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农业产业化与市场组织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农业产业化与市场组织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努力实现新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一历史性任务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所以,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贯彻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重要决定的具体体现。

一、目前农业状况

从农产品质量方面讲,有一个事例很能说明这方面的问题:前几年,欧盟理事会决定全面暂停从中国进口包括水产品、肉类等农副产品。日本也突然宣布对中国进口的农产品检测指标由原来的2项增加到28项,原因很简单,他们认为从中国进口的农产品优质指标不合格,农药残留和食品菌指数超标,一些发达国家正在对我国的农产品筑起一道绿色屏障。那么如何才能迈出这道绿色壁垒哪,我认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可以有效解决这类问题。

从农业生产结构方面看,我国农业是在自给自足型农业基础上和多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其特点是生产力较低,种植业占很大比重,产品主要用于农民自给和地区消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农业结构逐步进行了调整,与此同时,国家在农业生产的宏观指导方针上,也由“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改为“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这种调整带来的结果是我国农业生产力大大增强,各类农产品总量大幅度提高,农产品市场出现了丰富繁荣的局面,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农业问题就意已解决,农业从此就高枕无忧,特别是在加入WTO后,在我国获得有利发展机遇的同时,由于农业技术水平还比较低,农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还较弱,我国农业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更深入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使我国农业顺利度过加入WTO后的大挑战,我认为,尽快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有效解决途径。

从农业的经营模式上看,我们现在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方式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就确定下来。它解决了长期以来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困扰农业发展的生产积极性问题,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它的实施,使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这种“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暴露出如下弊端:一是规模小、组织分散、效率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经营主体难于有效地参与市场及社会化大生产;二是科技水平低、机械化程度低。要彻底解决当前的农业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机械化,最终要靠科学技术,而农业科技的薄弱环节,不仅在于研究方面,还在于推广和应用方面,科技普及率不高的根本原因是以家庭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对科技的吸纳力不强,一家一户不敢用或用不起;三是国际竞争力低,小而全的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生产在国际竞争中缺乏优势;四是准确把握市场信息的能力低;五是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优势

农业产业化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对农业进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逐步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内外贸、农科教一体化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从世界农业发展轨迹看,农业产业化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共同趋向,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走着一条产业化经营的路子,都把农业产业化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它也是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和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最佳切入点。农业产业化问题不仅是推动农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农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化中应首先解决的根本问题。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大量容纳先进实用的科技,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业资金问题。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把普及和推广农业科技作为服务的主要内容,通过引进、试验、示范、培训等方式传播专业生产技能和科技成果。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基地,形成科技依托,这是农业先进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途径。超小型地块分割的一家一户承包经营方式没有能力容纳现代大型先进农业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而农业产业化能解决这类问题。

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的联合与合作,推动农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各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根据国内外的市场信息采用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管理手段,指导农民有计划的生产,使广大分散的农民以这积极强有力的产业链条为载体顺畅地步入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

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节本增效,规避市场风险,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或中介机构通过和农民签订合同、契约等办法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形成各种不同的专业性的产业链条,使各家各户成为这个产业链条上的“生产车间”。

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它可以推进农产品的深加工,而农产品深加工可以在不增加城镇就业压力的条件下解决农村劳动力剩余的问题,另外它可以把乡镇企业、小城镇、农业生产有机结合起来,使三者相得益彰,共同发展,从而增加农村劳动力的使用。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的措施

一是首先要解决头脑问题,思维观念问题。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产业结构,活跃农产品流通,推动科技进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有效经营方式。这是一种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提高思想认识,从改革与发展的全局去认识它,把握它。要加强对广大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增强农村干部、群众投身于产业化经营建设的积极性。

二是要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真正彻底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不但需要宣传、教育,更要尊守利益驱动原则。结合当地的地域优势,确定主导产业,以主导产业为龙头发展一系列产业经济,让一些党员、干部、下岗分流人员、思想开放超前人士先加入这一行业之中,这些人富起来后,就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人们自然就会按照资源优势配置的原则向着这一方向发展,这时这种力量是任何人也无法阻碍得了。

