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方法应用的比较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方法应用的比较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比较分析腰椎骨折内固定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2例患者分别采用后路内固定(后路减压式内固定方式Harrington和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AF系统)及前路内固定Kaneda方式进行手术治疗,比较治疗后伤椎Cobb’s角和前、后缘高度改善情况,以及Frankel分级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Cobb’s角和前、后缘高度改善情况及Frankel分级上,AF较之Harrington与Kaneda效果更佳;另外,Harrington与AF较之Kaneda,并发症发生率相对更少。结论:治疗胸腰椎骨折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后路方式可行的前提下可优先考虑采用。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内固定方法; 应用; 比较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往往同时出现程度不同的神经损伤,手术方法是临床主要的治疗方式,通过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重建患者脊柱前柱和后柱的稳定性对于及早解除患者的痛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具体的内固定方式较多,整体而言,主要有前路固定术和后路固定术两种,应根据具体的骨折类型选用恰当的内固定方式,以提升整体手术效果。笔者对2005年2月-2011年2月本院收治的8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2月-2011年2月本院共收治8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54例,女28例,年龄18~53岁,平均34.2岁;受伤时间为6 h~8 d,平均3.5 d。交通事故伤42例,高空坠落伤25例,砸伤12例,其他伤3例。损伤节段:L1 40例,L2 25例,T12 17例。按照Denis对骨折划分骨折类型:爆裂型34例,屈曲牵张型、压缩型、旋转型以及剪力型分别为10例、22例、10例、5例。按照Frankal进行分级:A级6例,B级22例,C级32例,D级14例,E级8例。根据患者情况分别采用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方式,本组患者共采用三种具体术式,27例采用Harrington术式;29例采用AF系统固定术式,26例采用Kaneda术式。

1.2 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片检查,对伤椎的前缘和后缘高度以及Cobb’s角进行测量;通过MRI对精髓神经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并拍摄CT了解测量患者椎管情况以及脊髓受压指数[2]。

1.3 手术方法

1.3.1 后路内固定方式 后路内固定方式当前临床比较常用。常见的内固定器械主要有Harrington、Disk(后路减压式内固定方式)以及AF、RF(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3]。本文主要选取Harrington方式和AF系统作为后路手术的参照内固定方式。

1.3.1.1 Harrington方法 进行局部麻醉,患者取仰卧姿势,以伤椎为中心,先后暴露棘突和椎板,固定长度需要上下各到达2节椎板,放置上下钩之前先对锥般的相应位置进行修整;双侧向上撑开时力度要适宜,避免脊柱出现牵拉损伤。术后采用外固定方式固定40 d左右[4]。

1.3.1.2 AF系统固定方法 局麻与硬膜外联合麻醉共同使用,患者取仰卧姿势,以伤椎为中心,后正中行切口,暴露伤椎上下分别1节健康椎体,并将椎弓根钉植入,在X线机的透视下,确定椎弓根钉的位置及方向满意后,使用AF固定连接棒进行固定。术后使用支具固定3周左右[5]。

1.3.2 前路内固定方式 本文主要选用采用Kaneda方式进行手术的患者。具体手术方法:采用气管插管方式进行麻醉,患者取侧卧姿势,经胸腹进行联合切口,直达脊柱的前方位置,将伤椎上下的椎间盘切除,并将伤椎上下方相邻的椎体暴露,取长度适宜的髂骨嵌入伤椎切除部位,在上下相邻椎体分别植入Kaneda螺钉以及固定环,并上连杆。术后使用石膏固定4周左右[6]。

1.4 评价指标 (1)分别对手术前后患者伤椎的前缘和后缘高度以及Cobb’s角角等基本情况进行比较分析。(2)采用Frankel分级法[7]对手术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平定。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基本情况 治疗后,三种内固定方式在伤椎的前后缘高度及Cobb’s角均一定的改善, Harrington与Kaneda整体效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较AF方式,整体治疗效果相对较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Frankel分级评定变化情况 治疗后,三种固定方式的Frankel分级均有一定提高,Harrington与Kaneda整体提升情况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F方式改善相对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Harrington出现2例并发症,占7.4%;AF出现2例并发症,占6.9%;Kaneda出现3例并发症,占11.5%。Harrington与AF较Kaneda,并发症发生率相对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方式的选择 胸腰椎骨折临床发生率较高,具体情况存在一定差别,治疗方法因此各异,但总体而言,主要由前路内固定以及后路内固定两种方式。选用何种手术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伤情决定,且在充分把握手术时机的前提下进行。在选择何种固定方式上国内学者的研究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多数学者对采用前入路方式不够支持,普遍认为前入路方式由于一般需要胸腹部联合或者胸部、腹部行切口,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且由于手术比较复杂,时间长,患者的出血量比较多,容易进一步增加风险[8]。

3.2 前入路内固定方式 尽管部分学者对前入路内固定方式存在争议,但前入路内固定方式也具有自身的治疗特性。对于以下病症临床研究认为前入路内固定方式具有很好的适应性:椎管受压、神经受损、后纵韧带比较完整的病例,在后固定手术中治疗间盘碎片以及后突骨片复位不理想、后固定术后神经不完全性损伤的患者以及其他不能正常进行后路手术的患者。本组患者主要采用Kaneda方式进行治疗,对于受伤24 h后任何时间的手术均适用[9]。

3.3 后路内固定方式 后路内固定方式临床比较常用,尤其是椎弓根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的方式取得了临床满意的效果。经后路内固定操作相对比较简单,对伤椎的固定效果比较理想,可对伤椎的前后缘高度进行很好的重建,并对后突Cobb’s角进行很好纠正,手术时间较短,失血量相对较少,且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相对较低,是临床比较认可的一种内固定方式,但并不能因此否定前路内固定方式,内固定方法的采用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10]。

本文统计资料显示,后路内固定方式中经椎弓根内固定方式在治疗后患者伤椎的前缘、后缘高度的恢复以及Cobb’s角的纠正上,较之前路固定方式和后路减压式内固定方式效果明显更佳;另外,在Frankel分级情况改善上也更具优势。并发症发生率上,后路固定方式发生率较之前路内固定方式相对要低。综合考虑,治疗胸腰椎骨折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后路方式可行的前提下可优先考虑采用。

参考文献

[1] 严小虎,隋,蒋华,等.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途径的选择[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7(3):74-75.

[2] 苏成达,胡宏平.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方法的探讨[J].山东医药,2009,3(8):245-248.

[3] 张卫,陶君,吴成胜,等.两种脊柱内固定器械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疗效比较[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0,6(11):14-16.

[4] 黄志先,谭峰.后路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62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22):43-45.

[5] 陆景鹏,刘立波,曹明中.胸腰椎内固定技术的应用现状[J].中华创伤杂志,2010,4(2):135-137.

[6] 刘学志,陈水才.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J].中国医疗前沿,2007,6(2):315-316.

[7] 代燎原,潘兵,符楚迪.前路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30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8,12(23):232-234.

[8] 杨杰,娄义忠,陈品奇.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体会[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0,(3):52-53.

[9] 刘忠,张绍文,温剑涛,等.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5(3):27-28.

[10] 张洪涛.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

(收稿日期:2012-11-09) (本文编辑:车艳)