会考虑与互联网公司合作运营。此后,坊间盛传王晓初密会网易CEO丁磊,两家将联手把翼聊升级为翼信的传闻也不胫而走。不过至今仍未有确切消息。

其实,所谓的“重构飞信”、或“升级翼聊”计划能取得多大的效果,主要看电信运营商是否有足够的决心颠覆自己。因为,互联网产品业务一但获得发展或成功,就势必会对运营商的语音业务、短信业务等传统业务造成冲击,出现业务“左右互搏”的尴尬局面。如果运营商决心不足,既想打败微信,又想在话音短信业务上“毫发无损”,无论是飞聊还是翼聊都难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