三是要改变政府管理经济的体制、方式,改革部门、行业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着高层次发展的宏观调控机制。在发展重点上,按照中长期市场需求的要求,通过政府宏观调控行为,明确产业、产品发展目标。在发展布局上,通过产业规划,突破行政区划,发展特色显明的区域经济。在发展协调保障上,打破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的旧体制,通过跨部门、行业、条块的宏观调节、围绕已确定的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打破产业界线和行政界线,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在政策扶持上,政府部门应按照国际上实施农业保护的通行做法,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在法律和市场管理上给予保护。现在政府对农产品直接补贴政策已受到限制,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政策符合“WTO”绿箱政策。通过培育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才能更加有效的化解加入世贸组织后带来的冲击,才能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利益。

四是要发展农业龙头型经济推进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进入市场的有效途径。

1、培育龙头企业,构筑龙型产业发展体系。龙头组织外联市场,内接农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龙头强才能带动龙身,舞起龙尾。那么如何才能培育出一批经济实力强,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在确定主导产业上应围绕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发展龙头。龙头建设要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和有发展前途的新兴产业,大力兴建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和现代专业交易市场,要重点扶持现已初具规模的龙头企业和龙头组织。(2)在资金筹措上,要充分发挥各类投资主体的作用,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新机制,吸引、支持各类经济实体及个人投资兴办龙头企业和龙头组织。(3)在管理上应提高龙头组织的经营管理水平。目前许多龙头企业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手段落后,缺少规范约束机制、经济行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因此,把建立市场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作为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的一个重点。(4)在技术创新方面应提高龙头企业的科技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加强企业的技术开发机构建设,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联合与合作,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要帮助现有重点龙头企业搞好技改,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终端产品。培育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开、打得响的名牌产品,提高产品科技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从而推动龙头向更高层次发展。

2、强壮龙身,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在基地建设上应作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要根据以市场为导向和资源优势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确定和发展符合自己实际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尽快建起特色产业基地;二要调整布局,大力推进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基地建设要求生产专业化,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称其为生产基地,才能有效地开展产业化经营。为此,生产基地建设必须与当前进行的农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于一定地区、一定产业,形成主导产业的区域集中布局,形成商品批量和规模优势;三要以点带面,扩大基地建设的辐射面。专业户是生产基地的最初生长点,专业户经过不断辐射、带动、聚集就会逐渐形成专业村和专业乡,基地建设要从抓专业户入手,在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上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

3、盘活龙尾,激发广大农民发展龙型经济的原动力。农户是龙型经济的细胞,是龙型经济的龙尾,通过加强宣传、引导和示范,对农民实施“换脑”工程,实现由“要我千,要我富”向“我要干,我要富”的根本性转变。

五是要因地制宜,探索多种经营模式。由于各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差异较大,不同产业、产品所需的具体组织形式也不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在各地的发展又不平衡,因此,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多种组合形式共同发展的经营模式。这里列出以下几种供参考:一是当“龙头”组织不太大的情况下,采用“龙头十农户”订单农业的经营模式,如河北天露糖业有限公司就是这种模式,公司直接与农民签订甜菜收购合同,在农副产品深加工中也较多采用这种模式。二是随着龙头企业的壮大,一方面龙头企业难于面对单家独户的生产者,需要有一个中介服务组织,以实现原料供应的批量性,稳定性,另一方面,农民为在市场竞争中,提高谈判地位,维护自身利益,要求联合起来,这时应采用“龙头十中介组织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十农户”的模式。三是在农用地土地使用权、经营权合理有偿流转下,利用适度规模土地,发展“农场经济”型模式,实现农业企业化,把农户改造成农业企业。把经济核算机制引入家庭中,普及基本经济管理知识和经营决策技术,强化农民的成本控制观念,要素组合观念和经营观念。

总之,要加快深化农村改革,按照自愿原则,统分结合原则,完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加强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业专业化、社会化生产,通过社会化服务、区域化种植、养植、企业化管理等办法,实现农业经营的规范化,从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